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青年在海外:全球戰“疫” 擔當有我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人類關懷”,並勉勵青年“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各個的海外建設項目也受到極大影響。艱難時刻,廣大青年建設者們勇當先鋒,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和保障建設工作,築牢“青春長城”,貢獻青春力量。

40天上線沙特首塊智能電錶 創造“中國速度”

儘管受到疫情衝擊,國家電網中電裝備公司依然持續平穩推進“一帶一路”沿線重點項目。在沙特阿拉伯,他們面對嚴峻的疫情、業主嚴苛的工期考核和“戰疫不停工”的要求,克服重重困難,百折不撓,全力推動世界單次部署最大規模智能電錶項目首批電錶順利安裝。

國網青年在海外:全球戰“疫” 擔當有我

沙特智能電錶項目部賈永健向當地安裝人員贈送防護口罩

去年12月項目簽約後,沙特智能電錶項目團隊加快推進各項工作,在40天內即完成了首批電錶的採購、聯調及境內外運輸,成功實現了沙特首塊智能電錶的安裝上線,創造了“中國速度”。

為完成智能電錶頭端系統搭建,項目部現場6名青年員工組成了青年突擊隊,克服疫情影響和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受限等不利因素,加班加點保證模擬環境按期搭建完成,為首塊智能電錶上線奠定了關鍵基礎。

項目商務經理何靜擔任突擊隊隊長,她提到:“由於沙特目前疫情形勢嚴峻,所有國際航班取消,原計劃前來的管理和技術人員無法入境。自年前開工以來,我們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們平均每天休息包括吃飯時間幾乎都不超過5個小時,大家全都放棄了春節及週末等假期,展現出裝備青年的擔當和毅力。”

沙特智能電錶項目青年突擊隊共有6名隊員,平均年齡29歲,最年輕的只有25歲,分佈在利雅得、吉達、阿巴哈三個城市。隊員們自春節前就認真組織人力動員、現場勘測、安裝培訓、技術交底和模擬演練,與國內團隊實時線上溝通。1、2月國內疫情嚴重,電錶生產、運輸受到很大影響;3月以來,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海外疫情愈加嚴重,電錶安裝、調試等又受掣肘。為了確保項目履約按期推進,滿足業主的高標準嚴要求,突擊隊全員撲下身子、全力以赴。

隊員張寒平時是個喜歡變魔術、玩攝影的文藝青年,然而幾個月來,超負荷的工作完全佔據了他的時間,曾經摯愛的“夥伴”早已塵封多日。小夥子沒有絲毫怨言,“現在這段奮鬥的時光就是我能創造的最美影像”。

提到這次疫情,隊員賈永健笑稱,“國內上半場,國外下半場,海外工程總承包人打滿全場”。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連續3個春節都是在海外項目現場度過的,如今也只能和家人隔著手機屏幕相互表達關心和牽掛。“等到項目結束,我要帶著愛人和孩子出去旅行,實現一直沒兌現的承諾,可以去武漢,看看這座英雄的城市,吃一碗熱乾麵。”

逆行奔赴 保障巴基斯坦“南電北送”工程建設

在巴基斯坦默蒂亞里-拉合爾±660千伏直流輸電項目總工程師常勇的“五一”小長假詞典裡,“旅遊”“購物”“親子休閒”?這些都沒有。

國網青年在海外:全球戰“疫” 擔當有我

常勇向巴基斯坦電網公司(NTDC)副總裁及監事會主席講解默拉工程換流閥技術特點。

位於旁遮普省拉合爾市的默拉輸電公司駐地受疫情影響,已封閉管理,但駐地員工的工作沒有一刻停滯。藉助網絡與電話,常勇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與巴方基建、通信等部門共同研究工程通信通道及兩端交流聯絡線建設等問題,會議間隙,還要見縫插針地遠程指導推進項目現場安穩屏櫃安裝等工作。

默拉直流項目是中巴經濟走廊的旗艦項目,也是巴基斯坦第一個直流輸電項目,技術工作是重中之重。2月初,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作為第三屆“國家電網公司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常勇“逆行”奔赴巴基斯坦,推進項目技術工作,“我很光榮,能代表國網公司海外青年的集體接受這項殊榮。如今我的‘逆行’也只是眾多海外青年同事的縮影”。

