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睦公 史话

睦公史话

(公元841 - 926)

张睦公 史话

第一回 弃仕途韬光养晦 悯苍生济困扶危 张睦,河南固始县魏陵乡祥符里人。文武全才,因世乱辞官,迁居城里通燕门,继承万贯祖业,为一方富豪。夫人陈氏,名门闺秀,知书识礼。其相夫课子,敦亲睦邻有方,广为人们所称道。公禀性仁爱,豪爽,体恤众生,乐善好施,人称"张大恩人"。平素广交豪杰 ,为知己者不惜两肋插刀,与县衙左史王潮及自幼寄养其家之表妹任昭华未婚夫王审知过从尤密。

第二回 诛奸官寿州起事 图霸业固始访贤 唐末,奸臣田令孜当道,横政暴敛,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起义军克长安称帝,国号大齐。时僖宗西走入川,天下大乱,群雄崛起。中和元年(881)八月,安徽屠户王绪聚众诛剎寿州刺史奸官颜章起事,进而占据光州,自称大将军。为谋募士 益兵,特派其妹婿,副将军刘行全潜往固始县,邀请当地豪杰"王家三龙"(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及"张大恩人"张睦出山共图霸业。

第三回 诵反诗激愤时政 举义旗顺应民心 刘行全日夜兼程赶到固始王家集,会见王潮母亲董夫人后,即由王审邽陪同直奔张宅而来。适逢王潮,邹勇夫,林穆,王彦复等诸义士在张睦家后花园赏花亭抨击时政,称赞黄巢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剎;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刘行 全与这一干人皆系深交,况且来得正是火候,一番鼓动,众英雄就奔赴光州聚义。

第四回 克固始首战告捷 设军正出榜安民 张睦和王家三兄弟加入义军后,军威大振。旋议攻取固始县。是夜,由张睦为内应,先在其家马房放火,引动百姓出而救火,继之乘乱焚烧县衙,全城火光烛天,一片混乱。趁着打开城门取水之际,王潮率光州兵马喊剎连天冲进城来,剎县令,俘兵丁,宣告占领固 始县。 首战告捷后,举王潮为固始县军正,总理全县军政事务,由张睦撰榜安民,百姓眼看酷吏伏诛,苛政尽废,无不雀跃欢呼。

第五回 逢强敌义军受挫 献妙策移师南征 汝南郡牙将秦宗权,逐许州刺史割据一方,唐安抚以节度史。旋自僭帝于蔡州,恃势侵凌四境,席卷五陵,进迫光州,势不可遏,起义军退至固始尚难坚守。张睦献策王绪道:"若以八千之师逐鹿中原,何异以卵投石。不如避实就虚,南下闽越待机而动。将军若同意 ,我愿倾家资以充军饷。"王绪大喜,命刘行全与王潮为正副先锋,张睦任军需,统筹全军给养事宜,诸将均充游击,刻期南征。

第六回 建女营娥眉上路 避凶顽黔首随军 南征前,董夫人率几位女眷来见张睦道:"不日全村丁壮从军,留下妇孺必遭秦贼毒手。我意组女人队随军,由你家昭华带领,一路也好帮忙缝洗,采药及护理伤员等事务。"张睦深表赞同道:"还是叫女营好,你就叫昭华去操办吧。"时军务繁忙,未及禀报王绪。 大军出发之日,队伍后面跟随数千固始乡亲。王绪正喝阻,只见人群中闪出一位八十老叟跪禀道:"秦宗权一来,固始将无遗类。请大将军带我等一起走吧!"张睦以下将佐皆向王绪求情,绪无奈只得应允。此即"二十四姓五千子民随王入闽"之史话。

第七回 保巾帼张睦请罪 杀部将王绪忌能 起义军沿着当年黄巢军南征路线,经红州,过潢州,虔州,略浔阳,赣水取福建汀州。此时,王绪得知大军后队尾随有“女营”,气急败坏拦住追究。却见张睦慌忙上前请罪,谓因形势紧急未及禀报,擅建女营请求惩处。王绪因其倾家助饷有功,且又掌管全军给养,得 罪不起,只好作罢。 绪性猜忌,凡军中勇略逾己者,皆借故杀之。驻扎汀州期间连杀六将,连其妹婿,先锋将刘行全三兄弟也被其处决,全军上下人人自危。只缘大敌当前,前途未卜,队伍方暂保不散。

