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一向低調樸實的汕尾最近開始引人注目。

這個背靠深圳、一直充當粵東四市融入大灣區橋頭堡的年輕濱海城市,一個多月前吹響了奮戰號角:汕尾市委市政府發起了“奮戰三大行動、奮進靚麗明珠”總動員,意圖通過基層基礎建設、“項目雙進”會戰、營商環境優化三大行動,把汕尾努力打造成為沿海經濟帶的靚麗明珠。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釋放的重大利好面前,汕尾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這座曾經以“天上雷公 地下海陸豐”著稱的城市,正在以全新的形象展現在公眾面前。從今天開始,南都將推出一組系列報道,走進真實汕尾,帶領讀者感受汕尾在“三大行動”奮戰中展現出的新變化、新風貌和新動能。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俯瞰汕尾。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汕尾市陸豐寶麗華能源基地。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汕尾市陸豐金廂鎮洲渚村,漁船停靠在海邊。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從1988年設市以來,汕尾就跟西邊的鄰居深圳密切相連。

過去三十多年裡,特區和老區之間形成了密切的命運共同體。汕尾現有的4大產業園共建的搭檔就是深圳。2015年中央吹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對口幫扶汕尾的主力依然是深圳。

與此相對應,汕尾也不吝嗇自己的回饋:民間估計有超過20萬汕尾人在深圳工作生活。這裡豐富的土地儲備則孕育了被稱為深圳第11區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幫後者解了土地緊張的燃眉之急。少為人知的是,汕尾目前全力打造的電力能源產業基地,每年有不少的電力能源就輸送給了深圳。

這種“特區帶老區”的發展模式在平穩運行了多年後,也終於迎來了厚積薄發的契機。而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兩大國家戰略的正式公佈,則為這一模式打開了全新的想象空間:深圳要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示範,而汕尾則夢想成為紅色革命老區在新時代振興的示範。

從建市算起,汕尾至今才三十而立,正是年富力強、敢為夢想拼搏的年紀,無論來時路有多崎嶇,只要能趁勢而起,這座城市未來有無限可能擺在前方。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汕尾市品清湖畔。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汕尾高鐵站及周邊的配套初見規模。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汕尾市陸豐寶麗華能源基地。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特區開到了家門口

走在汕尾城區最漂亮的主幹道海濱大道,隨處可見深圳車牌的車輛在街頭行駛,甚至不乏豪車擦身而過,熟悉情況的本地人向南都記者解釋說,這些大都是在深圳打拼發家致富的汕尾人開車回老家探親。這一現象也體現了汕尾和深圳兩座城市之間獨特的關係。

距離深圳70公里、距離香港80海里,海岸線長度全省第二、背山面海又有著廣闊的平原地帶提供優質土地,這樣的地理佈局催生了一句廣為流傳的口號:“海陸豐的地理位置起碼可以讓內地超過一百個市長羨慕不已”。

這種區位優勢再加上通過珠三角帶動粵東、粵西、粵北發展的戰略方向,很自然的就結成了“特區+老區”的搭檔組合。

2008年,廣東正式開啟了“騰籠換鳥”和“雙轉移”戰略,這也直接催生了深汕之間首個兩地共建的產業轉移平臺——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選址就在汕尾距離深圳最近的海豐縣鵝埠鎮,規劃面積為13.08平方公里。此前只有紡織服裝、五金、工藝品生產等專業鎮輕工業基礎的汕尾,由此迎來了補強工業基礎薄弱短板的機會。

從這一刻開始,幫汕尾融入珠三角,把變區位優勢為發展優勢就成為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持續發力方向,汕尾也及時響應這一部署,立志要成為“連結粵東與珠三角的橋頭堡”。

三年之後,“特區+老區”的搭檔組合迎來變化:2011年深汕產業轉移工業園升級成為國內首個“飛地經濟”的試驗田——深汕合作區。深圳還陸續和汕尾共建了4個產業園,整個汕尾“一區兩縣一市”各一個,深圳下屬的坪山、龍崗、羅湖、光明四區則定點對接,比亞迪、威翔航空、海王醫藥等深圳本地的龍頭企業由此給汕尾提供了強大的產業新鮮血液。

