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毛衣战,那可是真杀人啊!

大约在明朝隆庆年间,当时叱咤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人在今天菲律宾马尼拉附近建立了殖民地。出于偶然,这群初来太平洋地区的欧洲人遇到了经常趁着季风来此地与当地人交易的明朝商贩。

当年的毛衣战,那可是真杀人啊!

来自福建的商贩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这些高鼻梁几乎对他们带来的所有东西感兴趣,愿意用珍贵的银子购买。而西班牙人则更震惊,这些东方人对银子如此饥渴,以至于他们手里一点点银子可以换来大堆价廉物美的丝绸或瓷器,而这些奢侈品在欧洲的价格是这里的很多倍。

这背后的事实是,经济规模不断膨胀而铜矿快要用尽的大明朝长期以来被通货紧缩所困扰:从元朝开始的滥发纸币造成的信用崩塌一直没有解决,银两流通逐渐成为唯一的解决方案,白银帝国即将浮出水面。

而与此同时,为了寻找富饶的中国商品,却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的西班牙,刚刚发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波托西银矿。(最高峰曾占世界白银开采量的1/2)

当年的毛衣战,那可是真杀人啊!

于是,干柴遇上烈火。

每年大量的银元从此地流入明朝,而无数廉价物美的中国商品向西流入欧洲。

一开始中国人主要是提供丝绸,西属墨西哥殖民地的欧洲工匠或则西班牙本地的工匠会对它们进行再加工,以便符合欧洲市场消费者的口味。

然而,中国纺织品生产的规模之大,远远超出了欧洲人的想象。

非常需要白银的明朝强制要求农民去种桑树,桑叶正是蚕的食物。官方史书《明史》记载,“凡农民有四五亩到十亩的,须栽桑半亩,十亩以上的加倍”;不种桑树的农民则不得不“出绢一疋”。

在这些法令的驱策下,中国东部的农民将所有山丘都种满了桑树。到16世纪90年代,福建作家谢肇淛记录了地方上“尺寸之堤,必树之桑”的情景。他描述称,富裕的农民“桑麻万顷”;整片景观中竟然全是单一的物种 。在福建以北,长江在福建以北,长江下游的村子里密密麻麻地开满了小型丝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喷涌出来的商品总量大到令人惊惧。

福建商人将丝绸卖到马尼拉,获得30%至40%的利润。西班牙商人则将价格抬高两倍、三倍甚至四倍,即使是在美洲销售这些商品,成本也只有经营西班牙自产纺织品的三分之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在西班牙出售来自中国的丝绸,横渡两大洋的丝绸!价格却比西班牙本土生产的还要低。

如此大量的生丝涌入墨西哥,让这里兴起了一门次级产业:数以千计的织工和裁缝用中国丝做衣服,然后将成品销往美洲各地以及大西洋彼岸。

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明朝大量作坊工匠拿到了西班牙服装和家居布饰的样板,他们在中国就能制造出欧洲最新款式的完美仿制品。

陆续被装上驶往菲律宾的大帆船的商品有长袜、裙子和床单;枢机主教的法衣和交际花的紧身胸衣;地毯、挂毯和和服;面纱、头饰和镶着金银珠宝的饰带;丝纱、塔夫绸、丝绉和丝锦缎。甚至还有女士用的梳子和扇子…..

这样,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的商业受到了一万点暴击,大量银元流入中国,本地工商业一片凋零。

惶恐的欧洲商人将中国的纺织作坊视作威胁,并针对与中国人的竞争发动了一场隐蔽的监管战争。他们请求国王限制丝绸布匹进口,禁止成衣进口。他们坚持请国王封锁从马尼拉到世界各地的直航,只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通航,这样一来就能监控从中国进口的货物了。

他们希望国王设定进口限额,限制运往西班牙的装丝箱子的大小以及运送箱子的数量。

除此之外,西班牙人的马尼拉政府还试过向中国商人征收税金、运费和登记费;建立过卡特尔(它以统一的价格购买所有舶来的中国商品,然后“平均分配给所有公民”。);当然西班牙政府还限制过贸易船只数量,吨位,交易的白银总量…

最极端的情况是,西班牙人每隔几十年就对马尼拉城外的华人聚居区进行屠杀,以获得短暂的喘息。杀戮周期性地在1639年、1662年、1686年、1709年、1755年、1763年和1820年重演,每次的死亡人数都很恐怖…

当年的毛衣战,那可是真杀人啊!

然而,这些手段好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

中国商人用各种方法,突破了所有的贸易壁垒。

他们借助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的帮助,造出了底部和侧边有暗格的特制箱子,用来藏匿预制的衣服;

他们派代理人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在贸易链的另一端协助走私事宜;

他们设计了特殊的打包机,能将大量丝绸塞进箱子,紧密地放在一起;

他们买通个别的卡特尔成员欺骗同伙并私下达成交易,以至于当大帆船离开马尼拉前往墨西哥时,驶出海港几英里就能遇到装满走私的丝和银的西班牙小渔船。

与此同时,往返马尼拉和墨西哥等地的西班牙商人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

比如:官方规定每年只允许两艘船跨越太平洋航行。作为应对方式,西班牙大帆船建成了巨无霸,其规模膨胀到2000吨每艘,仅在前往马尼拉的航程中,他们就运载了超过50吨白银,相当于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印度政厅 (Estado da India)一年出口量的总和。

从大明隆庆到大清嘉庆年间的这条西班牙--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海上贸易通路后来被称为“大帆船贸易”,这大概是地球上第一次真正的全球性贸易,他将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银矿奴隶),都卷了进来。

由于之前欧洲人和明朝的中国人谁也没见过谁,各地资源的差价是巨大的,利益也是巨大的,由此导致利益的纷争和角力当然也是巨大的。

在前后大约二三百年的跨洋贸易过程中,可以说贸易战和反贸易战从未停止过。

贸易对商人有利,对王朝却未必。

西班牙王室和明政府都从来没见过如此多的外来货币或商品,它直接冲击了本国的金融和商品体系。

由于银币币值变化和海上冒险及战争的原因,西班牙王室大举向欧洲各国借债,曾先后至少五次大规模拖欠债务,俗称国家破产,直到最后输掉大航海时代先发优势带来的整个全球霸业。

明政府则是由于无法控制如此规模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政府财政越来越难,最后在自然灾害和异族入侵的同时冲撞下轰然倒塌。

政治与商业,有的时候是一致的,有的时候却是背道。周期性的干扰无法避免,最终的结果也很难预料。

西班牙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明王朝曾经是世界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之后,一地鸡毛。

把视线转回到2018年的今天,相比西班牙人野蛮的屠城,现在的美帝还算温柔。但新一轮历史剧的大幕似乎刚刚开启

世间没有那么多美好,如果一个人没见过残酷,那多半是因为投胎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