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股票幾年了是不是持續虧損,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能保證穩定盈利?

作手背水一戰


你買股票幾年了?是不是持續虧損?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能保證穩定盈利?

對的不一定用來交易,要找適合自己的

我呢,進入交易市場8年了,一直穩定盈利,現在好像用什麼方法都能賺錢,因為現在看來方法並不重要,重要的人的理念,當然這句話有點扯淡的味道,因為很多不靠譜的方法直接就給過濾掉了,就是認為靠譜的方法也不會用來交易。

比如說網格,我認為它是對的,但是我不用,和我性格不搭,這就好像娶老婆一樣,不是說所有漂亮的你都要去娶。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娶回家,讓她給你生孩子就夠了,不需要所有漂亮的女的都給你生孩子,夠通俗,夠易懂了吧,哈哈。

老婆一個就夠了,愛一輩子;

交易方法一套就夠了,用一輩子!

模擬才是王道

進入交易市場之前模擬了6年,模擬期間研究了幾乎所有理論,有虧有賺,反正都是虛擬的錢,模擬嘛,就是做實驗,就是測試,這和企業做產品研發測試沒什麼區別。交易次數和交易總結是按萬計的哦。

為什麼模擬呢?很簡單的道理呀,如果模擬你都不賺錢,實盤能賺錢嗎?

再囉嗦幾句吧。

一般人不適合炒股

這個我在我的視頻中不止一次的說過,普通人不適合炒股,上班族不適合炒股。每個行業都有二八定律,股票行業也一樣,它不是一個誰都能隨便賺錢的地方。

就是想炒股怎麼辦?

磨刀不誤砍柴工,模擬練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用歷史數據把它訓練成自己的本能。

模擬不賺錢,永遠不進入交易市場

這個前面說過了,模擬不賺錢,你實盤能賺錢嗎?

炒股是為了賺錢的,賺錢才是核心中的核心。這個才是你的初心。模擬都不能賺錢,拿真金白銀去虧錢嘛,這不就違背自己初心了嘛!


廢除握手禮


呵呵,股票市場懸得很,這不,昨天又被套了!

從五千多的高點一路下來,風很輕,所以涼快得很。

我就沒整明白,次貸危機發生在美國,全世界的股票市場全部瘋狂下跌。幾年過去了,美帝股市已經創了無數個新高,而中國股市呢?仍然在山腳下趴著!

新冠疫情美帝五天四熔斷,我們笑話人家。可沒等我們笑出聲,人家股市又回去了。而我們呢?還在涼涼!

以前中國股市行情不好,說是散戶太多,要引進外國戰略資本。現在看數據,這些所謂的戰略資本也和我們散戶一樣,今天買明天賣。只不過它們體量大一些而已。那先前說好的長期戰略投資資本呢?莫不是漢奸又把我們賣了?!


原上小花


對於題主的問題,首先上圖說明:




自2016年至今,作為一名普通散戶,賬戶持倉保持持續穩定盈利,基本沒有持續虧損,截至2020年9月27日,持倉收益率421.06%。


曬出這個收益,並不是為了炫耀什麼,而是希望給廣大的散戶們一些信心。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小散戶,和大家相比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是那些大牛或者大V,那麼我能實現持續穩定盈利,你自然也可以。


那麼我是怎麼實現穩定持續盈利的呢?


沒有什麼秘密,那麼就是堅持走價值投資的路。


價值投資的理論都已經被說爛了,無外乎股權思維、市場先生、安全邊際和能力圈,理解了這幾個道理,絕對受用一生。


大的理論在這裡就不用多說了,畢竟價值投資的思想經過巴菲特和芒格的佈道,各類資料汗牛充棟,只要願意學習,到處都能找到相關資料和書籍。


在這裡,只結合自身的經歷,給大家列舉幾條性質有效的方法:


一、持續穩定盈利的基礎,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研究和學習之上。


2015年我在股市高點入場,憑藉著一些小道消息,居然賺了一些小錢,但是我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感到非常的不安:在一個自己完全不懂的領域裡賺到了一些小錢,壓根兒不知道這些紅紅綠綠柱狀圖背後的原理,下次我還能賺錢嗎?


