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長沙窯是我國著名的唐代瓷窯。窯址位於長沙市望城縣銅官鎮石渚湖一帶。唐安史之亂以後長沙窯興起,中晚唐時是為鼎盛時期,五代衰敗。長沙窯的歷史價值很高,筆者以為其文化價值更是源遠流長,瓷器上紋飾藝術上的創新,對今後各朝乃至當代美術藝術影響深遠,尤其是其紋飾藝術對於瓷器、中國畫影響更大。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唐代長沙窯青釉紅綠彩花鳥壺

長沙窯青釉紅綠彩花鳥壺上的釉下彩繪花鳥,正是唐代的時尚,主題圖案為一展翅飛翔的雀鳥,下有花草襯托,雀鳥體態豐滿,作俯衝狀,尖喙直抵地面的花葉,似在覓食。中國畫花鳥直至當代這種題材為人們所喜愛,荷花鴛鴦,一路清廉,翠鳥荷花題材應有盡有。

當代大師齊白石先生的寫意荷花,以書法筆意入畫,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賞,荷花中一對鴛鴦戲水,圖畫上面一蜻蜓飛舞,情趣之魅力在先生的藝術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齊白石中國畫荷花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唐代長沙窯青釉鷺鳥蓮蕾紋壺

鷺鳥蓮蕾演變到以後,也就是當代一路清廉。後世的瓷器常見一路清廉;。現代新形勢下很多國畫家經常表現一路清廉這種題材,寓意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做人民的好公僕。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唐代長沙窯青釉褐彩蓮花壺!

長沙窯青釉褐彩蓮花壺的荷花的畫法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有很強的跳躍的感覺。當代中國畫的荷花畫法繼承唐代長沙窯紋飾的遺風非常明顯。

張大千先生的畫中的荷花共畫了五個花瓣,其中三個在左邊,兩個在右邊,這樣就形成了錯落有致的情形,就像是高奏的音樂旋律,富有節奏,神韻味深,一般人看到這種荷花也會賞心悅目。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張大千的中國畫荷花

梅花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繁榮昌盛的美好的象徵,鹿被視為長壽之物,鹿與仙鶴一起還有鶴鹿同春的寓意,又因為鹿和祿諧音,代表著俸祿,象徵著福祿。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唐代長沙窯奔鹿紋執壺

畫面中的奔鹿彩斑圖案,被青釉掩映著,從它灑脫、精細、俊逸的釉下彩裝飾中感受唐代飽滿、進取的文化精神氣質。受唐代影響,鶴鹿同春這一圖案在明代時便已出現,適用於瓷器紋飾當中,圖案中的花草樹木為春,表示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對上下團結的繁榮盛世的期盼,和對平靜安逸的生活的嚮往。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明嘉靖青花鶴鹿同春紋葫蘆瓶

鶴鹿同春這一圖案這一圖案在中古畫中也有很大影響。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民國畫家陳桀中國畫《鶴鹿同春》

此畫對於鳥的飛鳴,獸的回首無不刻畫精妙,動物神態舒展自如,栩栩如生。作品構圖嚴謹,敷色考究,美麗雅緻,寓意美好,不愧為是一幅好畫。可見,自唐長沙窯瓷器紋飾以來對鹿的喜愛程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動物圖是長沙窯釉下彩繪畫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圖以鳥雀圖為主。現在所見長沙窯瓷器釉下彩繪畫中,以鳥雀做題材的裝飾畫幅是所有題材中最多的一種。鳥雀的種類形態和藝術形象豐富多樣,多姿多彩,是古往今來瓷器上彙集鳥的形象最多的,也是對唐代畫鳥技法與成就相當集中的體現。

蘆雁紋飾是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

唐代時,多表現為飛雁落雁等形式,以後演變為落雁紋飾。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唐代長沙窯飛雁紋執壺

蘆雁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歷代的畫家留下了許多表現蘆雁飛、鳴、食、宿的作品。蘆雁形象生動,造型極為準確,配以蘆葦,景色富有情趣。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元代釉裡紅蘆雁紋匜

