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巅最美的风景画

雪山之巅最美的风景画

作者:徐校雄

1935年6月的一天,在白雪皑皑的夹金山上,一支疲惫不堪的队伍正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艰难地翻越。

在一处缓坡地带,一位穿着褪色军装冻得嘴唇干裂的军人在前面牵着马艰难地走着,马的背上趴着一位意识模糊的伤病员,马的后面,一位瘦弱的体力已严重透支的女战士,正紧紧地攥着马的尾巴,高一脚、低一脚地顽强向前行进着……

构成这幅画面的人物是:牵马的人是是大病初愈,嘴唇铁青的红军高级将领、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趴在马上背上的是一个意识模糊的伤病员;而在后面靠拉着马尾巴才能行进的人是女红军战士、袁国平的妻子邱一涵!

这匹马是袁国平的坐骑,但大病初愈、精疲力竭的袁国平没有骑。

他也没有给妻子邱一涵骑,此时的邱一涵的状况是:双脚掌骨骨折残疾、右手残疾、高度近视因眼镜损坏几乎看不清路、轻度耳聋。

邱一涵于1907年出生在平江的一个小山村里,那时是妇女裹足的年代。她小时候双腿因缠足而成残疾,也就是说,她的双脚掌骨是严重骨折变形的!

1930年,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邱一涵右手中弹,因医疗条件过于简陋,右手也是终身残疾!

在突破四道封锁线进入广西后,邱一涵所在的部队遭到敌机的轰炸,有一颗炮弹就落在她的身边,随着一声巨响,她被掀倒在地,身边的马被炸死,幸好她只是受了点轻伤,但留下了耳聋耳鸣的病症。

她眼睛近视,到夹金山时,因不断的撞撞跌跌,近视镜镜片已成碎片,失去了眼镜,她几乎辨不出方向。

四肢之中三肢残疾的她其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她拄着根棍子,艰难攀登,多次跌倒之后,她都坚强地爬了起来。然而,意志也无法逾越生理的极限,她倒下去了,在雪地上,任凭怎样挣扎,却怎么也站不起来。

战友们将昏迷的她拉上马背。

“我不能坐,马应该给更需要的人!”邱一涵清醒之后,从马背上滚下来。

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她还是不忍自己骑马,而是把马让给更需要的战友,她拖着残疾的身躯,坚持着、强忍着……

天气更加寒冷,刺骨的寒风在肆虐着,冰冷的雪花随风狂舞。

粮食严重不足,无法供给足够的能量。

饥寒交迫,她眼前一黑,再一次倒下……

此时,幸好袁国平路过,赶忙把她拉起来。

“我不能坐,给更需要的同志!”

她意识不清,不知道是自己的丈夫,心中仍想的是革命同志。

袁国平紧紧地抱住她,让自己的身体温暖处于半昏迷的妻子。

一会儿,她又清醒过来。

“马背上驮着伤病员,你拉着马尾巴走吧!”这是首长给自己残疾妻子“特殊”照顾!

这样,小脚红军女战士拉着马尾巴过雪山的一幅画,便成为长征途中最美的风景画!

(作者系平江县教育局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