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就很难改了

作者/小享

编辑/小享

李玫瑾教授在育儿方面一直是权威专家,她曾经在节目上坦言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有坏毛病和不良习惯,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给予纠正,那么后患是无穷的。

因为到时候量变会引起质变,当孩子到了大人的时候,那些毛病却已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留下各种不良的影响,导致孩子的未来因为这些不良习惯蒙上一层阴霾。

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就很难改了

那么,李玫瑾教授所说的四个行为是哪四个行为?

1、 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勒索"父母

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就很难改了

有的小朋友因为从小就被父母宠坏,想要什么东西父母从不吝啬,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这样的坏毛病,一旦有什么东西要不到,那么就会干脆躺在地上以此"勒索绑架"父母妥协。

当父母就范的话他们就会得寸进尺,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纠正等到了叛逆期就再也无法控制小朋友这样无理取闹的举止。

2、 发脾气的时候随便摔东西

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就很难改了

当小朋友因为语言能力尚不成熟,相对匮乏的时候,那么小朋友在生气的时候可能通过摔东西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然而这样看着是憨态可爱,实则一旦家长纵容小朋友这样的行为,那么小朋友以后的情绪就难以控制,可能随时随地通过摔东西或者伤害其他物体来发泄自己的不满,长期起来不利于小朋友情绪和心理的建设管理,家长应当在小朋友乱摔东西的时候就及时阻止,教育小朋友这样是不对的行为。

3、 不尊重长辈

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就很难改了

很多被自己爷爷奶奶带大的小朋友,可以说从小就活在长辈的溺爱当中,因为长时间听到爷爷奶奶怎么训斥和管教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也因此被这样的言行给影响,认为自己比爸爸妈妈还要厉害,因为就仗着爷爷奶奶的疼爱不尊重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叔叔阿姨,严重的话甚至会出手攻击长辈。

如果遇到以上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将这种不尊重长辈的行为的苗头摁熄,否则以后只会越来越嚣张。

4、 没有规矩

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就很难改了

在小朋友在家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以为小朋友在家就放纵他的行为,比如光着脚踩到沙发上或者在餐桌上随意把玩食物,那么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外面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会让别人觉得家长没有教好小朋友,还会认为自己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从而慢慢地疏远他,这样一来反而会伤害小朋友的"风评"。

所以,当家长要管教小朋友的时候,应该怎么教才能比较好地把握好尺度?

1、 不要滥用父母的权威

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就很难改了

对于小朋友来说,父母确实是说一不二的存在,然而很多家长却因为这个原因滥用自己的威严去管教小朋友,这样长期下来可能在特定的时间触发小朋友的"叛逆心理"。

所以,父母应当心平气和地,就像朋友一样额自己的小朋友沟通,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结合下来反思自己也教导小朋友怎么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让小朋友更好地吸收经验更好地成长。

2、 不要滥用暴力达到管教的目的

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就很难改了

小朋友的淘气是天性使然,家长应当耐心地去引导小朋友怎么避免再犯错或者淘气,而不是因为小朋友调皮捣蛋就滥用暴力去让小朋友"屈服",这样不仅会让小朋友产生阴影,甚至会提前引出小朋友的"叛逆期"。

所以家长即使要打小朋友也一定要在非打不可的时候才能动手,切记不能随意把暴力管教小朋友当成教育小朋友的常态。

结语:

李玫瑾:若孩子有这4个行为,家长该打就要打!长大后就很难改了

对于以上四个行为来说,家长确实是该出手就要出手,否则以后就很难改过来,然而家长应该抓准对方,把握好管教的尺度,如果没有让小朋友自己也信服也在反省,那么管教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还伤害了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

这里是@育儿分享说,一名宝妈,想要学习育儿知识的家长们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更多更好的育儿知识!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