這件元代的釉裡紅蘆雁紋匜比元青花更加珍貴!此匜為印坯成型,器身呈缽狀,敞式芒口,有一槽形短流,流下貼有一卷雲形系,平底略往上凸,澀胎。胎色白中閃黃,釉色白中閃青,釉質瑩潤。受到唐代長沙窯雁紋的影響,匜內胎心上刻劃一羽大雁銜蘆葦,匜內壁刻劃水波紋一週,形成了蘆雁紋。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清代畫家邊壽民花鳥畫蘆雁圖

邊壽民《蘆雁圖》其在雁的喙間、足部略施赭黃,使墨彩達到了和諧的統一,用寫竹法繪蘆葦,濃淡、枯潤、疏密兼面有之,多以赭墨繪灘頭、蘆葦,雅淡有致,深得妙趣。可見唐代長沙窯雁的紋飾對後世影響之深。

龍紋的影響在歷史上時間最長。龍有行龍和飛龍兩種,一種行遊於雲氣之中,另一種則行走水草之上;飛行龍均在雲氣中飛騰,區別在於向左飛遊的沒有噴火,向右飛遊的噴火。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唐代長沙窯噴火龍紋執壺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唐代長沙窯飛龍紋執壺

唐代的龍的形式在歷史上已經形成,豬嘴、鹿角、蛇身、魚鱗、雞爪等,及多種動物於一身。據說是這些動物為人類提供了蛋白質,人們憑空臆造了了這一神聖之物加以崇拜,成了中華民族的圖騰。唐代以後,龍紋在瓷器、繪畫中是喜聞樂見的紋飾了,不管是穿雲龍、穿海水龍,還是火龍等形式,都是受長沙窯龍紋飾的影響。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宋代定窯綠釉龍紋扁瓶

龍身佈滿精細的龍鱗, 背有鰭, 腹有甲, 腿關節處有毛,龍的毛髮均向後飄拂的態勢看, 表現出龍張口怒口, 須鼠飛動, 騰飛而起的姿態。龍身彎曲更加明顯,龍為行龍,奮力疾馳。

元代龍頭小,脖子細,身體長,龍爪有為,顯得整個龍異常兇猛。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元代青花龍紋玉壺春瓶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明宣德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盤

明代瓷器龍紋體態遵循元代的舊樣,但頭部變化很大,呈圓形貓臉,俗稱貓臉龍,龍爪呈火輪狀,十分奇特。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乾隆青花九龍天球瓶

乾隆青花九龍天球瓶,九龍姿態各異,條條龍都神氣十足,騰雲駕霧,肆意而為;九為陽數之極,龍的體態有較多變化。龍紋整體形象強悍,昂昂上升之態,一派盛世景象。

我們都知道畫龍點睛的典故,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白龍,形態逼真,畫完後,卻不給龍點眼睛,說點了眼睛龍就會飛走。眾人不信,非讓他點。結果,畫完眼睛的兩條龍飛天而去。從此,張僧繇聲名大噪,畫龍點睛的成語亦流傳至今。

歷史上畫家畫龍是從唐代開始,畫龍的畫家不計其數,但淵源是在唐代,尤其是受長沙窯紋飾的影響。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北宋《神龍圖》

這是一幅現存所能見到保存最完整的北宋《神龍圖》。 神龍現首,天驕騰驤於風雲際會,S形的盤屈伸張勢不可擋,雄霸天宇,且靈珠在握,宏圖大展,盛世氣象的恢弘和蒸蒸日上,盡喻於畫中。

唐代長沙窯紋飾的藝術審美新說

當代畫家趙少昂的龍紋國畫

長沙窯為唐代彩瓷窯,在我國陶瓷工藝史上有著重要地位。長沙窯的紋飾都有著亮麗姿容,美豔動人、盡展風流。這生機蓬勃的藝術品對後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是長沙窯藝術品傳達出的唯美品格。長沙窯陶瓷上紋飾的造型與構圖、筆墨特點、象徵與寓意對後市美術藝術產生的影響意義重大。(鵲華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