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成熟,始於享受孤獨(處世哲理)

他是盛唐詩人中的詩佛,文人畫裡的南山之宗;他少年成名壯年及第,是人人稱羨的王公貴族座上客; 他身陷繁華卻心在幽山,隱匿於世只因享受孤獨。

王維:成熟,始於享受孤獨(處世哲理)

1.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對於唐朝詩人,人們都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

但李白馳名中外,杜甫之名也是天下知,比較之下,詩佛王維,顯得並沒有那麼出名。

而實際上,哪怕是在那個名人輩出的大唐,王維在一眾天才之中,也是一顆奪目耀眼的星辰,絲毫不輸其光彩。

王維才華早顯,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簡直就是全才一般。

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三十歲時,正值壯年的王維,狀元及第。

王維:成熟,始於享受孤獨(處世哲理)

正如《新唐書》本傳所記載,王維“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

細數王維一生,身居高位,雖歷經“安史之亂”,但也有驚無險,實現了絕大多數讀書人的畢生所願。

但就是這樣人人稱羨的王維,卻在《贈從弟司庫員外球》說“少年識事淺,強學幹名利”。

他說自己雖年少有成,在最好的年華里狀元及第。但身處繁華鄉,深陷熱鬧場的他,在這喧譁熱鬧的世界裡,卻像一名來自遠方的異客,努力地嘗試與這個嘈雜的世界融合。

這場盛大的狂歡,卻讓他品嚐了孤單。

王維:成熟,始於享受孤獨(處世哲理)

2.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

隨著盛唐的衰落,“安史之亂”爆發,雖然最後得以保全性命,但卻開始審視自己。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獨自閒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這不是還有一輪明月為伴嗎?

這時期的他,開始享受獨處,世界安靜下來後,感受到的美更為震撼,也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從此以後,他就愛上了孤獨的滋味,一發不可收拾。於是,變成了後來人們口中的“詩佛”。

孤單,成了他一個人的狂歡。

其實,我們這個時代裡,何嘗不需要這樣獨處的能力,和享受孤獨的狂歡?

孤獨,不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個人感受寂寞的侵蝕。孤獨,是心平氣和地和自己對話。看清了生命的本質後,更加熱愛和享受生命。

王維:成熟,始於享受孤獨(處世哲理)

3.隱匿於世,享受獨孤

此前網絡上有一句流傳度很廣的句子,“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熬得住孤獨方能等到花開 。”

一個人若是不能與自己相處,就會越是感到孤獨寂寞,與人相處的願望也就越強。

但越是與人相處,就會越怕寂寞,如此惡性循環,最終離不開網絡,離不開人群,最後看似熱鬧的狂歡中,失去自己。

《道德經》上講的“為學日增,為道日減。”也就是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說的:“人可以在社會中學習,然而,靈感卻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湧現。

王維:成熟,始於享受孤獨(處世哲理)

只有學會享受孤獨,才能趨於成熟。

人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

他沒能像李白一樣生在開元盛世,浪漫不起來;也沒像杜甫一樣嚐盡人間極苦後,長出一身荊棘苦草;歷經繁華的他,卻是在繁華中,慢慢地學會享受孤獨,身處人煙之地,心在幽幽深山。

王維,就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但正是他學會享受孤獨,才有面對自己、解讀自己、剖析生命本真的能力。最終才有“行到水窮處”,還能“坐看雲起時”的超脫世俗。

最後,願你我都能學會享受孤獨,與自己和解、與自己相處,在這個嘈雜的人世間,聽到自己的聲音。

(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違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