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人生:时刻关注内心,保持自盈和善良

黄雯娇/文

度多了一段充实又忙碌的时光,虽然村里脱贫了,但材料和其他工作一点也没有减少的感觉,每个人都忙碌得严重睡眠不足,天黑回家慢慢变成了常态,想起深夜一点做完工作独自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思考着时间和工作的意义。

前段时间受母校的邀请和大家讲了一堂真正的“选择课”,很认真地打出了5000多字,也说了很多关于成长的体会。其实,看到那热情的孩子们一串串谢谢的时候,我想说,谢谢你们给了我掌声,虽然觉得自己也挺差劲的。但是,没关系,我已经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自己了。觉得,有时候的放弃也是对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幸福,不打扰有时是最好的方式,而自己也开始感受生活带来的幸福感。

我的起点很低,但是我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把好属于自己的节奏,期待,几年的自己,是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一个让自己不枉此生的自己。

以前我总是想,写作就是要让别人看到你,后来我觉得我错了,写作最初的价值是让我看到自己的内心,当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我的世界也就明朗了不少,而写作的终极意义是让我看见更多人。

基层工作真的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什么事都会有。想起在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一口气搬了四快砖,一天下来阿姨们都惊呆了。工作性质也我慢慢开始戒掉了所谓的矫情,替代的更多是理性的思考。但时间的紧迫让我有时挺害怕的,会害怕自己因为工作忘了学习,忽略了自己的爱好。

最近又重新开始接触阅读课,参加阅读课的目的只有一个,如何挤出时间做好读书这件事。课程不多,但信息量很大,挺受益的,开始保持着复盘的习惯。

也许,出了社会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吧。今天也很忙,但是挤出时间分享一下最近的复盘吧。

【今日复盘1】

1、我其实一直很好奇别人如何在一星期里看完那么多本书的,而我一直属于喜欢深究书籍,所以看书一直很慢,但好在能养成的习惯就是看完一本书会写下一篇读后感。现在我发现,其实这样的看书方式,涉略面并不广。所以,今天听完老师几个增值攻略后,我可能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阅读习惯了。

2、我一直很欣赏坚持阅读的人,因为一直坚持阅读的人,一定是一位能够自我升华的人,坚持每天阅读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坚持下去不仅需要精力,更需要毅力和韧性。在坚持阅读的过程中,人也会慢慢从懒惰走向勤奋,并且掘弃越来越多的坏习惯,变得积极起来。因为好的阅读习惯,治愈的不止有身体,还有内心。

3、今天刚好在看古书,想写一篇学习心得。因为工作繁琐,我把很多时间(甚至是加班时间给了工作),而慢慢忽视了内心的诉求,其实我曾经也是连续一个月可以泡在图书馆的人,但真到了工作,时间真的需要自己匀出来。很感谢每天有一段时间让我能静下来反省自己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读书、阅读永远是一个人最值得投资的事情。想起昨天我还说了这么一句:文章是你最好的介绍人,文章是你不用求任何人的一种东西。我们读书,就要看作者如何下笔,他带多少认真你便放多少认真,虚心受教。

【今日复盘2】

1、一年读100本书,把一本书读100遍,获得的效果与感受都是不同的。我一直觉得,速读和精读是阅读能力的两翼,这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并不矛盾。另外呢,如果只是有少量的阅读量,而没有阅读量的积累,要实现精读或者只考虑精读,阅读能力其实是没法提升的。今天这堂课,光是标题,就让我想到了现代人的读书方式,有的人一行要看好几遍,有的人却能够做到一目十行,比如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也是“几页几页地翻”。这说明,读书速度,是可以训练的。当我们经过了科学的训练,就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读速。

2、我看过很多如何阅读的书籍,书的价值或内容往往决定一位读者是选择精读还是略读,而这个世界上也从来没有哪一位名人作家一生只靠博览群书而最终学有所成的,也没有那一位大哲先贤只读一本书而成名的。略读提升阅读效率,从而不断扩大学习面,增加阅读量,也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而精读深化知识内理,从而能够持续聚焦,在探究一本书的精髓过程中,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加深思考,从而启发智慧。

3、其实,最近让我触动的还是一群人学习的方式,不论一个人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学问研究。当他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分享出来,从而影响别人,那便是阅读分享带来的意义。虽然我们大部分人看的书不多,但如果能坚持每天阅读,久而久之一定会有质的超越,至少超越了曾经的自己。

【今日复盘3】

1、昨天上课的时候我还没下班,想听的时候又接到任务。果然,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没那么容易。朋友圈看到学校的女孩在工作岗位上加班到凌晨4点,我已无法形容基层的不易。今天又忙了一天,各种不适感油然而生。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听完老师讲的课,忽然感慨时间真是很难得的东西,有的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阅读,有的人就要学会如何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大把的阅读。当我们能够吸收老师讲的阅读方法,做到越主动、技巧越熟练的阅读,效率就越高。

2、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就要积极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比如我们的授课老师,又或者是书中的作者。阅读的过程就是把我们与作者的差距控制到一个可以交流的范围内,从而更方便地接受作者的思想。而当我们想要获得这样的能力,必须要在阅读中不仅仅满足于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话,更应该去探求作者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所以,老师说,你就要去关注作者标黑或加粗的段落或关键词。因为,往往他们要表达的核心意义就在于这。

3. 有时候我们心里挂念的好书太多了,当我们读到这一本就会觉得另外一本还没读,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技巧把这些好书内化,也就是要充分运用阅读方法来涉猎更多的书记并进一步将它们输出。像我读书只能利用碎片化学习的人,其实更应该好好吸收这堂课的重要价值,并运用到日常中,我已经把这堂课放了五遍了,争取今年脱贫时候也能让自己“精神脱贫”,变成“精神富裕”的人。

4、阅读过程中速度慢多是因为平时的阅读是前进三步后退两步,这就是所谓的“不良阅读习惯”。我有时候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记不住东西返回去阅读,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觉得这几堂课没白听哈哈哈哈,我忽然有了阅读大量书籍的勇气和信心。谢谢你们,真的。

【互动话题分享1】

今年系统读了职业相关书籍大概10本,泛读了一些日常文学书籍。前段时间工作压力一大,感觉自己戾气也变重了,所以就一直要求自己要养成每天读书和运动的习惯。我一直觉得读书追求不在于量,而在于你吸收了多少东西。如果你看了很多书但却从不思考,那么这样的效果或许不一定比那些坚持输入和输出的好。但我一直坚信,坚持读书的人,在做其他的事情上也不会太差。还是那一句话,

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机会冲过终点。

【互动话题分享2】

我好像从来没有计算过300页的书能看多久,但如果给我安静的一天,有时能看到2本书,并且笔记写到上万字的那种。其实我在看书的过程中会直接做好读书笔记,而不是纯肉眼看文。所以,我觉得我自己能记住的往往是我所记录的那些笔记。学以致用的确很关键,如果我看的书偏向于专业领域,那一般能让我在课堂上回答自如,甚至在考试上加深我的答题深度。如果是一些文学感悟类书籍,说用起来可能有点少,但确确实实读过的文字一直在影响我的心境。期待保持文字的感知力,努力提升自己。

【互动话题分享3】

我觉得用个比喻来形容这种变化,不知道恰不恰当。假设一本书是一杯水,那么一直读书,读了很多书的我们就会像是被一杯杯水滋养的人,最终会挖出一汪泉,泉多了流成河,河大了汇成海。书看多了气度格局都会变宽阔,不信,你看看那耐心的老师和助教们,好像就是这样的人呢。然后读书多的人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爱读书的人啦,各自散发的力量与光芒,影响着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