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相信到過廣州的朋友們,多數都應該知道荔灣區,應該知道荔灣區有至今仍保留著老廣州味道的【西關】,都應該知道繁華的西關,有上下九步行街,有寶華路,有恩寧路,有永慶坊,有老騎樓,有西關大屋,有青石板小巷;最容易知道的,是西關還有很多像雙皮奶、爽魚皮、鮮蝦雲吞麵、艇仔粥、鴛鴦腸……令人眼花繚亂的本地小吃、美食。然而,相信絕大多數的朋友,包括許多廣州新一代,都未必知道看似自己熟悉的【西關】,竟然曾經有個水鄉——荔枝灣,更不會知道,“荔灣區”的名號,正是由於“荔枝灣”這個歷史悠久的西關水鄉而來。

【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關於荔枝灣的歷史,一直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大夫陸賈來廣州勸降趙佗,就在這塊河汊交錯之地作為駐地,陸賈的使團,在河邊栽種荷花、藕和荔枝,從那時候起,這裡就被當地人稱為『荔枝灣』。現在仍深受廣州人喜愛的本地特產“泮塘五秀”(蓮藕、馬蹄、菱角、茭筍、茨菇),一直是荔枝灣的特產出品。而今天大家熟悉的荔灣“艇仔粥”,正是先從荔枝灣的艇上叫開的。

【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因為珠三角的水系發達,跟北方大不一樣,所以吸引嶺南人居聚集地的風水,除了有“山”,還會有“水”,甚至,對水的方位、形態更為講究,而據老廣州的說法,【荔枝灣】就是“水龍脈”所在的絕佳風水之地。要說古代誰對風水最敏感?當然是當權者了。所以,早在南越王趙佗時期,就在荔枝灣建越華館,到了唐代,建有荔園,到了南漢時,荔枝灣的開發達到頂峰,在泮塘一帶建有華林園;周門一帶建有皇家園林昌華苑、顯德園;在芝蘭湖畔建有芳華苑、芳春園,這一片地區就被稱為“西御苑”,每當荔枝成熟的時候,南漢皇帝就與寵妃、臣子在荔枝灣的御苑之中泛舟賞荔。

【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經過幾代經營,由此,“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的美景已成氣候,成就了【荔枝灣】美名,到了後來的清代,在荔枝灣泮塘一帶,就成為西關富豪爭相建園林宅邸、搶佔風水的首選“寶地”。而西關,也因此成為廣州商業繁華之地,吸引著珠三角各地的人群在此聚居、生活。小小的荔枝灣,不僅成為了西關宜居的最美景緻,隨著向周邊地盤的不斷擴大,很快唱響了名號,成為大“荔灣”,沿用到今天,成為廣州人人皆知、遊客都向往的荔灣區。

【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其實,如此美麗的荔枝灣,也曾“消亡”過一段時間:在20世紀40年代,隨著廣州城區的擴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荔枝灣兩岸成為菜農、貧民聚居之地,居民為建房屋砍掉了河岸的荔枝樹。與此同時,當然荔枝灣周邊成為工業基地,附近開設了焦化廠、染料廠、電鍍廠等,造成了河涌嚴重汙染,水質持續惡化,荔枝樹很快消失。直到解放後的1958年,政府清淤開闢了荔灣湖公園,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但荔枝灣水系的各條支流已被填平變成街道;由於周圍的工廠林立及人口聚居,當時荔枝灣水系已經淪為臭水溝,所以,在1985年前後,荔灣湖至多寶橋的水道被覆蓋;1991~1996年,泮溪酒家至逢源橋一段水道也被覆蓋,荔枝灣湧的名稱一度成為歷史。那時候,剛來廣州的我,就住在逢源路,而且一住就是5年。所以,我對荔枝灣的感情,以及對它前世今生的感受,非一般人所能瞭解。

【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為了迎接廣州亞運,打造亞運景觀,荔灣區政協提出了關於“復建荔枝灣故道”的提案,方案在2010年4月落實動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灣湖的湖水被重新引入河涌,1992年填埋的最後一段河道重見天日。僅用了6個月時間,在驚人的廣州速度下,荔枝灣湧迎來新生,由“消亡”歷史,重新回到我們身邊,續寫千年傳奇。荔枝灣工程,也被廣州市民視為廣州亞運的“代表作”、民心工程和珍貴遺產。

【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今天,荔枝灣這片廣州城歷史最悠久的“風水寶地”,被改造成為人民共享之美麗『風水』,被打造為荔灣區的『西關名片』,成為西關及全廣州百姓喜歡每天來這裡打卡的天堂。

【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今天,來荔枝灣散步,聽老廣州們講段【古】(粵語“故事”的意思),在荔灣湖邊吹著小風,聽一曲粵劇,再到泮塘水鄉旁,吃一碗老西關瀨粉或雲吞麵,當然也可以來一碗雙皮奶......

【原創】廣州“荔灣”的名號,由西關這個水鄉唱響

我覺得只有這樣,才算真正體驗了一回廣州人的幸福生活。


有趣的靈魂在路上~(原創說明:除了一些通用資料引用,保證90%以上圖文都是本人原創,本人在其他平臺會以【璞石::天祺】、【璞石君】的名號發表原創文章。如需轉載或引用,請聯繫我。)

#解鎖周邊遊#

#喚醒好春光#

@頭條旅遊 @頭條號 @今日頭條青雲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