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危机的五种类型

世界上每天成立的组织多如牛毛,每天死亡的组织也数不胜数,可以说正是危机的无处不在,激活了组织的生存能力,在组织的成长中,既不是注定的灭亡,也不是注定的成功,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哲学世界里,组织熵增是必然的,这是一个可见的现象,但不是本质。

无论是自然界的组织,还是社会领域的组织,存在上千年甚至更长远的组织依然存在,比如说日本企业金刚组(1400年+)、马蹄蟹(4亿年+)、银河系(80-140亿年+),如果说当今组织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与其说是竞争的激烈,还不如说是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够。

组织危机的五种类型

从组织诞生一刻开始,就面临着和危机赛跑的命运。认识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相处,组织生命周期中,有的组织浑然不觉,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已经消失了,有的看清楚危机的面貌,但是为时已晚回天无力,有的和危机成为知己,总能在每一次危机中获得新生。

组织成长中,会在不同阶段,面临五种类型的危机。

1、外部危机

外部危机的实质,是看起来的机会更加稀少。激发外部危机的因素主要是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他们使得组织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比如说最近的为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企业的供应链发生巨大变化,很多企业现金储备不够,复工复产的困难,导致企业生存困难。

这类危机,由外部不可控的事件导致,一般都会给现有的组织造成巨大压力。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同样的环境中,仍然有的企业发展不错,虽然有些影响,但却显示出更顽强的生命力,比如华为,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4%,这在宏观环境缓慢恢复、国内GDP同比下降6.8%的背景下,十分不易。

外部冲击必然需要内部消化,大部分外部危机不因组织的意志而转变。所以应对措施不外乎接受、转移、规避三种,但是三种措施的成本不一样,如果是大面积的爆发危机,那么接受反而是最科学的,因为危机的客观性,企业不能总是成功的转移和规避,保险、金融公司也会受外部危机影响,加上转移的风险,实际上他们更是处于风口浪尖。

组织危机的五种类型

大部分组织,几乎都经受不了严酷的外部危机考验,如果没有特殊的手段,非死不可,这些措施包括政府救援计划、行业互助等,之所以有这些看上去高成本的活动,是为了防止更大危机爆发。

应对外部危机,最有效的方法是苦练内功,外部危机会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不过是程度的不同罢了。提前准备,提前“备胎”,不断测试组织的极限生存能力,提高活下去的概率,才能临危不惧。

每一次外部危机,都是一次机会重塑的战略期,丘吉尔说: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危机中存活,才是更高水平的竞争,他让组织赤膊上阵,以原始力量参加竞争。

2、周期危机

在组织的发展中,有一些危机总会在一定时期出现,而外界的环境却没有大的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危机,就像人一样,每到一个时期,前期的积累会在生理上出现一些变化。大部分健康的组织,一般都能应对周期性的危机,比如官僚主义、规模刚性等等。

周期性危机是组织的一次体检,是对过去的学习反思,但由于严重性不够,很可能会被有意的忽视,导致这些问题不断积累,直到很严重的时候才采取措施,以高昂的代价结束。

实际上,周期性危机不分时间的出现在组织的身边,有的提前出现征兆,有的被潜移默化的吸收,这就是细微变革的常态化,因为组织的成长,总是对既成事实的否定之否定,这些最常见的就是在解决周期性危机中。

组织危机的五种类型

周期性危机实际是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初步冒头,带有很强的暗示性,一般处理得当,就会获得更高效的成长,所以也有的企业家说,管理没有大事,只要把小事做好,这是一种智慧,因为解决大事的成本和效率不对应,更何况,大事成功率很低,惯性加大了这个困难。


化千斤于无形,就是要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从开始就把控好,才能确保结果的可控,事情的发展,越来越朝着不可控的方向,超越现有规则的冲动是一种常态,所以问题的解决虽然有时机选择的区别,但对必然出现的问题,宜早不宜晚,先发制人,后发而制于人。

3、结构危机

结构危机的本质是能力危机,就是组织不能和外界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组织学习的速度无法跟上快速变化的环境,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只有快速的学习,快速的试错,才能获得学习效应,在学习曲线的影响下,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存环境。

组织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后发赶超、先进引领无处不在,未来的组织,规模将越来越不是重要因素,学习的速度和转换的质量将成为衡量组织成长性的关键因素,因为在网络型组织型组织中,位置和信息才是核心,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企业,以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很多都是小企业生产的,在这个平台上,小企业的灵活敏捷性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他们站在了客户的关键心理位置,所以每年的“双十一”,实际上是学习和反应的集中爆发期,每个企业都能学习领先企业的成功实践,正是这种平台型的学习追赶,让中国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后来居上,领先世界。

