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陳小燕 |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來源:中國作家在線 )

2020 年第 100 期(總第 1468 期)


【山西】陳小燕 |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山西】陳小燕 |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作者簡介

陳小燕,亦用筆名以琳、沉香,女,70年代出生於山西省沁源縣,祖籍安徽省,中國散文家學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1993年在《中學生俱樂部》發表第一篇作品《油的故事》,其後筆耕不輟,以小說、散文為主要創作形式,作品散見於《黃河》、《山西文學》、《都市》、《漳河文學》、《太行文學》、《驚蟄》、《長治日報》、《人民代表報》、《山西環境報》等報刊雜誌,出版有小說集《七日》,散文集《你和我》,長篇紀實散文《書人楊棟》。作品曾在長治市、山西省及全國獲獎,評論家劉潞生為小說集《七日》撰寫評論,收入《長治當代文學記憶》,評論家楊佔平好評散文集《你和我》,撰寫《以文字的方式抵達真理》。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山西】 陳小燕

【山西】陳小燕 | 才子坪:翩翩才子知多少

才子多出於江南,秀麗的風光,小橋流水,那是孕育才子的故鄉。太嶽山的深處,竟有一個村莊名為才子坪?太嶽山多油松,村子依嶺而居,濃淡相宜的綠走過四季,如碧水繞人家。村子有些年紀了,因著撫人的翠色,卻永遠不老,戰爭、饑荒、瘟疫,經過無盡的滄桑,仍如青青處子,有盎然之氣。高高的坡上,村人的房屋隨意安臥,平緩向陽的山坳是祖先智慧的選擇,陽光從久遠的傳說中一次次自東而洩,七彩的夢折射在村子的上空,紫氣繚繞。澗水清清,出於森林覆蓋的幽山,一路潺湲從村中淌過,誰人透明的玻璃心呢?才子,在村中千年的古槐樹下吟誦,“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才子坪古時原稱柴則皮。清朝康熙年間,吳閣老省親途經村子,恰逢一戶操辦喜事,閣老屈指一算,頓覺擇日不妥,便問事主是何方神聖所為,問答間方知先生原是本村人氏,便使村人喚來究問。那先生道,雖說日中帶凶,但經貴人一衝,可謂兇象吉兆,吉上加吉。閣老甚覺奇怪,驚問:“偏遠小村,貴人何在?”不料那先生雙膝跪地,叩頭不已,大人在上,有失冒犯,請受賤人一拜。閣老面露喜色道,真乃世間奇才也,並收為義子。自此,柴則皮更名為才子坪。

才子坪裡出才子,一時村子名傳四方。村人一向勤勉,男子擔當養家,女子相夫教子,家家清爽整潔,孩子讀書上進。四鄰八鄉的人回頭細究,真是才子坪人不同於他,舉止文雅,彬彬有禮,村裡少有賭博成性或抽大煙敗家之人。雖無舉世無雙的才子橫空出世,但村裡多有教師與醫生。劉憲天,字子健,自幼酷愛讀書。不近功名,專修利器,造就仰仗天文、俯察地理、中通醫道之本領。局亂之時,隻身卦卜天下,尋患除疾。曾在皇城揭榜,給末代皇帝溥儀診疾,榮受御嘉,名噪京都,風靡一時,人送“劉半仙”。後於北京同仁堂坐診,1943年卒於北京。史上有名的“三賢醫”, 劉振興、劉茅政、劉毅,三人德藝雙馨,醫者仁心,十里八鄉常趨問診,藥到病除,全縣知名。不論舊時還是新中國成立,村人崇尚師業,且以師為榮,以師為樂,其間有三代為師者,舉家為師者。師如星出,代代相繼,劉克經、劉志中、劉煥中、劉鳳中、劉光明、劉映璽、劉映寶、劉映剛、劉映禮、劉彩青、劉彩雲、劉一青、牛光榮、高憲中、史安奎……才子坪素有“教師之村”之美譽,有俗語“才子坪裡多才子,教書育人數第一。”才子坪也頻出書畫藝術人才,原縣人社局局長劉保國,書法造詣較高,善寫隸書,此外還有劉克經、劉煥中、劉鳳中、劉映璽、劉映剛、劉映禮、史安奎、李團生、劉星、劉天雲等。