第八回 信妖言重开杀戒 激兵变自投鬼城 义军占领南安后,王绪信巫师"军中当有暴兴者"之妖言,猜忌固始诸将。一日,集将卒于郊外林间,以"擅组女营,有慢行军"为题,向张睦及"王家三龙”发难,并欲先从女营管带任昭华与董夫人开刀。三兄弟跪曰:"我等事母如事将军,既杀其母,安用其子,请先母死 。"张睦亦跪曰:"建女营其责在我,要死请先死我。"千钧一发之际,游击邹勇夫一跃而起,指着王绪鼻子怒喝道:"管带不能死,如死先死你王屠户!"随声把王绪从军帐上拉下来。众将卒吶喊助威,七手八脚把王绪捆绑起来。 是夜,王绪羞愧难当,悬梁自尽于囚居的柴房里。

第九回 巧布局南安拜剑 遵古训敬长让贤 王绪自裁后,军中议立统帅。众推张睦出而领军,睦坚辞。又推王潮,王审知,亦皆谦让。诸将忧心如焚。当下张睦与林穆,邹勇夫,王彦复等人密商,巧设"拜剑顺天"之策,随之,集大军于竹林中,张睦亲自插剑于地,并宣告由众将轮流跪拜,拜动宝剑者为帅。 诸将依次一一拜过。至王审知跪拜时,宝剑倏然离地。将士们欢呼拥戴。然审知却谦让再三,情真意切地说道:"我年轻历浅,怕有负众望,为大局计,请由我兄王潮为帅,我为副。"众将觉得有理,遂拥王潮上帐,全军将卒跪拜听命。

第十回 王三郎军中完娶 张延鲁出城请兵 王潮就位统帅,任王审知,邹勇夫为正副先锋,张睦参谋机要,兼管军需,其它诸将原职不变。随之开展演练。将士们英姿飒爽,斗志昂扬,军威为之一振。 此时,董夫人与张睦主持,按固始风俗为审知和昭华操办婚事。当晚大碗鱼大块肉欢宴全军。尽欢之际, 忽报泉州父老代表张延鲁求见。 原来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百姓深 受其害。近因义军压境,他命紧闭城门,挨家勒索饷银,抓丁守城,日夜拷打违令者。民不堪虐,推耆绅张延鲁为代表,缒城而来,请求义军为民除害。王潮征询于张睦。睦道:"民意如天命。除害安良乃我军之天职,亦扬威立业之良机。"王潮主意乃定。

第十一回 贪酷吏泉州伏法 起义军归顺唐廷 唐中和四年(884)六月,黄巢兵败狼虎谷,自杀身亡。翌年僖宗返长安,改号光启元年。是年八月,王潮为民请命围泉州,光启二年(886)八月破城斩廖彦若,旋又平定狼山薛蕴匪部,兵锋日盛。张睦审时度势,建言修书福建观察使府,上报闽南靖乱战果,期其认同,使义 军攻城略地名正言顺。 福建观察使陈岩,建宁人。其为九龙军统领时,曾阻止义军过境,与王审知交战翻身落马。审知不忍伤害,立即扶其上马。他念不杀之恩,暗里相与交好。现接王潮战报大喜,连忙表奏朝廷,封王潮为泉州刺史,审知为副,张睦以下诸将均官升一级。从此起义军 归顺唐朝。

第十二回 讨"留后"不辱使命 斩敌酉军民同心 王潮悉心治郡,颇有嘉声,唐昭宗大顺二年(891),福建观察使陈岩病危,遣使召王潮,欲授以福建军政事。王潮临行,又接“陈岩已卒,其妻弟范晖窃政,自称留后,添兵拒王潮”之凶信。潮怒,命审知为统领,率张睦,王彦复兴师征讨。审知受阻乌龙江,命张睦分兵一 支绕过五虎山,由侯官县孝悌乡惠化里暗渡闽江,顺甘蔗官道直抵福州西门外。西门守将范中,奉兄命在此迎候温,台援军,见有军旅到大喜,未加辨认便开城门迎接。张睦出其不意,斩范中于城门口。士卒长驱直入,拼搏砍杀,锐不可挡。范晖落荒而逃,被郊外渔民捕杀。时为唐昭 宗景福二年(893)五月初二日。