2015至2018年底深圳還援建汕尾最急需的醫療和教育資源:2017年5月,由深圳市全款投資16億建設的三甲醫院深汕中心醫院正式奠基動工;即將開工的汕尾第一個本科大學汕尾理工學院也由深圳大學協助籌建。

到了2018年,“特區+老區”的搭檔組合更是升級為更高版本。隨著2018年年底深汕特別合作區從兩地共建變成由深圳主導、正式成為深圳第11區,汕尾人形容這是把“特區直接開到了家門口”,特區和老區的空間距離由從前的70公里大幅壓縮到10公里。

2019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赴汕尾調研時,勉勵汕尾要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立足“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做好沿海產業、生態保護、營商環境三篇文章,推動革命老區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靚麗明珠。

省委省政府對這一組合寄予厚望,“一核一帶一區”戰略給汕尾送來了直達珠三角腹地的廣汕高鐵和深汕高鐵,一系列能源基地項目則搭建起了寶貴的重工業發展骨架。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汕尾市海豐縣新山村一角。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汕尾市金町灣,遊客在玩摩托艇。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汕尾市金町灣,遊客在體驗帆船出海。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走讀汕尾:大灣區輻射,革命老區打造沿海經濟帶明珠

汕尾市品清湖夜景。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攝

融灣的想象空間有多大

2019年2月份,中央正式公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項重大戰略決策讓作為珠三角東進橋頭堡的汕尾成為直接受惠的輻射對象,一個全新的想象空間也由此打開。

“今年深汕合作區估計要落地38個一級變電站,可見它的工業用電量增長有多快”,保利汕尾公司執行總經理李根平告訴南都記者,合作區的發展速度已經擺在這裡了,後續就會源源不斷的有項目上的中高級管理人員跟著進來,這些人的生活需求首先溢出的就是離合作區只有10公里左右、由保利在開發的汕尾金町灣旅遊度假區。

“我們今年就會投資20個億上度假區第三期項目,做一個高級康養中心,深汕合作區的管理人員可以把老人小孩放在這裡療養和上學,他們週一到週五在那邊上班,週末過來跟家人團聚”,李根平說。

特區來到了家門口,給深汕合作區的產業功能做生活配套就成了汕尾城區當下實打實的發展機會,汕尾455公里、全省第二長的黃金海岸線也就有了價值重估的契機。受益深汕合作區輻射的不僅有旅遊度假和康養,汕尾有著數百年傳統的臨海漁業也有了復興的可能,傳統漁港馬宮港就在金町灣旅遊度假區隔壁,距離深汕合作區同樣只有一水之隔。

曾在深汕合作區工作過三年的汕尾馬宮街道辦主任楊凱彬說,“從這裡開車過去,一路上聽兩首歌就到了”。在他看來,馬宮漁港的傳統漁業是深圳所欠缺的,這給了馬宮一個優勢互補的機會,只要把傳統的捕撈、交易功能進行現代化改造,加入深加工、冷鏈物流、遊客跟船模擬體驗、漁業文化展示等功能,甚至未來還可以考慮進一部伸展到漁業博覽會展,馬宮漁港完全有機會完成現代復興,成為汕尾城市文化的一張名片。

已經開工的廣汕高鐵和即將開工的深汕高鐵則給汕尾提供另一種可能性。等這兩條高鐵樞紐建成之後,汕尾城區到廣州城區和深圳城區將分別只要40分鐘和20分鐘左右(目前走廈深高鐵汕尾到深圳要1個小時左右),汕尾將徹底進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甚至半小時生活圈,來自深圳和其它珠三角城市的居民完全可以在週五下班出發來汕尾過週末享受無敵海景。

“在未來的5G時代,也許珠三角的白領在享受汕尾美麗海景的同時,用一部電腦就把工作給做了,而且從這裡到深圳跟在深圳市區開車的時間差不多,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這對汕尾來說會意味什麼?”李根平最後說。

採寫:南都記者 魏凱 攝影:南都記者 黎湛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