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縣:精準施策興產業,鋪就群眾幸福路

過去,紫陽縣是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產業扶貧是紫陽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因而堅持“一業突破 多業並舉”,精準施策興產業是紫陽縣解決群眾溫飽、治窮致富、決戰脫貧攻堅的必然選擇。紫陽縣改革開放40年來,結合區域優勢不斷探索、實踐,闖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扶貧新路徑,為脫貧摘帽群眾鋪就幸福大道。

1979年,以獲得省財政廳下達的400萬元扶持資金為標誌,紫陽縣扶貧工作進入了有計劃、有組織、有項目支撐的扶貧開發階段。

從1979年到1985年,在國家“兩扶”資金支持下,全縣大力發展多種農業經營生產。1985年,紫陽縣茶園面積9.69萬畝,茶葉總產量1177噸,居全省第一。蠶桑面積6.63萬畝,蠶繭產量576.5噸,是千家萬戶都能夠得上的短線經營項目。畜牧業為農戶自養豬、牛、羊、雞為主,多為自食。以種養殖業為主的多種經營發展助力紫陽縣解決了大多數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2015年,紫陽縣已形成以茶、桑、畜三大主導產業,魔芋、富硒林果、中藥材、蔬菜、烤煙等特色產業協調發展局面。特別是魔芋產業穩步發展,成功申報了省級魔芋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全縣18個魔芋基地鎮,魔芋種植面積達4.8萬畝,商品芋產量達6.2萬噸,產值1.8億,成功籌辦了全國魔芋協會第八屆魔芋產業建設經驗交流會,更取得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一體化經營模式的種植技術創新和工作機制創新成果,“紫陽實踐”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值得全國示範推廣及應用。魔芋產業異軍突起,即將成為全縣主導產業。

2016年,在全縣 “八大脫貧工程”中,產業發展位於首位。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全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支持發展鄉村旅遊、庭院經濟和農產品加工業,做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產品有銷路、增收有門路。出臺的產業扶持辦法中,設立了2000萬元的產業發展基金,實施產業提升工程,其中安排1296萬元項目資金直補到戶,圍繞“五大特色種植業”(茶葉、魔芋、柑橘、核桃、中藥材)和“五大特色養殖業(養豬、養羊、養牛、養雞、養魚)”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是年,紫陽縣被表彰為全市茶葉、魔芋產業發展先進縣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先進縣。

2017年,紫陽縣建立成員單位工作機制,縣財政注資促成貧困戶獲貸款16911萬元;全縣開展互助資金扶持產業行動,發放互助資金6069萬元;兌現產業項目直補資金1850萬元;支持23個現代農業園區和2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提升,共配套經營主體引導資金240萬元;由財政出資4350萬元與省供銷社集團合作量化入股縣內開源公司等4家龍頭企業,實行入資保底分紅和訂單生產等形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貧困戶資產型增加收益。探索形成“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組織+貧困戶”的產業精準扶貧模式。2017年全縣政府組織投入產業發展資金累計30820萬元,是紫陽縣歷年來產業建設投入最大的一年。當年產業扶貧帶動1.4萬貧困戶增收,11711名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界嶺鎮斑桃村以秦巴紫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承接主體,成立茶葉、板栗、核桃三個專業合作社,採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合作方式,通過流轉土地和土地入股,流轉22戶農戶土地、承包荒山土地,共計1800畝,計劃投資1.2億元建設秦巴紫硒農業園區。縣電商服務中心、智慧物流中心和113個服務站點建成投入使用,實現線上交易5.2億元,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2018年,紫陽產業發展到了轉型升級的階段。茶葉產業通過實施茶產業八大創新工程,助推茶產業創新轉型、全縣新建茶園11458畝,改良低產茶園15000畝。新培育市級規模茶葉企業5個,全縣市級規模茶葉企業達到20個。新發展市級農業化產業化龍頭企業5個,新增加SC認證茶葉企業10家,全縣SC認證茶葉企業達到65家。茶葉產量達7710噸,同比增長13.2%。第一產值達到14.8億元,同比增長23.9%;全縣累計20餘家茶葉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紫陽富硒茶標準綜合體》再次修訂;2家企業完成茶園基地可視化溯源體系建設。

2018年,紫陽縣榮獲“中國茶業百強縣”、“中國茶旅融合競爭力全國十強縣(市)”稱號,科宏茶葉等5家企業產品榮獲“陝西省名牌產品”稱號,“關南春茶葉”等7家企業產品榮獲“安康市特色品牌”稱號,這種一業多品種榮獲多項國家、省、市品牌榮譽,在全國絕無僅有。當年,紫陽富硒茶成為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現代優勢主導產業,全縣茶園面積231285畝,綜合產值43.4億元,10萬餘農戶因茶產業發展走上致富路,茶葉產業取得顯著發展。

2019年,紫陽縣修改完善了《紫陽縣脫貧攻堅到戶產業項目扶持辦法》等9項產業扶貧政策,整合涉農資金投入產業發展項26465.5萬元,佔涉農整合資金的60.2%;結合地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圍繞全縣茶葉主導產業,突出狠抓茶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突破茶葉主導產業建設;加強畜禽養殖、特色經濟林、魔芋糧蔬傳統優勢產業及中藥材、食用菌、中蜂、流水漁業等小眾產業發展。從種源種苗、產業基地、生產加工、品質控制、推廣營銷和市場主體培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聯結帶動產業農戶、技術跟進服務等體系化推進產業建設。新建茶園1萬畝,紫陽茶園總面積達到24.3萬畝,SC認證茶葉生產企業91家,茶葉生產小作坊加工廠265家。年度生產茶葉7538噸,產值18.62億元,茶葉綜合產值43.4億元。在第十五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紫陽縣榮登2019年中國茶葉百強縣榜單。

當年,紫陽縣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176個行政村成立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對133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了縣級認定,配置產業扶持資金1.653億元,對接投放至210個經營主體1.6億元,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訂單農業等方式聯結帶動貧困戶15808戶。收取資金使用到期固定收益623萬元,其中578萬元分配到16882戶貧困戶。向領辦主體兌現園區創辦獎扶資金310萬元。組織培育並申報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個,新(擴)建家庭農場99個;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培育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89家;組織培育申報市級現代農業園區7個,組織培育申報縣級現代農業園區50個;提升培育現代農業園區55個。組織對5個三產融合示範點推進以農旅融合休閒旅遊為主要內容的建設。新建村級電商服務點47個。把生態旅遊作為產業突破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設向陽鎮瓦房會館小鎮、煥古硒茶小鎮和城關鎮青中村、漢王鎮龍安村等示範村。

組建紫陽縣產業園區,延長產業發展鏈條。該產業園區重點圍繞富硒農產品深加工類項目對外開展招商合作,先後引進紫陽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等10餘家企業建成投產,紫陽縣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園兩區、多業並舉、錯位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未來3到5年,產業園區企業正常運營後,年產值將超過50億,為紫陽縣域產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2020年3月,紫陽縣制定出臺了《紫陽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金融支持產業健康發展實施辦法》等系列扶持政策,整合資金3.5億用於全縣產業發展。紫陽千家萬戶老百姓,在紫陽的大地上繪就著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