第十三回 封疆臣临终托付 忠义士沥胆披肝 讨平范晖之乱,各地民军纷纷来投,全闽始告统一,王潮受封为福建观察使及威武军节度使。 唐昭宗干宁四年(897)王潮病笃。弥留之际,着审知召张睦于床前嘱曰:"我大限临矣!忆十六年来我等风雨同舟,虽未成大业,却也总算稳立根基。论固始诸袍泽,最劳苦功高,而老成望重者,非你莫属。望一如既往,尽力匡扶三郎,完成未竟之业。则我死有何憾。 "张睦见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道:"知遇之恩,终生难报,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第十四回 三十年卖剑买牛 千百桩惠政留芳 唐昭宗干宁五年(898)三月,王审知受朝命任留后,继封琅玡王,闽王。他遵兄遗嘱,凡国计民生,唯张睦是询,且无不言听计从。张睦更夙兴夜寐辅佐王审知,长期任国计史,领榷货务,后又累封太师、梁国公、尚书右仆射,始终襄理机要。在职期间,揽贤用能重 师兴教,省刑惜费薄赋轻徭,广辟财源繁荣经济,兴利除弊劝农励桑,铸剑为犁与民休息,坚壁固垒保民久安,桩桩惠政长留人心。

第十五回 识良马伯乐再世 举哲士甘为人梯 张睦访得黄巷鸿儒黄璞,博学多才,德高望重,便有心向王潮兄弟举荐。一日,审知找睦道:"故观察使陈岩公对我兄弟恩重如山,今其墓葬事已备停当,唯缺一墓志铭,有劳睦兄运笔。"张睦满口答应,但却假装久久难以成文。审知詑异道:"兄一向文思敏捷,今何 以艰涩至此?"张睦道:"昔日小门小户,文字粗些何妨。如今你兄弟贵为封疆大使,若再陈陈相因,岂不坏了名声?"三郎急得团团转。张睦见机道出黄璞风采与学识,说唯有此人文章能教陈公扬名四海。审知忙请张睦带路,径指黄宅而来。从此闽王左右又添一股肱。

第十六回 办义学普施教化 育俊才人文大兴 张睦掌国计使,深知"百端待举,育人为先"之理,纵财务支绌,亦千方百计筹资协助闽王兴学。唐昭宗干宁元年(894)于福州四门设义学。旋置福州四门学,其下州县亦皆有之,招徕闽之秀颖而教之。兴学育才乃立国之本,教化之源,使八闽大地"家庠序而人诗书","幼佩 师而长置国庠",于是"俊造相望而廉秀特盛"。时有名士吕祖谦作《冶城诗》,反映福州人文盛况。诗曰:"路过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第十七回 凿良港招徕商贾 实库廪财用富足 闽之黄岐港有怪石为害,外商望而生畏,闽王命张睦主持开凿,委派刘山甫董其事。唐昭宗干宁五年(898)动工,天复四年(904)凿成,昭宗赐号甘棠港。从此岁无复溺之患,船舶穿行如梭,商贾"摩肩击毂",货物"填郊盈郭",国库日益充实,闽之财用富足矣。

第十八回 筑城垣镇边护境 保一方长治久安 王审知治闽及三年,成效显然,闽中礼乐兴而忠教敦,于是议及建城池。张睦估量久乱初治,民困未解,国力不足,主张兵民共建,以减轻百姓劳役负担,博得审知与众将赞同。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建罗城四十里,设大门及便门十六,水门三,又筑南北二夹城。唐哀 帝天佑三年(906)在晋江建刺桐城,即泉州郡城。后梁太祖干化二年(912)筑福州内城。城池之建,保军民安居乐业,镇闽越大好江山,示久安之基础,显永逸之筹谋,俾闽之防固若金汤。

第十九回 封"土官"以农为本 浚西湖蓄水荫田 朱温亡唐后,闽王受封于梁,境内无战争,社会安定;一些勋臣宿将感到无事可作,闲得心慌。时张睦上书闽王,告诫"居安思危,拒腐防变",倡导"以逸为耻,不当闲官,人人动手,富国裕民"。闽王深受启迪,在朝臣中封了许多治理江河湖洲的"土官",张睦也脱下 官服,亲到郊外参加凿河,治水,固沙,垦田等劳作。 福州西湖始凿于晋太康间,周二十里。由于年代久远,已严重淤塞。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官民协力大浚西湖,周长扩至四十里,可灌田一万五千余亩。天时旱,发所聚水,高田无干涸之忧;雨时泛涨,则泄而归浦,低洼处无淹没之患。

