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散文)

見字如面(散文)

見字如面(散文)

文/在昔

一晃八月,一個暑假眼看著就要尾聲了。許是人的心理在作俑,同等的日子,七月格外漫長,而八月,卻是匆匆,太匆匆。

早在放暑假的第一天,我便已經擬好了兒子的暑期學習計劃。說到這兒,其實我應該知足的。在同齡孩子裡面,他還是蠻乖的,每天寫完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寫我佈置的。無論我佈置的什麼作業,兒子都能去完成。每當聽到別的媽媽說自己孩子對寫作業有多麼的牴觸時,我心裡會有些許的欣慰,但又很難過,覺得自己怎麼會要求他那麼的多?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辛苦。長大後的辛苦,是每日裡疲於生活的苦;小時讀書的辛苦,卻是長大後去看世界的路。

暑期不用接娃送娃,每日裡洗衣做飯,督促孩子寫作業,閒暇時帶孩子出去放放風……當終於有點時間的時候,我在心裡對自己說,看會書吧,或者寫會字。可是每到這個時候,我的腦袋便開始暈暈沉沉,就像窗外溼熱的天氣,讓人不由得懶散了下來。

困擾我更多的是迷茫。

那種感覺很可怕,也很無助。突然覺得,喜歡逛街也是好的,每天刷劇、打打麻將也是好的……一切能激發人的熱情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可惜的是,以上所述,不是不會,就是不喜歡。

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了什麼是虛無和空洞。

沒有靈魂的肉體不可怕,沒有了思想和趣味的靈魂,就像失去了嗅覺,失去了和自己內心對話的聲音,失去了一種原本應該努力,向上的力量。

我想,應該是這個夏天的炎熱,讓我有了偷懶的藉口,讓我突然覺得,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空虛。

有一天,我打開好久沒有更新的博客。這個博客是在2011年申請的,那時候沒有微信、抖音這些五花八門的網絡平臺。博客就像一股清流,這裡的人以文會友,有很多像我這樣的文字小白,還有很多的大咖都聚集在這裡,那時候人們好像還熱衷於文字。博客真的是一個好地方,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的文友,彼此互相地拜讀對方的文字,互不相識,但能通過文字感受到對方的真誠,對生活的熱忱。因為文字,大家相聚在這裡;因為文字,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見字如面(散文)

詩人方雨大哥就是在博客裡相識。那時候的我,就如同我筆下的文字一樣的青澀。有一天,方雨大哥在我的一篇文章下面評論,是糾正我幾處錯誤的標點符號。我點開頭像進入方雨大哥的博客,看著那好幾位數字的粉絲,心裡頓感溫暖:這樣厲害的寫作高手,居然肯點撥我這默默無聞的寫字小白,心裡覺得非常感動。

這麼些年過去,換了很多的社交賬號,就連原先的博客也被我註銷了。可是方雨大哥一直還在我的QQ裡。我是一個慢熱,不主動聯繫朋友的人,所以除了家人,方雨大哥居然成了我社交平臺唯一一個“老人”,一直都在的“老人”。雖然如今不怎麼聯繫,偶爾的互相點個贊,但我還是能從方雨大哥平時所發的詩歌裡學到很多東西。

除了方雨大哥,還有一位就是方愛華老師。我的博客情緣,就是因為方愛華老師開始的。

記得那天在百度裡查詢資料,一篇文章偶然映入眼簾,我一下被吸引住了,讀完心裡感慨萬千,特別的想讀有關這個作者更多的文章。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博客這個東西的存在,也是那天有了自己的博客。我在博客裡關注了方愛華老師,從最新的一篇文章一直讀到最後。方愛華老師的文章有很多都是被語文報收錄過的。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懷著忐忑的心情給方愛華老師留言發紙條。老師都會一一回復我。

最讓我震撼的是方愛華老師與大自然的親近,白天爬山,晚上搭帳篷。她嬌小的身影常常地隱沒在一片樹林裡,或者荒蕪的田野中,圖片裡透露著一股自然、真實的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老師的筆下皆是有生命的,它們一直盛開在老師的博客裡。

後來因為一些變故,我清空博客之後便把它註銷了。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遇到可以寄放心靈的地方。過了幾年,我又重新註冊了博客,沒有想到幾年不見,這裡已經不是昔日的模樣,很多博主都停更了,沒有了從前文友熙熙的盛況。見此情景,我的心裡不免難過。抱著一絲幻想,我搜尋到了方愛華老師的博客,還在,點進去,心裡一陣高興,老師果然還在更文。就像一所正在荒蕪的村莊,黃昏時分突然升起了一縷炊煙,帶來生活的希冀,又有了幾分溫暖。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交集不是很深,但是住進心裡的人。在之後的歲月長河裡,他們總能觸動你心裡,那根叫做溫暖的弦。

我打開久違的博客,看見了幾條新的消息,逐一打開,心裡不免歡喜。幾位陌生人的留言彷彿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底裡蔓延,讓我為之一振。唯有陌生人,讀的不是我的故事,亦是他自己的。消遣時間有很多種,有的人臺上唱戲,有的人臺下看戲;有人對鏡貼花黃,有人日暮數黃昏;遺憾千萬種,各人皆不同。

我返回簡書,這兩年我都是在這裡匆匆來,匆匆去,發完文也不多作停留。有時看到別人點贊,也會禮貌地回訪一下,看到評論是必回的,因為我覺得回覆別人消息,是一種最起碼的教養和尊重。除此,便不再與人互動,交際實在是我的軟肋。看到陌生人的那些留言,心裡會覺得很溫暖,很治癒。於是,就想著把那些經歷過的事情,記錄下來,給三觀合拍的人看,給有朝一日,當我頂著滿頭的華髮,再看著曾經年少時,看著年輕時的那些發生,一邊感嘆,一邊回憶;一邊默默流淚,一邊喜悅中含笑。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寫道:人生其實就像一條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伴而行,歡樂的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擁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可以愈走愈孤獨。

好的感情,不論是愛情、親情抑或是友情,不需要過多華麗的詞藻渲染,更多時候,是一種默默的陪伴。懂你,已不需言多;見字如面,亦是鼓勵。

那些來自陌生人的留言,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渴望。我感受到的壓力都是來自於我自己不努力不積極而又不甘於現狀的恐慌。林清玄《在雲上》說: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見字如面,在我心裡,也在這裡。

2818.8.10

見字如面(散文)

浮世萬千,吾愛有三,

日,月,與卿。

日為朝,月為暮,

卿為朝朝暮暮。

用文字的執念,

邂逅人間的冷暖。

本文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

抄襲洗稿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