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关注“三月龄宝宝趴睡窒息身亡”的新闻,我一直辗转难安,恨不能有《大话西游》里的月光宝盒,能回到那个时候,帮那个妈妈把孩子翻转过来,避免这一出人伦悲剧。
做了妈妈的,心都特别柔软。我相信那个妈妈十分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身亡后,她的自责和痛苦也难以想象。她只是太相信所谓的理论,而没有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才会酿成不可逆转的苦果。
三月龄宝宝训练趴睡窒息身亡事件回顾
2020年4月16日下午,一位新手妈妈在线学习“芝士小馄饨”机构的付费育儿课程。首先,这个“芝士小混沌”机构创始人号称为美国麻省大学生物医学科技博士、美国药剂学化学博士持有“美国红十字会高级育儿师证书”,但实际上经过调查,所谓的证书达不到育儿执业执照的水平,也意味着这个机构是没有培训资质的非法培训机构!
这位新手妈妈在群里老师或者妈妈们的指导下,解锁孩子的“趴睡技能”。小孩趴睡因为被捂住了口鼻,一直在哭,心大的宝妈没有第一时间去确认孩子的安全,反而向群里的老师寻求帮助。群友答“不是大哭就没事”,心大的妈妈去忙自己的事情。
宝宝哭了十多分钟后,新手妈妈在群里说:孩子没有声音了,我怕她闷死。
群友回复:孩子解锁了趴睡技能,你又可以追剧了!
就这样,这位心大的妈妈依旧没有去宝宝卧室看一眼孩子。
下午3点钟,妈妈去给孩子喂奶,发现孩子嘴唇发紫,鼻孔出血,没有了动静。
无知啊,就因为妈妈的无知,三个月龄的宝宝匆匆结束了还未开始的人生。
为什么听信了所谓的伪理论而显得无知?敲黑板,划重点:
- 这个妈妈在孩子仅仅3个月就要分房睡;
- 3个月的宝宝不能自如地转头,很容易口鼻窒息,却要训练他趴睡;
- 盲目的相信理论,却不相信自己孩子的反应;
- 为了所谓的“带孩子轻松”,实践所谓的“哭声免疫法”,在孩子最需要母爱和安全感的时候,用冷漠伤害孩子。
我做妈妈的那些事
08年,我有了我的女儿。因为两边的老人顾不上,老公又要上班。我是一个人坐月子,一个人带孩子到5个月的。第一次做妈妈,既有欣喜,又有委屈,既觉得辛苦,又觉得幸福。
那个时候,我做了这样几件事情:
1、无时无刻不在确认孩子的安全。
孩子还只是一团软乎乎的小生命,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妈妈来照顾。
最开始,我买了婴儿床,想将她奶睡后放到小床上。一是怕睡着后自己不注意会压着孩子,再就是想自己能舒展开睡得舒服。
后来我就发现小床成了摆设。因为放到小床上孩子睡得并不踏实。反而待在我的身旁,睡得很香甜。偶尔睁开眼看看,或者感觉到我的气息,她都能再睡上一会。而且,睡在我旁边的时候,我的神经是自然紧绷的,翻身都能即时醒来,确认我没有压着孩子才能睡去。
我那时候觉得自己都有神经质,孩子睡得香甜毫无动静的时候,我要将手指去探探她的鼻息,确认她在睡着才安心;如果是面对面的侧睡,我的口鼻挨着她的小脑袋,我会屏住呼吸,怕自己的呼吸会夺了她的空气,然后将头高高扬起避开她的脑袋或者翻身不和她头碰头了,我才安然的呼吸。
会翻身趴着睡之后,我时不时地就要看一下她的口鼻没有被掩住,呼吸粗重一些,我就赶紧将他翻过身来。
吃饱了奶无论再晚,我再困,都要将她竖起来拍拍背,怕接着躺下去会呛着她。
有一次深夜奶睡,我实在又累又困,竟睡了过去。片刻后惊醒,突然发现孩子的口鼻掩在了奶下,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噌的一下从床上坐起来,直到确认孩子口鼻没有被完全掩住,孩子睡得安稳,才放下哆哆嗦嗦的手,那个时候的心脏跟擂鼓一样......
