儲蓄率高好嗎?

我國居民的儲蓄率一直都比較高,也就是愛存錢。有時高消費一下,家裡的老人都會嘮叨:“吃不窮,穿不窮,不會計劃就會窮”。如果不是富二代,肯定大家都會有我這樣的經歷。

疫情肆虐之下的第一季度,許多行業大受打擊,失業人數眾多,很多人都失去了收入,領著幾張嘴吃老本。我料想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居民存款該下降了吧。

儲蓄率高好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央行4月10日公佈的數據:卻讓我驚得合不攏嘴。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同比增長6.6%,1一3月相當於中國人均新增4600元。

其實細細思來,這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任何重大災難包括瘟疫,都會影響人們的思維與行為方式。作為四川人,汶川大地震在當時改變了我及周圍許多人的消費觀念,並持續多年。當時都覺世事無常,連一向節約的父母那時都"高消費了一段時間"。人們都說該吃就吃,該喝就喝,如若不然,埋在地下多不划算。

這次的事件是反向的影響,新年剛過,緊張的氣氛已然襲來,人們紛紛戴起了口罩。但我及家人都不以為然,照著戴口罩的像,說再等一過月翻翻像冊,一定會作為笑談的。沒想到時至今日,國外還在蔓延,我們呢還在嚴防輸入,國外專家還在預測第二波,說甚至還厲害。看來這真正摘口罩的日子還遙遙無期。

話說正傳,大年十五剛過,我家女主人就開始慌了,天天在我嘴裡嘮叼:“這一時半會怕平息不了,我又沒固定收入,我們還還著月供,得省著點用了”。

是啊,人人對預期擔憂,會刺激預防性的存款的,有的甚至把到期的理財產品轉入存款,或把股票等高風險投資的資金轉作存款,人在這時對資金的安全性是要首要考慮的。但持有現金,一來難以保管,二來對我們宇宙行的高度信賴。所以居民存款增長也合常理。

如今我國在制度優勢及政府的高效組織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各地興起復工復產的熱潮,學生幾乎都已開學或準備開學。

儲蓄率高好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在五一前兩天,中國央行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佔22%,比上季下降6%;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3%,比上季上升7.3%;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25%,比上季下降1.3%,那過高的儲蓄率到底好不好呢?特別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

首先談儲蓄率高好不好的問題,收入即產出,在除去消費與政府購買以後,就為投資提供來源,其中投資包括國內投資和國外投資(即資本淨流出)。因為投資是社會再生產的基礎,對外投資也是國外對國內產品與服務的需求,所以從長遠來看,高儲蓄率可以在未來帶來更多的產出,是有利的。

世界上的經濟強國包括美國,在相當長的時期裡儲蓄率也是十分高的,當然美國現在不是,但其是在那時奠定了基礎,並確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它現在才可以憑藉美元轉嫁它的國內經濟危機,這另當別論。

其實決策者可以通過財政政策影響儲蓄率,是否採取,爭議的焦點就是,財富在不同代際之間分配的選擇上。因為高儲蓄率就是以犧牲當代人的福利,讓子孫受益。是啊,持長遠目光的決策者沒錯。

但反對者也沒錯,是啊後代?也許我們都未曾謀面,我們憑什麼要犧牲當代,就不能有一個公平的方式。

而且在短期,需求的增長還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與繁榮,沒有短期的繁榮還談什麼長期的發展。

所以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減少儲蓄,擴大內需是有利於避免我國經濟下滑的。

一國的儲蓄率的高低除了受收入增長的快慢、人們的文化習慣,政府的政策,以及居民的槓桿率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目前在房價高企,居民槓桿率達50%以上的情況下。要想人們減少儲蓄加大消費也沒有好的辦法。

但銀行業有個2、8比,即2%的人擁有80%的銀行存款,所以在此時節,讓有消費能力的人多消費,也是一個辦法。

在目前,我國加大了政府投資或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投資需求,這也是無奈中的辦法,因為這也可能加大政府的槓桿率。況且消費在總需求中始終佔大頭,在我國佔70%以上。

寫到這裡,已經出現兩個高槓杆率一一政府和居民。那企業呢,正因為我國居民偏好存款,對金融資產特別是股票上面佔比很少,導致企業融資以負債(銀行貸款)為主,股票等所有者權益融資佔比極少,加大了企業的槓桿率。

三大槓桿率過高容易誘發金融風險。

但要想居民投資高收益、高風險的資本市場,管理層就應監管好市場。

所以劉鶴副總理在前兩天,又就上市公司造假的問題敲了警鐘。

儲蓄率高好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為作者原創,謝謝您的閱讀,歡迎討論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