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周迅不久前上了一部22集的都市网剧,集合了黄觉、惠英红、赵雅芝等多名大咖,追着看了几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愤怒和心疼。

剧中的穆静是一位单亲妈妈,带着一个七岁的女儿生活。刚开始,穆静一个人打两份工,辛苦抚养女儿穆莲生长大。生活虽然艰辛,但母女俩很幸福快乐。

然而有一天,她遇见了酒吧老板尚武。从此,也开启了女儿莲生阴暗痛苦的生活。

尚武这个人表面文质彬彬,内心却非常阴郁、狠毒,充满邪性。他每天以折磨莲生为乐,不是将莲生关在箱子里,就是拿她当活靶子,一次次被爆头。

可怜的莲生在尚武的折磨下,一次次重重地摔倒在地板上,满身都是伤疤。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原以为母亲穆静会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对尚武提出反抗。然而穆静为了留住尚武这个经济来源,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要求尚武能不能不要再开这样的玩笑。

穆静越是表现出在乎莲生,尚武对莲生的折磨就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给莲生穿上裙子,用手捏着她的脸,强迫她嘟起嘴巴,抹上烈焰般的口红。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才七岁的年纪,呆在这个地狱一般的家里,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羸弱的小身子总是旧伤还未好,又增添了新的伤疤。

面对尚武的折磨,她哭过痛过喊过,可依然还要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挤出一丝笑容来安慰自己的妈妈,告诉妈妈,她和叔叔只是在做游戏。

因为对莲生来说,妈妈穆静不仅是她唯一的亲人,更是她的天。

为了讨好妈妈,她过早的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东西,学会了察言观色,被逼着成熟和懂事。

妈妈和尚武出去度假,将她一个人留在家里。她反而贴心地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你觉得幸福吗?妈妈开心,我就开心。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这个小女孩的每一次出场都让人泪流满面,这种竭尽全力的讨好背后,是莲生内心最无助的惶恐。

当她被妈妈抛弃,独自一人站在废旧的游乐场里无声哭泣的画面,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才七岁的孩子,懂事到连哭都没了声音。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懂事的孩子往往就是这样:

明明被打到痛不欲生,却微笑着说“一点也不痛”;

明明关在纸箱里感到害怕,却微笑着说“没事”;

其实,这种懂事,是孩子内心很深很深的绝望。


01、懂事的孩子,付出更多

当身边的人习惯一个人的懂事后,会慢慢不再顾及他的感受。

当一个孩子习惯去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后,他会渐渐忽略自己的感受,受伤时总是想着不要让别人担心。

懂事的孩子拥有与他年龄不再匹配的成熟和稳重,最后牺牲的却是他任性的权利与天真的童心。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有个女孩成年后在知乎上抱怨自己的父母。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每逢过年上街买新衣服时,虽然她内心多么渴望新衣服,可女孩总是说:“给弟弟买吧,我不要。”

上了大学,每个月的生活费少得可怜,但她依旧省吃俭用,放假回家时捎一点特产给自己的父母。

所有的人都觉得她很懂事。

毕业后,女孩工作了。

有一次父亲出了车祸,母亲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

她问母亲:“告诉弟弟了吗?”

母亲说“没有,怕影响他工作。”

女孩有点难以理解:“你怎么就不怕影响我工作?”

母亲回答道:“你比较懂事啊!”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娇纵有人疼,懂事遭雷劈”,的确如此。大人通常总是喜欢拿“懂事”两个字来要求孩子,成熟懂事有时候固然是一件好事,而许多父母却忽略了,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他们向父母压抑了真实的自己,来换取父母对自己的些许赞许。

其实,懂事的孩子付出的比别人更多,只是父母看不到而已。


02、懂事的孩子,容易讨好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自以为自己是在无条件地爱着孩子,但其实自己总在不经意之间给孩子制造了许多条件。

“你期末考试考第一,我就带你去游乐场”

“你要是不把玩具收拾好,妈妈就不爱你了”

这些话对许多家长来说都是无比的熟悉,因为我们曾经,也在某些场合下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无条件养育》一书中说:“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得到。”

因为父母设置的这些条件,会让孩子觉得,只有达到父母的条件,才能赢得自己想要的爱与物质,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如何讨好父母。

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一书中提到:

“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看起来,被当做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不完美的她》中的莲生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因为莲生所生活的家庭环境,让她缺乏安全感,总是时刻担心自己被妈妈抛弃。这个才7岁的女孩,用自己仅有的一点认知能力,判断出只有自己努力变得听话,迎合妈妈和叔叔的想法,他们就会让自己留在这个家里。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懂事的孩子,小时候忙着取悦父母,长大后忙着讨好世界。

却偏偏忘了怎么爱自己。


03、懂事的孩子,不懂得拒绝

懂事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

《都挺好》里乖巧懂事的大哥苏明哲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从不让父母操心。原本清华毕业,美国留学、工作、成家立业,苏明哲已经是一枚妥妥地人生赢家。

然而,这种过于懂事让苏明哲不懂得大家与小家之间的取舍与平衡。刚开始,在他心里,认为自己身为大哥,应协调弟弟与妹妹之间的矛盾,应承担起养育父亲的责任。而这种盲目的懂事,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其实,苏明哲的这种懂事,都源于从小父母对他有条件的爱。他的优秀和成功,是父母光宗耀祖的筹码,为父母挣得颜面,面上光彩。一旦他失去了优秀,失去了成功,在父母心中的“作用”也会直线下降。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宁可失业,也绝不肯接受苏明玉给他援助的原因。

当小家与大家矛盾冲突时,苏明哲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舍弃小家,顾全大家。对父亲的诸多无理要求,咬着牙也要答应,活生生地将自己逼成了一个“愚孝”之人。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从小过于懂事的孩子,因为缺乏自信心,而让自己毫无底线,往往容易轻视自己的需求去满足他人的需求。

虽然内心却一直都在呐喊着“我不要”,脸上却能面不改色地说着“好好好”。

不懂得拒绝的孩子,即使长大成人,内心还是一个无助的孩子。

04、在爱中成长,做真实的孩子

《少年说》里有一个高中女孩叫杨栩楠,她也是一个从小就非常懂事的孩子。

节目中,她走上勇气台,大声地念了一封写给自己2个月弟弟的信。

从小就懂事的杨栩楠,因为懂事,怕爸爸妈妈担心,很少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因为懂事,所以努力将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因为懂事,怕父母对自己失望,特意将自己的小情绪与任性,都隐藏了起来。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她在信中说:

“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单纯快乐的孩子,可以不那么懂事,不那么乖,勇于索取,能被拒绝。”

在孩子心底,每一句对着台下的呐喊,都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不迎合他人,做真实的自己,才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真实的孩子。

不要让孩子在本该天真的年纪,让孩子变得过于懂事。

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无条件的爱,只有被无条件接纳过的孩子,才能学会真正的爱自己。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深深的绝望,家有女儿,千万别教她太懂事!

在爱中浸泡出来的孩子,是那个阳光下逐风奔跑,笑得没心没肺孩子。

这才是他们该有的样子。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您关注、评论、转发、点赞和收藏,您的每一个小小动作都是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优质作品!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