2、孩子哭的时候,要确认哪里出了问题
婴儿是最不会撒谎的,纯净的像白纸一样的孩子,有什么需求都是直接表达的。
那么,哭的时候自然是有原因的。
有的时候是因为尿尿或者拉臭了,小屁屁不舒服要哭;
有时候是因为饿了,想吃奶要哭;
有时候是因为生病了,感觉到不舒服要哭;
还有的时候只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感觉不到妈妈的气息要哭。
做妈妈的,一定要细心。找到孩子哭得原因。很多时候,你只要抱一抱她,她就会立马停止哭泣,用那双湿漉漉的眼眸望着你,把你的心都化了。这样的时候,我所有的辛苦劳累都烟消云散。只要是女儿平安健康,辛苦劳累都不在话下了,更不会为了让自己图轻松,把孩子扔一边不管不顾的。
3、自己想要休息或忙别的事情时,给孩子找乐趣
不可能全天都抱着孩子,因为自己坐月子,有时候还要忙一些事情。我就把女儿放在床的中央,四周用枕头围个圈,确保她不会掉下来摔着,然后会买两个色彩鲜艳的气球,用绳子绑好了轻轻套在她的胳膊或者腿腕上。孩子爱动,小手小脚丫不停地动来动去,气球随着她的动作也飘来飘去,她自己就能乐此不疲的玩好一会儿。
有时候也会给她放一些轻音乐或者儿歌,也能安静的自己啃手啃脚丫玩一会。
新手妈妈要避开哪些伪理论的“育儿坑”
1、所谓的“哭声免疫”
受到某些育儿理论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哭没有什么坏处,就更加信服“哭声免疫训练”。孩子哭得时候不管他 ,等不哭的时候作为奖励抱抱他,以后自然哭闹的次数就少了。
这个理论直接让我气笑了。哭和笑都是人类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你不能通过人为的锻炼就让孩子失去了哭得权利。哭,是孩子表达他不舒服、不安全感的信号,尤其是幼小的婴儿,不会说话,还不能表达,不让他哭,你怎么能知道他正在难受或者痛苦呢?
的确,偶尔哭一哭能锻炼孩子的肺活量,但这并不能成为你置之不理的理由。就像前文说的,孩子哭有很多原因,我们一定要找到原因,确保孩子是安全的。何况,孩子长时间的哭闹有很多危害,一是对嗓子伤害产生病变;二是哭闹过久的时候会影响换气,使二氧化碳的呼出增多,是有可能会引发酸中毒的;此外,当婴儿出现肺功能不全或者先天性心脏病时,哭闹是有可能会造成病情加重的。
孩子不是木偶,不是雕塑,你不能拿着“刺激-反应”这一套理论就应用在他身上,人为的按照你的想法塑造孩子。尊重生命的本能,尊重孩子这个个体。
2、所谓的“从小分床训练独立”
马伊琍曾经发过一篇博文,说曾经强制让大女儿很小的时候自己睡小床。后来爱玛提出分房睡的时候,马伊琍觉得十分自责“从她出生起,我就干了无数的蠢事,皆以让她从小养成独立习惯的名义”。她在博文中写道:
我究竟在怕什么?
怕她跟我们睡一张床就太依赖?
怕这种依赖会破坏了孩子长大后的独立?
实际上,孩子愿意跟你亲昵的时期,正是她需要父母之爱,建立充分的安全感的时候。独立,不是你仅仅把孩子推开这么简单,那样的独立,不过是孩子对于母亲“无回应”产生绝望后的“无所谓”而已。
爱向内灌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也才会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真正的独立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安全感之上。尤其是3岁之前,孩子对母亲特别依恋,我们不要硬性的去违背规律去做得不偿失的事情。
不用硬性的照搬“几岁分床,几岁分房”,看看自己孩子的心理准备情况。我女儿上五年级之前一直是我在中间,女儿和儿子在我两边睡。后来她自己觉得弟弟打扰她休息,很自觉的就分房单睡去了。
3、所谓的“延迟满足”
不过就是对孩子的诉求不及时回应,他们认为让孩子学会忍耐,就会在未来有更精彩的人生。
这又是我被气笑了的一个理论。试想一下:
孩子要喝水,你说等一等;
孩子要吃饭,你说等一等;
孩子要玩玩具,你说等一等......
等你反过来催促孩子的时候呢?
孩子,你该上学了-----等一等
孩子,你该做作业了----等一等
孩子,你该帮我做什么了----等一等
这样磨蹭的孩子是谁培养出来的呢?
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或者处理办法,是不是要延迟,是不是要忍耐,其实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孩子自己手里。孩子想吃糖,接着吃掉就一颗糖,5分钟后吃掉就能吃两颗糖,至于是接着吃掉一颗糖还是等五分钟吃两颗糖,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但这绝对不能是家长操控孩子的理由,你要服从我,服从我就两颗糖,不服从我就一颗糖甚至没有糖吃。这样反人性的理论也不知道怎么就被“高大上”的?
儿子想买乐高玩具,我拒绝了,理由是“你现在还没有收入,等你工作了挣钱自己买吧”。然后我把这件事用微博发了出去,结果引发了持久的激烈辩论。
在上千条评论里,有人说道:“等他工作以后,即便有一百套乐高,他还会有像今天这样玩玩具的快乐吗!”
孩子就像训练场地的新车子,本应在平坦没有磕绊的场地驰骋,磨合了,才能跨越沟沟坎坎,很多家长却信奉一些伪理论,非要在小的时候就“各种添堵”,各种压制和训练,这是把孩子当“斗争对象”耍心机吗?
结语
没有人生而为父母,每个父母都要学习、进步,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但是我们要明辨是非,要结合自己的孩子,不要生拉硬套。
我们给与孩子的爱应该是始终流畅、温暖和简单的,孩子的内心平和和满足,才能成长为有丰足感和幸福感的孩子。
你我同勉。
我是玖柒柒,关注我,关注更多的育儿知识。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