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前門大柵欄,見證北京城的祕密傳說

遊北京城,殊不知曾為“苦海幽州”的京城,還有段相關的古老傳說。如今發展最為古老且繁華的街區莫過於前門大柵欄,且看它的發展中都經歷了哪些變遷。


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前門大柵欄,見證北京城的秘密傳說

不管是對於北京人或者外地遊客來說,前門大柵欄(注意發音為“dà shí lan’r”即大什欄兒)都是一個絕佳的集購物與休閒娛樂的場所。這條商業街區見證著北京城的歷史發展,當然如今的前門大柵欄在北京可謂是一線商業街區。

前門大柵欄並不是近代才開始發展壯大起來的,最早這裡的商業可以追溯到元代時期。一直髮展到明代時期,前門大柵欄已逐漸成為北京城最繁榮的商業街區,延續至今,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面向中外遊客不斷髮展壯大。

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前門大柵欄,見證北京城的秘密傳說


其實很多初到北京的人並分不清前門大柵欄的意思,這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地名。前門如今範指從北到前門南到天橋路這一段,然而大柵欄則只是一條非常窄小的衚衕罷了,行政區域劃分也是分崇文區和宣武區的兩個街道所管轄的。

然而在大家的心中,前門大柵欄則是一片商業街區的通稱,是一個比較模糊的地域概念,它的北端在前門一帶,南端則是到珠市口方圓左近,向東包括鮮魚口(西端)、肉市街、布巷子、打磨廠(西端)、原東河沿等街巷,東端可擴延至陝西巷附近,其商業地域之廣,範圍之大 ,在北京屈指可數。

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前門大柵欄,見證北京城的秘密傳說


珠市口是前門大柵欄商業街區的南部商業中心區,這裡交通四通八達,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因為明代這裡有豬市,故得名豬市口,清代才諧音改為珠市口。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如今的珠市口商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密集,往來的遊客也是絡繹不絕。

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前門大柵欄,見證北京城的秘密傳說

前門大柵欄地區最顯要的建築就是正陽門的城樓與箭樓。遠遠望去,正陽門城樓與甕城箭樓南北凍死,巍巍高聳、莊嚴宏麗,成為前門大街北端最顯著的標誌性建築物。明清時期,北京的城門每天都要按時開啟關閉,庚子之變後,因各國使館多在前門之內的東交民巷,為出入方便,則改為上半夜開左門,下半夜開右門,使出入前門大為便捷。


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前門大柵欄,見證北京城的秘密傳說


據民間相傳,北京過去被稱為“苦海幽州”,在崇文門一帶的地下有一個海眼,這個海眼直通大海,經常給人們帶來水患。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人下令一個癩頭烏龜即人們平常所說的大王八,趴在了海眼處,因此擋住了洶湧的海水,不讓水流出來,這樣北京才得到了安寧。

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前門大柵欄,見證北京城的秘密傳說

明初,劉伯溫與姚廣孝修建北京城時,就將崇文門修建在烏龜的背上。一天晚上,守城的軍士做了一個夢,夢見大烏龜對他說“我壓在海眼上已經這麼多年了,現在又整天揹著城門,什麼時候才能讓我出去呢?”看門的士兵立即向劉伯溫做了報告,劉伯溫說“回去告訴老烏龜,只要它聽到打點的聲音後就可以出去了。”所以後來人們就把崇文門上的點改成了鍾。

七百年前的“苦海幽州”,前門大柵欄,見證北京城的秘密傳說

崇文門


商業是前門大柵欄發展的命脈所在,也是前門大柵欄繁榮興盛的基礎,從元代商業初興發展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歷代商賈的勤勞發展,前門大柵欄早已由荒野郊區逐步發展成北京的商業中心,在這塊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分佈著數以千計的大小商鋪,吸引著萬千上萬的人。明以後,北京的民間物資流通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這裡完成的,可以說前門大柵欄對於北京的經濟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特殊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