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次公佈的區縣疫圖,鎮川之寶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衛成都

截至2月25日成都首次公佈區縣疫情地圖,全市0感染的4個區域:彭州、都江堰、崇州、蒲江。

成都首次公佈的區縣疫圖,鎮川之寶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衛成都

四川新聞網發佈圖

在這四個地方中,最有名氣的當屬都江堰,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是秦代蜀守李冰率領勞動人民開創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歷經二千多年,至今尤發揮著巨大的工程效益。其治水箴言,千百年來,奉為典範。

都江堰的成就,像奇珍一樣,吸引著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的神思。它的豔麗風光,尤為中外旅遊人士所眷戀。“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為魚------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這是唐代詩人岑參對李冰的讚頌。

成都首次公佈的區縣疫圖,鎮川之寶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衛成都

李冰


據地質考察,今成都平原古為一淡水湖,稱為成都湖。隨著時光的推移,今鉤沉峽、華陽河谷和新津河谷逐漸沖蝕,湖水流乾,岷江及其兩側的小河的淤積,把乾涸的成都湖逐漸沖積成為平原。由於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人類也隨之在這裡棲息、繁衍。但是,因河道不通,水流不暢,往往岷江泛漲,時有水災。人民為了生存,不斷同洪水災害作鬥爭。在古代典籍《禹貢》中有“岷嶓既藝,沱潛既道”,“岷山導江,東別為沱”等疏導江源,別沱分水的記載。


成都首次公佈的區縣疫圖,鎮川之寶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衛成都

千里岷江,是一條洪水量大、泥沙較多的河流。古往今來,成都平原上的各族人民,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在這塊土地上同洪水和泥沙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在一定意義上說來,成都平原興盛、民展的歷史,是一部同洪澇災害作堅持不懈鬥爭的歷史。歷代人民在同洪水災害作鬥爭中,積累了極其富貴的經驗。這些經驗,直到現在,對都江堰的建設和發展,仍然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成都首次公佈的區縣疫圖,鎮川之寶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衛成都

都江堰建立在岷江上游末端,龍門山脈和成都平原斷陷盆地的結合部,由分水堤(魚嘴)、飛沙堰(洩洪道)、寶瓶口(引水)和內江干渠組成。它們有機地連接在一起,科學利用地形、地勢,成功地起著防洪、運輸、灌溉等多功能作用。現在的成都平原,古為蜀國之地。成都平原的開發史,就是世代治水的歷史。

成都首次公佈的區縣疫圖,鎮川之寶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衛成都

李冰在古蜀國人民治理江沱的基礎上,建成了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的開發進入了飛躍發展的階段。到了唐代,其繁榮景象,已到了“天孫縱有閒針線,難繡西川百里圖”的境地。到了宋代,都江堰灌區已經發展到了十二縣,成都平原“禾黍連雲種”、“粳稻如黃雲”,呈現出一派農業發達、五穀豐登的喜人景象。

成都首次公佈的區縣疫圖,鎮川之寶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衛成都

都江堰被譽為“鎮川之寶”,是澤被天府之國的源流。它能夠在灌縣創建、鞏固和發展,是由於地理、水源等特殊自然條件所決定的。

都江堰這一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其最突出的特點是設計科學、佈局合理,充分利用水利資源和地形、地勢,成功地解決了分水、引水、洩洪、排沙等水利工程技術上許多複雜的問題。加之它取材方便,維護簡便易行,故能長期保持經久不衰,被後人譽為“獨步千古”的水利工程。

成都首次公佈的區縣疫圖,鎮川之寶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衛成都

都江堰的傳統工程,有馬槎、竹籠、幹砌卵石、河方、木樁、羊圈等。在漫長的二千多年中,這些傳統工程,對保證都江堰工程經久不衰,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李冰修建都江堰時,“破竹為籠”、“以石實中”,創立了籠石護岸之法。而竹籠易於冷碎,一般保持一年則需要更易,這就需要每年進行維護、修治。又岷江至灌縣,由高而下,每年挾帶大理沙石,沉積於堰渠,影響渠道暢通,易成江溢之患,也需每年冬春水竭之時進行淘浚。於是歲修之制,習慣而成。或遇大灌水之年和戰亂時期之後,堤堰毀壞嚴重時,還要動員大量人力,進行重大修治。這在都江堰歷史上,已成為一種慣例。

成都,正在在期待每一位朋友的到來,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怡人,更有這樣0疫情的都江堰都在時刻等待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