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除了懂車,我更懂你!喜歡就點擊上方【商用車駕駛員】關注我們吧。

通常情況下,一個男人給你起外號,就能代表著男人愛之入骨了。比如,一個男人如果叫一個女人“傻子”,他不是覺得這個女人真的很傻,而是覺得你需要他的保護和幫助,總是不放心你。對女人如此,其實對車也是如此。特別是在卡車這個幾乎只屬於男人的世界。

東風八平柴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20世紀80年代,第二汽車廠引進日產柴技術,開發“八平柴”。1990年,一輛嶄新的8噸平頭柴油車東風EQ153駛下總裝線。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八噸”“平頭”“柴油機”,在這些關鍵詞的加持之下,大家給這輛型號為EQ153載重八噸的貨車安了個“東風八平柴”的外號。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東風EQ153上市後,憑藉自身配置的硬實力,迅速拿下了西南、西北等高原地區的市場。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康明斯6BT5.9柴油發動機,功率114kW,扭矩539N.m;FA50 5T前軸和RSIA10T衝焊後橋,重載無壓力。但該柴油發動機對空氣和燃油要求很嚴格,不乾淨就容易造成發動機拉缸,使缸套發生早期磨損。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因此,當時的老司機都知道,維修保養時一定要給八平柴的發動機,裝好空氣濾清器。

金魚眼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雖然沒有歷史依據,但我猜“金魚眼、寡婦臉”這樣的外號,八成兒只有北京人起的出來。瞭解北京人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北京人說話中,總透著一股“損勁兒”。但其實,如果一般來說,熟悉了以後,你會知道如果有北京的朋友損你,那說明他對你已經放下了隔閡,開始拿你當哥們兒了。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1966年4月25日,北京市汽車修理公司第二修理廠試製成功“北京”牌BJ130(BJ1040) 2噸載貨車。1968年投入小批量生產,1973年開始批量生產。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在當年看來,BJ130的作用,其實是替代馬車的。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萬里則提出了三個要求:馬車不進城;黃土不露天;路橋要立交。為了解決馬車不進城同時又滿足日常運輸之間的矛盾,BJ130立項了。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外形上是借鑑了 1968 年日本豐田的 DYNA JK 171 DE 輕卡的造型。相比同年代的車型,130的四眼大圓燈的設計,可謂是獨樹一幟。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70-80年代,除了北京外,很多其他地方的朋友,應該對130的身影也並不陌生。這主要是由於當時130的圖紙被北汽送出去了100多套,有20多個地方的汽車製造廠,根據圖紙做出了相關產品。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直至1995年停產,bj130的累計總產量超過50萬輛。輕巧,靈活,視線好,懷擋順手;跑的快,壞的快,修的快都是那一代老司機對130的印象。

公路上的火車皮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聽著這個名字是不是足夠霸氣,當年作為重卡界的“扛把子”斯太爾應該無愧這個稱號。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汽車工業缺乏重型汽車生產能力,雖經20世紀60年代的努力,至70年代仍然沒有很好解決。70年代中期,國家計劃建設一批對國民經濟發展有決定性作用的重大項目,於是決定籌建一座大型重型汽車生產廠。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80年代初,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決定引進奧地利的“斯太爾91系列”車型。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1983年12月17日,中汽進出口公司和中國重汽聯營公司與奧地利斯太爾·戴姆勒公司(Steyr Daimler Puch AG)簽訂《重型汽車製造技術轉讓合同》,引進16-40噸“斯太爾91系列”重型載貨車,建設規模為年產1萬輛,發動機5000臺。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1989年6月23日,第一輛國產“斯太爾”重型載貨車在濟南汽車製造總廠下線。1995年4月,斯太爾引進項目通過國家竣工驗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斯太爾全輪驅動、消防車、原木運輸車、多軸運輸車、水泥攪拌車、自卸車等多種車型,開始迅速的出現在了中國老百姓的視野當中。

西北王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隨著90年代經濟的快速發展,貨運量逐漸加大。大馬力、大噸位的車型需求量也越來越大。

1997年7月,解放第四代9噸平頭柴油車CA1170P2K1L2批量投產。該車採用德國道依茨發動機,日本三菱寬體平頭駕駛室,載重量由5噸提升至9噸。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同年,解放16噸、30噸平頭重型柴油車試裝成功,從此解放卡車進入了準重型行列,產品結構逐步向重型化發展,形成了輕型、中型、重型卡車全面發展的格局。為了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解放推出了拉煤王、西北王、巨能王、工程王多樣化產品。

八平柴、金魚眼、火車皮,那些老車親切的外號

2001年7月,一汽解放第300萬卡車下線,而同樣在這個月,一汽開發的12噸系列卡車“新三王”

系列全面推向市場(CA1200系列巨能王載貨車、CA3200系列工程王自卸車以及CA4200系列牽引王)。

除了我們上述的這幾款車型,還有著很多老一代新一代的卡友,一定對很多車型也有著自己的“愛稱”,都是什麼呢?留言告訴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