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这次是浪费在看贾樟柯的短片上了

一帮大师的学生作业


文|任国源


作者简介:资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大众电影》主编。


《颤抖的大地》


时间在这部短片中是无效的,片中字幕提示的“两个月后”和“六个月后”,并没有体现灾难中的人们根本变化,那些静态的触目惊心的灾难画面,与人们的变化没有形成对应或比照,导演也许希望平静地去表现人类顽强的生命力和自愈力,那么更多地去描绘生活细节,讲述生活将他们拉回常态,也许比重返灾难现场更打动人心。表现自然的破坏力和自然的恢复力并没有在这部短片里很好展现出来。

时间去哪儿了?这次是浪费在看贾樟柯的短片上了

巴西短片《颤抖的大地》剧照,该片导演为拍摄了《中央车站》的沃尔特·塞勒斯。


《呼吸》


这是五部短片中最有趣的一部,它的巧思来自于如何维持伤者呼吸的方法上,陡峭湿滑的楼梯、焊接氧气、火车司机的手风琴,这些元素都能够形成前后对照,但最终影片的效果也仅仅来自于这些表面技巧,观看者并没有获得深层的情感方面的获益。

时间去哪儿了?这次是浪费在看贾樟柯的短片上了

俄罗斯短片《呼吸》剧照,时间在影片中变为了可看见的呼吸。


《孟买迷雾》


对于一个侧重写实的情感故事,这个篇幅稍显太短,导演只能快速建立老人和孩子的情感关系,然后插入意外,对这个意外也只有背景中一辆缓缓驶来的可疑客车,接下来老人的离世被安排得非常草率突然,当小男孩彻底失踪之后,这种情感变成孤零零的通过遗言做自我独白,而缺少一种更加感人的呼应或强化。

时间去哪儿了?这次是浪费在看贾樟柯的短片上了

印度短片《孟买迷雾》剧照,这是个孤寡老人与孤儿间的忘年交故事。


《重生》


南非导演的这一部,是最有概念性的,对于短片的观看效果来说,篇幅决定了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坚实而复杂的情感,所以概念性变成一种尤其重要的观赏性,之前朴赞郁拍摄的短片《波澜万丈》是比较典型的例子。《重生》有非常好的概念,但是作为科幻题材,世界观设定同样需要篇幅,这部短片比《第九区》对科幻设定还要更反传统和超现实一些,那些踩着高跷的考察者真的非常让人出戏。

时间去哪儿了?这次是浪费在看贾樟柯的短片上了

南非短片《重生》剧照,一组清洁机器人试图寻找人类的“温度”。


《逢春》


贾樟柯仍然是最敏锐于现实题材的导演,他的电影是真正落在生活里的,他仍然擅长将那些带着滑稽和讽刺的现实,和那些在环境中被挤压而落落寡欢的人完美结合,他对现实的敏感,对真正底层人物的关照,是他保持创作力的两种能力。

时间去哪儿了?这次是浪费在看贾樟柯的短片上了

中国短片《逢春》剧照,这是个非常“接地气”的中年夫妻生二胎故事。


在《逢春》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城中保留传统的表演,那些架空的夸张的表演,以一种戏中戏的方式,借由现代商业开发的藉口,成为这个古老文明遗迹最有讽刺性的一部分,然后这些架空的cosplay人物又面临着现实问题和困境。


但是另一个方面,环境这一次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成为贾樟柯电影中的重要角色,它仅仅成为一种荒诞的背景,而没有和人形成强有力的关联。男女主角面对的是私人问题,他们的激情随着时间消磨,生活变成他们的情感纽带,他们希望用二胎来完成情感重生,而这么私人的情感并不能很快引发观众的共鸣,所以那句“把时间夺走的都找回来”,才让人感觉格外尴尬。

时间去哪儿了?这次是浪费在看贾樟柯的短片上了

贾樟柯说:“通过这对想生二胎的夫妻,我还想谈人们如何恢复爱的激情,它不被日常的劳作、现实的问题所压抑。面对快速流逝的时间,我想呈现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


在《逢春》里,时间只有古装和现代的交错,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但是从故事上来说,私人情感或人物命运,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的跨度,也许《山河故人》是贾樟柯最完美的“时间去哪儿了”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