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分数、名次给孩子排队

我们习惯盯着孩子每次大考小考成绩,来判断孩子某段时间学习效果,更习惯于以分数判定孩子好坏,成绩好的孩子被打上‘优秀标签’,成绩差的孩子自然打上‘差生标签’。从‘分数决定论’来讲,这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思维很片面,很封闭;从个体发展角度来讲,分数是个变化的过程,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因此将分数作为判定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是毫无理由的。

乡村教师顾素丽用心谱写教育新篇章


别用分数、名次给孩子排队


一、低分高能的孩子有很多,有些孩子沉溺在‘自我思维的世界’中,往往被认为‘傻瓜或笨蛋’。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与助手发明和改进1300多种东西,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有些伟大的贡献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例如:电灯的发明,使人们能夜间工作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睡眠时间平均减少2-3小时。然而这样个伟人,在学生时代却因‘太笨’被退学,在校上学时间不足3月,老师们这样评价他:“爱迪生一点也不用功学习,老提问一些可笑的问题,像2加2为何等于4!这孩子太笨,留在学校只会妨碍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从爱迪生卓越的贡献中,我们很难判定孩子会有‘灰色的学生时代’,很多孩子像爱迪生一样属于典型的‘低分高能’,爱迪生过世,人民悼念词:“他未曾统率千军万马、亲临战场,未曾战败敌国、俘虏贼酋,但他创造的伟大奇迹,绝非战士所能梦想到的!”孩子由不喜欢该科老师延伸到不喜欢该科目,该怎么办


别用分数、名次给孩子排队


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很难想象若没有电力、电灯、电话,没有电影和电子声音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会是多么单调乏味。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求学时代,成绩平平,有时老师上课讲解的课程,他很难当堂吸收,有时需要反复重复学习,才能勉强完成学业。从他的成绩中,很难判定他会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孩子的求学时期,千万别用成绩衡量一切,不同孩子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专注点,只要将这个‘专注点’利用好,孩子会有巨大的潜能。读《牛顿传》有感

别用分数、名次给孩子排队


二、淡化分数,用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孩子在不同的求学时期,在不同方面表现不同的潜能,家长不能只盯着成绩论优良中差,应淡化分数综合评价学生。作为孩子的父母,应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去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有更大收获。挖掘孩子潜能时,需依据孩子才能和兴趣对其进行合理的培养。家长和老师可以依据成绩对孩子某阶段‘学习技能’作评估,但不能仅从成绩对孩子来进行‘裁决’,要设法成为孩子的参谋、朋友,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并给孩子合理的建议,从而引导、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潜能。


别用分数、名次给孩子排队


三、别用成绩高低、名次先后判定孩子优良中差。对不起儿子,你没有善于倾听的母亲

我们反对用成绩判定孩子优秀与否,当然更反对用名次给孩子进行排队,判断孩子优良中差。有时孩子成绩九十多分,但不能说明孩子已掌握好知识,因为试题太容易了;有时孩子只考八十多分,但孩子已掌握很多知识,因为试题太难。孩子的名次更是如此,有时孩子全班前十名,孩子不一定优秀,因为学生知识面都掌握不好,有时孩子虽名次靠后,但孩子依然很优秀,因为班内多数学生掌握知识都很好,所以千万别用成绩高低、名次前后判定孩子优良中差,只要孩子能掌握知识,能学会,都值得表扬。

别用分数、名次给孩子排队


四、成绩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郭沫若求学时代,成绩并不理想,他绝非班内尖子生,专长更不在文学方面,反倒数学和生物成绩不错,但他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诗人,书法家和艺术家,成绩不能决定未来在他身上有深入的体验。作为父母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若孩子喜欢游泳,那就把他当做‘菲尔普斯’来培养;若孩子喜欢观察和拆卸,那就把他当做爱迪生培养;若孩子爱好钢琴,那就把他当郎朗培养。

别用分数、名次给孩子排队


千万不要把分数和名次作为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更不要因为一些‘呆滞思维’,阻滞孩子成长的道路。现在的成绩不是一层不变的,就算成绩不理想,但成绩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摸准孩子潜质的脉搏,顺应孩子天性的发展,相信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