2月下旬,國際疫情加速蔓延,面對面會議取消,原定的技術文件審查計劃被打亂,收資調研、安裝調試工作計劃也被迫取消或更改,“最難的是按照工程進度要求,須在2月完成安穩研究報告提交巴方審批,我們費了很大勁,組織了巴方、加拿大業主工程師集中會議,可是進行到一半,加拿大工程師擔心疫情可能會導致他們滯留巴基斯坦,無論如何堅持離開,當時我們都很絕望。後來主動聯繫各方人員,通過視頻形式反覆開會討論,終於完成了任務。”

常勇回憶,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視頻會,與會人員分別位於四國(中國、巴基斯坦、加拿大、美國)七城市(北京、南京、許昌、拉合爾、多倫多、溫尼伯、洛杉磯),橫跨太平洋,時差14個小時,連續4天,國內同事從晚上十點開始一直開到第二天凌晨三點。“除我之外,項目還有三十多個青年員工,在施工現場的同志們更辛苦。我心裡也常常感慨,活兒是真難幹,我們的團隊是真的贊!”

面對持續惡化的疫情,巴基斯坦項目部採取了嚴密的防控措施,對此常勇並不太擔心,只是想起家中妻兒和七十多歲的老父母,他的心中充滿了虧欠。“娃開始天天總問我啥時候回來,我總回答快了快了,總也沒回去,後來娃漸漸不問了,每每想起這個,還是挺心酸的”,提到家人,這位鐵漢竟也柔情了起來。

武漢的親人們,等我回家

中電裝備公司老撾代表處付永壯原本定了臘月二十九的機票回國,然而疫情突發,航班被取消,國內各地也啟動了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家鄉武漢更是全面封城,他不得不放棄回家計劃留在老撾。“作為一名青年黨員,肯定要以大局為重。此刻身在海外,我也能做更多的事,用實際行動為疫情防控和公司發展添磚加瓦。只是看著武漢的家人和同事深處疫情漩渦,自己束手無措,內心真的很焦慮。”

沒想到2個月後,角色調換了。“老撾衛生條件差、醫療設施落後,妻子和父母一度非常擔心這邊的疫情能否得到控制,每天關心老撾的疫情進展。我向他們解釋公司採取了各項措施保障我們海外員工的安全,家裡人也給予了理解和支持。”

國網青年在海外:全球戰“疫” 擔當有我

老撾萬象環網項目現場做好疫情防控。

4月1日,老撾政府發佈6號總理令,實施“封國封城”,強化防控措施、提升防控級別,遏制疫情蔓延。在此之前,中電裝備公司承建的230千伏巴俄項目搶時間、趕進度,趕在封城之前提前完成進度款收匯所有老方審批程序,在非常時期保障了按期收款,有效化解資金風險。另一個萬象環網輸電工程雖然被要求暫停現場施工,但是項目設計、貨物發運、現場物資管理等工作還要繼續開展,很快6月份老撾要進入長達4個月的雨季,現場施工將受到極大影響,項目部也要提前制定預案、做足準備。

付永壯說,“疫情發生以前,我們跑業主、跑現場,現在只是形式換了,改成電話溝通為主,工作還是照常幹,我們現在每天緊盯疫情和政策變化,希望5月儘快恢復施工”。他表示,堅守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就是青年員工服務公司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最好的方式。當被問到疫情結束後最想做什麼時,付永壯回答了兩個字,“回家”。

92年出生的張龍飛,2年前被派駐緬甸代表處一線。“剛畢業沒多久就能外派到國外項目歷練,自己真的特別幸運。”談到駐外,張龍飛一下子就興奮起來,“海外項目的工作經歷,使我學到很多專業知識、積攢了實戰經驗、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也迅速成長,變得更成熟穩重,也更懂得責任和擔當的意義。”

疫情之下的緬甸目前處於封國狀態,各個城市間交通暫停。“之前是國內的同事出不來,現在是要進到緬甸進不去”。在內比都,張龍飛每天除了要做好代表處的防疫和日常管理工作外,還要通過微信與武漢的同事們不斷協調,努力推進緬甸北克欽邦與230千伏主幹網聯通工程項目的收尾工作,同時還要積極籌備參與項目競標、跟進市場開發。

繁忙的工作之餘,他還每天擠出2個小時的時間自學緬語,“希望能儘快把緬語學好,更順暢地與當地的合作伙伴溝通,更好地融入緬甸社會。也希望疫情儘快結束,能回去看看家人和同事”。

在埃塞俄比亞,在土耳其,在埃及,在巴拿馬……在各個海外電力建設項目一線,裝備青年們拼搏奮戰,用無私和無畏、汗水和堅守保障國家電網公司各個海外項目安全有序運轉,在“一帶一路”上綻放青春絢麗光彩,在全球戰“疫”事業中展現青年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