抱著這些疑問和好奇心,我開始研究關於股票投資的原理和機制。


這個時期對我幫助最大的,是《聰明的投資者》、《戰勝華爾街》這些淺白的入門書籍,這些書籍讓我明白:股市不是賭場,紅紅綠綠的股價漲跌背後,根源是企業的質地和利潤。在無意識間,我對股市的本質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避免了走入追漲殺跌和技術流的路線。


有了這些基礎,在2015年後來股災時,我保守的買入了銀行股,最後逃過股災,還賺了一些小錢。


而我身邊那些追漲殺跌的朋友們,在2015年基本都吃了大虧,有的至今還沒緩過勁來。


這段經歷,讓我充分認識到了股市賺錢的基礎,一定是背後的優質企業和他們的持續盈利能力。


那麼怎麼去發現這些企業呢?除了持續不斷的研究和學習,並無捷徑。


二、找到自己的能力圈,不斷鞏固和擴大,但投資時一定要堅守在能力圈之內。


自2016年開始,通過大量的學習,越發覺得股市兇險,放眼整個A股,真正符合價值投資理念、而且多多少少能夠弄懂一些的企業,可能還不到10家。


A股大約3000家上市公司,涉及的行業繁多,如果不是該領域內的專家,單單通過閱讀財務報表,很難發現企業是否造假,更別提預測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在未來的競爭力了。


這個時候大致能明白,巴菲特和芒格所說的,他們篩選投資目標時把企業分為三類: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和太難理解的。絕大部分企業都可以歸入“太難理解”的範圍。對於散戶而言,一點不誇張的說,90%以上的企業都屬於“太難理解”的範疇。


學習的越多,越應該知道投資路上需要敬畏的太多。


隨著學習和研究的深入,作為一名普通人,我把自己的能力圈限制在“大消費”領域,而且商業模式要越簡單越好。


限定自己的能力圈之後,值得跟蹤和研究的企業就越來越少了,這個時候你在能力圈內的研究深入度就會開始增加,超越絕大多數研究不深入的人。


在這個階段,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抓住股災後的機會,集中投資了“格力電器”和“青島海爾”(海爾智家)等明顯被低估的白馬電器股,後來也獲得了不錯的回報。


三、在持續研究的基礎上,抓住市場明顯低估的機會,敢於下重注。


2016年-2018年,股災後A股一蹶不振,但是回頭看,這段時間正是價值投資開始低位佈局的“黃金時期”。


由於信心不振,加上國際形勢不穩定,不少白馬股持續陰跌,估值開始明顯低估。


那時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白酒股進入明顯低估的階段,市盈率一度達到20倍左右。相比於白酒企業快速復甦的增長速度,這個估值水平可以說是“天降黃金”。


其他行業,印象比較深刻的包括“海康威視”、“騰訊控股”的估值都達到了歷史最低點。一直估值高企的騰訊控股,由於教育部一則關於青少年近視問題和健康的文件,以及手遊批號受限的問題,股價從400多港幣一直跌倒了200多港幣。


有了價值投資理念和之前持續跟蹤的基礎,在這些股票明顯低谷時,我逐步重倉,把上述優質企業的股權逐步收入囊中。


自2018年底開始,這些優質企業開始被市場認可,股價開始逐步回升,奠定了我持續穩定盈利的基礎。


四、重視資產組合配置,避免在單一個股上吃大虧。


2019年開始,隨著繼續學習和研究,我逐步認識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單一配置某個行業或者某一類資產,一旦風險來襲,單一個股的巨大損失是散戶不能承受不痛。


但是由於我的能力圈限制在“大消費”領域內,對於其他企業的研究又不得其門而入,因此我開始研究優秀行業的指數基金。


縱觀全球股市,投資回報最高的行業,依次是“科技/互聯網”、“必須消費”和“醫藥”行業,A股也不例外。“科技/互聯網”和“醫藥”行業都是未來的趨勢,如果不能投資這兩個行業,未來一定會非常遺憾。


由於我個股中主要重倉都是“消費行業”股票,因此我開始學習和菸酒“科技/互聯網”和“醫藥”行業的指數基金,並且在估值還比較合理時,分配了一部分倉位在“中證醫藥100”指數基金上。


與此同時,根據家庭投資配比原則,最多將家庭資產的70%投入股市。


做好資產組合配置後,對於單一個股和單一行業的漲跌,內心就會從容淡定很多,不同大類資產和不同行業的均衡配置,也更加增加了投資組合的持續穩定性。


五、作為普通散戶,買的便宜是最重要的保命金牌。


回首2020年,資本市場經歷了比以往更多的腥風血雨,美股更是史無前例的四次熔斷,連巴菲特都直呼“活久見”,但是我的投資組合仍然穩步的戰勝了主要的指數收益。


仔細思考和覆盤,其實除了持續學習和努力,如今這些成績的取得,還是有很大運氣的成分,主要原因是正好踩中了股市消費、醫藥和科技股大漲的趨勢。


作為一名散戶,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是必須的心態。


如果說非要強調散戶在投資中想要持續穩定盈利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一定是要“買的便宜”,最好是在“優質股權”的前提下,“買的便宜”。


只有買的便宜,才能活下來;只有活下來,才能持續穩定盈利。


我想這也是巴菲特為什麼說投資有兩條鐵律的原因:第一條是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條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經歷和對散戶如何實現持續穩定盈利的一些淺見,歡迎一起交流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