才子坪村是文化之村,但也不失有英武人士湧現。古時有一家兄弟三人,身輕如燕、腿似飛毛、功夫了得,晚飯後動身赴平遙、介休一帶財主家取物(實為盜竊),初出即返,將所獲財物接貧濟困,頗受村民擁戴,有“神偷”之稱。抗戰時期,村人雷鳴通,一身武功,腰間佩槍,戰亂之時率武功隊員,經常出沒敵後,襲碉堡、摸哨兵,出奇制敵,屢立戰功,後隨部隊南下。新中國成立後,任湖南湘潭市法院院長。史明州,1938年前入黨,富有民族氣節,時任村長,組織民兵抗擊倭寇,動員村民踴躍參軍,曾編一個排30餘人隨軍南下,劉克誠任排長,史稱“克誠排”,屬“直書連”。後來有多人官居師團長之職,史明州後獲嶽北英雄、抗日積極分子稱號,新中國成立後任屯留縣副縣長,省林業廳副廳長兼關帝山林局局長之職。劉生毅,1917出生於才子坪村,早年積極參加革命,南征北戰,多次出生入死,解放後任保定軍分區政委、保定地委書記、上校軍銜。

為何才子坪能屢出才子呢?村裡有一個“棋盤塋”的傳說。許多年以前,村裡的大姓劉姓要遷祖墳,陰陽大師勘過後,看好村東一塊地皮。大師點穴後囑咐劉家下人說,挖到土下見石板即止。下人掘土中果然見一四方石板,眾人疑惑,好奇心使然,竟一時忘記了大師的吩咐,石板被掀了開來,只見石板下金燦燦一盤棋。只一瞬間,將帥等棋子化作一股黑氣向東飛去。掘土人忙扣上石板,卻只扣住紅兵黑卒。自此,這一墳塋就被叫做棋盤塋。說來也巧,劉家後裔代代有參軍者,並出了不少軍官士兵。若是一盤棋全留下了,將、帥、士、相俱全,才子坪將會出何等人物呢?村裡人為此一再地晞噓。

傳說講述的是機緣與勢運,需一雙慧眼在時間長河裡打撈識破,才子坪恰恰印證了傳說,具備才子頻出的環境與條件。千百年來,沁源通向平遙的古道穿才子坪村而過。上世紀七十年代這條路還異常熱鬧,往來客商常於此打尖憩息,方能氣力迴歸越過高峻的才子坪嶺,馬馱人行上路到達山外的平遙、介休,故才子坪村有旱碼頭之譽。村裡飯莊客棧林立,擺攤設點頗多,一街雙向鋪,滿村生意人,集分上下,鋪歸大小,店支別類,為沁源北部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古道悠悠,一隊隊的商旅,或是肩挑,或是馬馱,源源不斷地把沁源的蘑菇、木耳等山貨運往山外,又把山外的鹽、綿花等物馱回沁源。如今村裡的古舊雕花的房子,當年曾是官家走卒商販的驛站,他們在此歇腳,享用香噴噴的飯菜,添料餵馬,南北不同的口音雜陳。高高的峻嶺,森森的林木,蜿蜒的石徑,這條千年古道盤亙在大山深處。古道上,才子坪嶺的高處,有唐朝時朝廷設置的關隘,名柴店關。既為關,王朝傳送公文發佈命令都要經過,外域人員進入也需蓋有大章的通官文牒。有詩句“西出陽關無故人”,雖然柴店關沒有陽關名聲之大,但同為關,沁源人出關一去,嶺東嶺西,風俗語言漸變,便有身在異鄉的感覺了。回望關隘古道,歲月長河沉澱的不僅是家國往事愛恨情仇,一條長長的古關道,使人們能夠窺視到幾千年來地域間的交流、文化的悄然融合,也成就了才子坪村富庶一時,盛甲一方。村裡一度呈現出經濟繁榮、生活富裕、文風鼎盛之態。

往事並不如煙,花開花落,歷史一直在前行。小小村落翩翩才子知多少?願為輔弼濟天下,也許這是最好的答案,是才子坪代代積蓄的文化。

(責編:關曉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