大部分组织,特别是先进的组织,最终都难免陷入“创新者的困境”,傲慢与偏见,短视和自满,由关心客户到只关心自己,由开放到封闭,先前的所有成功措施,都逐渐成为取得更大成功的障碍,并盘根错节,在利益的趋势下,形成规则和文化,这就是成功组织的消极懈怠,使组织失去继续前进的的动力,对危机视而不见,对变化麻木不仁,对使命漠不关心,结果自然是昙花一现的英雄悲歌。

组织危机的五种类型

学习是组织组织成功的核心密码,学习也是打破立新的过程,成功的组织坚守家业无可厚非,但要在同时建立成长的第二曲线,发现机会远比解决问题更优,学习能在两方面获得投资的更高回报率,组织未来的竞争,是学习回报率超越投资回报率的赛道比拼。

学习使得个体的能力不断上升为组织的能力,以组织的力量,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有严格纪律有充分自由的战斗队形,则无往而不胜。

4、体制危机

体制危机的本质是效率危机,就是现有的体制安排的生产效率极限难以被突破,同我们说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意思。我们发现,现实中很多的制度安排不是促进人的成长,而是促退人的成长。

组织的最高职责是成就人,而不是生产产品和服务,对人的经营,回报率是对物的经营的好几倍,大部分组织极限于眼前的数据,忽略了数据产生的根源,以过去行为的结果作为未来的决策依据,必然会不灵验。

华为的任正非说过,人才不是核心能力,对人才的管理才是,人才、技术、资本都是可以引进的,唯有管理和服务不能,而后者才是组织成功的关键。管理和服务,就是一种体制安排,组织如何在前进的过程中,获得制度的力量,是领导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大部分优秀的人才,只要激励得当,简单的规则往往比复杂的体系更好,因为不能用对物的思维对人。对高速成长的组织分析发现,很多看上去按管理的模型来看,简直不堪入目,混乱无序。这实际很正常也是正确的,管理服务发展,工具服务价值,一切从实际出发,很多人分析一个现象,往往从自己的习惯假设出发,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组织危机的五种类型

化解体制的危机,必然要求相当的变革,有一些病,吃药打针是不管用的,要在手术台上解决。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不应该采取降低生产力的发展来适应生产关系,而是改造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但现实中,我们更多的看到,很多组织在不自觉的采取了前一种错误方法,最后是越管理,越落后。

体制的问题,没有优劣,只有适应,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体制变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组织习惯的引导,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变化,即使在情非得已的情况下。组织习惯的构建,从更大层面上讲,不过是实现新旧习惯的联系,要防止新的习惯没建立就打破旧习惯,习惯的空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使得变革超出控制。

5、信仰危机

信仰危机本质上是文化危机,所有的组织,最后的成功一定是文化的成功。历史上,野蛮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无一例外的都被先进民族的文化同化。文化的力量在于形成共识,降低浪费。个体的差异的客观性,使得人们在面对同一事物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更何况我们要面对的事很多且不一样。

文化使得不同的个体自觉地提高组织化水平,降低分歧,自觉站在大局层面和长远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健康的组织能够使平凡人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相反我们看到,很多精英团体,除了争吵,业绩乏善可陈,在组织绩效上,组织优于个人,这是我们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的根源。

文化的另一个机制在于信任关系的维护,没有信任关系,称不上组织,不过是一群人的混合,只有建立信任关系,才能在最危急的时刻,激发内心力量,克服困难。在组织激励的研究中,发现物质激励的效果一旦超过一定水平,就会激励递减,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物质激励作用很小,甚至会减弱精神激励的作用。信任机制实际就是确立组织激励的内部力量,使得组织在运行时的整体性更强。

组织危机的五种类型

哲学家尼采说:只有明白存在的理由,才能经受住任何困难境遇。信任让组织的使命和个体的行为联系起来,实现组织-个体-用户的协调互动,这也是一个大组织的理念,任何组织的理念,一旦被其成员真正理解掌握,其力量会得到倍增,是成功路上的战略支点。

组织的基础在于合作,合作的基础在于信任,没有信任,所有的人都按规则和流程,实际上这种正式的契约是有问题的,因为不完全性,选择性的行为及必然存在,最典型的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谓负责就是在最不利情况下,当事人要承担多大损失,正式的契约使得当事人可以不承担或者很少承担损失。

信任危机是最严重的危机,它是引发最激烈变革的导火索,化解信任危机,要从组织的理念、行动、政策多方面开始,有的时候,还需要用更激进的方式,因为你不主动,自然就会被动,改变别无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