第二十回 设胜景点染盛世 修寺院弘扬禅宗 张睦不仅重人文,亦致力于自然景观之开发。他建言,以福州"三山"(于山,乌山,屏山)为中心,刷新摩岩石刻,兴建亭榭祠阁,种植花草树木,藏展名家书画,形成胜景,以陶冶民众性情,吸引商贾名流。 闽王重佛教,着张睦多方筹措经费,重修与扩建寺庙,既增加景点,又阐扬佛教文化。唐昭宗干宁四年(897)建泉州开元寺佛殿,五年(898)建雪峰寺,光化四年(901)建福建福州开元寺,侯官广福寺。后梁凤历元年(913)改建鼓山华严寺为涌泉寺。后梁末帝贞明五年(919)建乌石山罗汉寺。时有"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支灯"之说。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第二十一回 息烽烟名流沓至 宽待人八方修好 唐末梁初,强藩多割据称帝,审知曾一度为之心动。张睦力劝审知,宁可终身为开门节度史,称臣中原,不可作闭门天子,招惹纷争。因此于干戈扰攘之际,东南一隅仍能歌舞升平。 闽徼偃武修文,设招贤馆,广纳各方才俊。唐昭宗光化四年(901),中原名士李绚等数十人奔闽。天复二年(902),温州刺史朱敖为部将所逐来投,唐哀帝天佑二年(905),三佛齐诸国归附。是年八月,温州将张惠降闽。三年(906)翰林院学士韩偓南就。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 ,唐国子监祭酒廖俨前来避难。招怀离散,广揽人才,与谋治国安邦方略,搜罗战乱散失典籍,缮写补阙,聚书健学,使国势益盛

第二十二回 利贸易开矿铸币 严管辖政通人和 后梁末帝干化五年(915),张睦主持建立汀州宁化铅场,开采铅矿铸铅钱;龙德二年(922),铸"开元通宝"大铁钱,与铅钱、铜钱并行于市,利便流通,促进贸易,繁荣经济。 开平二年(908)闽王采纳张睦献策,进行建置改革与整饰地方行政管理。改福唐为永昌县(今福清市)。五年(911)十月,升梅溪场为闽清县,隶福州;改长乐为安昌县;以剑州为延平镇;改黄连镇为黄连县(今宁化县)。严密行政辖区建制与管理,经常派员巡视地方,加强上下 沟通,俾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第二十三回 倾心力辅弼国政 创伟绩青史留名 张睦生当离乱之世,出值艰难之秋,毁家聚义,身历百战。与王审知乌龙江分兵潜伏侯官县孝悌乡时,携眷卜居于惠里。建有"惠化里"碑坊,旁书:"惠风和畅敷仁里,化雨昭苏润德邻",今古迹犹存。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迁福州城凤池坊花园街。睦于纷纭扰攘之际 ,能拥容上下,体恤民艰,父子同朝襄佐闽王,功着当时,泽被远方。《十国春秋》,《八闽通志》,《福州府志》,《中国人名大辞典》,《福建史稿》,《闽国史事编年》和《闽王演义》等有关史书都记载其事。

第二十四回 感德政鸠资立祀 塑圣像配亭名祠

睦公生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正月十六日。中和元年(881)四十岁时加入起义军。

历经3朝(唐,后梁,后唐)10帝(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梁太祖,朱友珪,末帝,庄宗)。后唐同光四年(926)卒于任内,享寿85岁。

闽人思公德政,鸠资塑公像,立祀福州凤池坊大王府,号曰榷货金华大王庙,后人于庙门书联:"千秋古迹大王府,桂馥兰芬花园街"以为念。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追封公为英烈武护国公镇闽大王。开宝七年(974)塑公像配享闽王祠。

睦公墓在侯官县东太平乡兴和里赤塘山,公元1996年迁葬于闽侯县上街镇厚美村过排山“张睦陵园”,列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1月,睦公祠在陵园左侧建成。

分享:资料信息有待更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