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焦虑障碍者家人的一些话

最近在阅读韩非的《走出焦虑风景暴》,书中有些文字,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

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沾染强迫症、焦虑症的心灵,不仅智商偏高、道德感偏高,其人格形态也是所有人格中颇具才华的!“这群孩子”与普通孩子完全不同,他们多数内在储存着无与伦比的驱动力,拥有十分自觉的上进心,这些孩子根本不需要过分督促,他们只需要一个“拈花一笑”的温馨理解。

很多这样的孩子,其实在中学时期就已经有了症状,甚至已经处于泛化阶段,这些孩子多半都是隐瞒了自己的苦痛,并没有向父母求助,他们就是担心父母会觉得自己是胡思乱想,选择了干脆不说,也选择切断掉来自家庭的支持的机会!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年纪逾30岁以上的心灵苦痛者,多数的症状也都是从青春期开始的,只是他们的症状迁延了更长时间。

这些孩子经过一段时间心理学的积极疏导与实践后,恶劣的心境状态已经开始舒展,禁锢的枷锁已经出现松绑,心灵创伤的印痕本以淡化,但与家人住在一起时,时常又因为父亲的一句“比较性”的话,让他的心灵再次失落之极,关键时刻感受不到体贴与依靠,在这个时候孩子更容易走上绝望之路。

父亲或者某位家族成员的话有可能只是激将的策略,或者是一种习惯性的口头禅,本无责备之意,但听者有心,尤其是对心灵疤痕尚未完全复原,还处于“易激惹”期的心灵而言,家庭或家族成员们的确须慎言。

也许父亲们不了解,已经成年的孩子能够从“顽固性焦虑障碍”的几年冲击中撑下来已经是何等的坚强。也许家人们难以相信,处在心灵恢复期的成年的孩子们,在某种情况下偶尔就应该是“病怏怏”的,就应该是“无精打采”的,就应该是“懒洋洋”的,就应该是“不做家务”的,这是个体长期面对内外强大的压力时,其“心灵新陈代谢系统”有时候需要一些缓冲的自我调整空间,才会投射出的暂时的反面现象。其实真的无关紧要,他想睡就让他多睡一会儿,对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情,他想怎么做就让他独自做,支持他做。

他们目前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给他们一些空间与时间进行自我成长与锻炼,过程中多给予会心的一笑,多给予自信的赞许,多给予纯真的包容,那么孩子(包括已成人的孩子)内心的焦虑障碍一定会消退得更快,心灵创伤一定会复原得更好,他们完全不会在乎早年的教育失误,来日必以感恩之心回馈家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许多“患者”之前所以症状反复复发,都是因为处理不好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家庭便是焦虑障碍者的春雨,生命苏醒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