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算是布衣嗎?為什麼?

東嶺瓜侯


布衣,是指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多穿麻布衣服),《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飽,蓬戶穴牖,日孜孜上仁。借指平民百姓。 《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 《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秀才別稱茂才,“才之秀者”,始見於《管子·小匡》。漢以來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秀才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初在選拔人才方面對賢者的一種美稱。,現代社會,人們仍常把一些有才學的人稱為“秀才”。

漢代獨尊儒術,形成了“學而優則仕”的儒家思想。隋唐之後更是形成了完善的科舉制度,為各級政府選拔人才。

科舉制度很複雜,從童生開始,秀才要過鄉試、會試、殿試等一些系列考核。這個過程也很漫長,比如,鄉試每三年才在省城進行一次。在整個漫長的過程裡面,只有鄉試通過之後,成為舉人,才有資格去做官。所以從這個複雜的程序來看,秀才才是真正萬里長征的開始,成為官員的路還很長。

因此,在“官本位”的中國封建社會,布衣是相對於達官貴人的。從這個角度講,秀才就是布衣。

然而然而在尊儒的社會里,跟普通百姓比較起來還是會有些特權,比如免除徭役,免交糧,免刑等。


迪漂中國大叔看世界


秀才是舊中國選拔官吏的科目,現在稱之為文憑或學歷。秀才的文憑相當於現在的中專或大專生,明清時代,這一時期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本科。

布衣原指平民最普通的廉價衣服,用以借指廣大百姓。富貴人家一般穿綾羅綢緞與絲綿織物,所以稱不上是布衣。秀才有布衣人家的,也有富貴身份的,布衣人家的秀才金榜題名之後,如果做了官就不是布衣了,如果沒做官或者名落孫山那依舊還是布衣,也就是窮秀才。富貴人家的秀才不管金榜題名還是名落孫山都不是布衣身份。

所以,秀才之中有的是布衣,有的不是布衣。



江南文聞


1.秀才算是布衣嗎。不是。秀才是秀才,只是他趕考的時候會穿著布衣去考試考場。布衣就是指普通老百姓的。所以說秀才是秀才。布衣是布衣。秀才不是布衣。

2.秀才:秀才的別稱是茂才,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個科目,也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漢武帝改革選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舉人才,即為察舉。元封年間命公卿、諸州每年各舉薦一位秀才,就是現在說的優秀人才。

3.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價衣服,以及節儉的生活,後來也以布衣稱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所以我個人覺得秀才是秀才,布衣是布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