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去哪兒了?這次是浪費在看賈樟柯的短片上了

一幫大師的學生作業


文|任國源


作者簡介:資深媒體人,曾任《電影世界》主編,《大眾電影》主編。


《顫抖的大地》


時間在這部短片中是無效的,片中字幕提示的“兩個月後”和“六個月後”,並沒有體現災難中的人們根本變化,那些靜態的觸目驚心的災難畫面,與人們的變化沒有形成對應或比照,導演也許希望平靜地去表現人類頑強的生命力和自愈力,那麼更多地去描繪生活細節,講述生活將他們拉回常態,也許比重返災難現場更打動人心。表現自然的破壞力和自然的恢復力並沒有在這部短片裡很好展現出來。

時間去哪兒了?這次是浪費在看賈樟柯的短片上了

巴西短片《顫抖的大地》劇照,該片導演為拍攝了《中央車站》的沃爾特·塞勒斯。


《呼吸》


這是五部短片中最有趣的一部,它的巧思來自於如何維持傷者呼吸的方法上,陡峭溼滑的樓梯、焊接氧氣、火車司機的手風琴,這些元素都能夠形成前後對照,但最終影片的效果也僅僅來自於這些表面技巧,觀看者並沒有獲得深層的情感方面的獲益。

時間去哪兒了?這次是浪費在看賈樟柯的短片上了

俄羅斯短片《呼吸》劇照,時間在影片中變為了可看見的呼吸。


《孟買迷霧》


對於一個側重寫實的情感故事,這個篇幅稍顯太短,導演只能快速建立老人和孩子的情感關係,然後插入意外,對這個意外也只有背景中一輛緩緩駛來的可疑客車,接下來老人的離世被安排得非常草率突然,當小男孩徹底失蹤之後,這種情感變成孤零零的通過遺言做自我獨白,而缺少一種更加感人的呼應或強化。

時間去哪兒了?這次是浪費在看賈樟柯的短片上了

印度短片《孟買迷霧》劇照,這是個孤寡老人與孤兒間的忘年交故事。


《重生》


南非導演的這一部,是最有概念性的,對於短片的觀看效果來說,篇幅決定了很難在短時間內建立堅實而複雜的情感,所以概念性變成一種尤其重要的觀賞性,之前樸贊鬱拍攝的短片《波瀾萬丈》是比較典型的例子。《重生》有非常好的概念,但是作為科幻題材,世界觀設定同樣需要篇幅,這部短片比《第九區》對科幻設定還要更反傳統和超現實一些,那些踩著高蹺的考察者真的非常讓人出戏。

時間去哪兒了?這次是浪費在看賈樟柯的短片上了

南非短片《重生》劇照,一組清潔機器人試圖尋找人類的“溫度”。


《逢春》


賈樟柯仍然是最敏銳於現實題材的導演,他的電影是真正落在生活裡的,他仍然擅長將那些帶著滑稽和諷刺的現實,和那些在環境中被擠壓而落落寡歡的人完美結合,他對現實的敏感,對真正底層人物的關照,是他保持創作力的兩種能力。

時間去哪兒了?這次是浪費在看賈樟柯的短片上了

中國短片《逢春》劇照,這是個非常“接地氣”的中年夫妻生二胎故事。


在《逢春》裡,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城中保留傳統的表演,那些架空的誇張的表演,以一種戲中戲的方式,藉由現代商業開發的藉口,成為這個古老文明遺蹟最有諷刺性的一部分,然後這些架空的cosplay人物又面臨著現實問題和困境。


但是另一個方面,環境這一次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成為賈樟柯電影中的重要角色,它僅僅成為一種荒誕的背景,而沒有和人形成強有力的關聯。男女主角面對的是私人問題,他們的激情隨著時間消磨,生活變成他們的情感紐帶,他們希望用二胎來完成情感重生,而這麼私人的情感並不能很快引發觀眾的共鳴,所以那句“把時間奪走的都找回來”,才讓人感覺格外尷尬。

時間去哪兒了?這次是浪費在看賈樟柯的短片上了

賈樟柯說:“通過這對想生二胎的夫妻,我還想談人們如何恢復愛的激情,它不被日常的勞作、現實的問題所壓抑。面對快速流逝的時間,我想呈現一種積極的生命態度。”


在《逢春》裡,時間只有古裝和現代的交錯,這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但是從故事上來說,私人情感或人物命運,需要一定程度的時間的跨度,也許《山河故人》是賈樟柯最完美的“時間去哪兒了”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