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包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由麵包裹著餡。面,通常是發酵而成,餡兒,則有千般萬種。幾乎沒有人沒吃過包子,可你沒吃過的樣式和餡料少說得有數十種。包子的江湖之大,遠不是你想象的那般簡單。我說上幾樣包子代表,其中就肯定有你沒吃過的,不信就試試看。


包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回不去的家

包子起源於四川,相傳是諸葛亮發明的。當時他率兵攻打南蠻,七擒七縱,使孟獲終於臣服。班師回朝途中經過瀘水,突然狂風大作,浪擊千尺,鬼哭狼嚎,大軍無法渡江。孟獲說,這是兩軍交戰中陣亡無法返回故里的將士在阻撓他們回家。大軍若要渡江,必須用49顆蠻軍的人頭祭江,方可風平浪靜。


包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酒灑祭江

諸葛亮心想:「兩軍交戰死傷難免,豈能再殺49條人命?」遂生一計,命廚子以米麵為皮,內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顆人頭。然後,陳設香案,灑酒祭江。從此,在民間就有了「饅頭」一說,諸葛亮也被尊奉為麵塑行的祖師爺。明代《七修類稿》中記載了此事,並寫明:「饅頭本名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包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包治百病

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朝,《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在《愛竹淡談藪》一書中載:「宋朝有個叫孫琳的大夫,為宋寧宗治淋病,就是用饅頭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們視為神醫。」北宋陶谷的《清異錄》還談到當時的食肆中已有賣「綠荷包子」的。


包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狗子賣包子不理人

包子起於漢,興於宋,盛於清,並延續至今,各地早就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特色。狗不理、小籠包、叉燒包、灌湯包,更是名聲在外。「狗不理包子」被稱為「天津三絕」之首,創始人的父親四十得子,為求平安取其乳名「狗子」。狗子總是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於是大家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就成了「狗不理」。


包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河南小籠包

在蘇南、上海、浙江一帶,習慣叫小籠包作「小籠饅頭」,四川叫做小籠包子,武漢叫做蒸包。如今最出名的是杭州小籠包,但它並非是本地「土生土長」,也不是常見的發麵小包子。它源於北宋京城開封的灌湯包,南宋時在江南承傳、發展和演變,才成了現在的樣子。小籠包常州味鮮,無錫味甜,蘇州味美,但皆是皮薄滷足、鮮香美味。


包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叉燒包是廣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傳統西關名點,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之一,另外三個是蝦餃、幹蒸燒賣和蛋撻。叉燒包是因麵皮內包入叉燒肉餡而得名,麵皮是用北方常用的發酵麵糰經過改進而成的。包制時要捏製成雀籠形,因為發酵適當,蒸熟後包子頂部自然開裂,實際上是一種帶有叉燒肉餡的開花饅頭。


包子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除此之外,還有北京的肉丁饅頭,光滑細膩沒有褶,肉餡肥美,醬香濃郁;烤包子是維吾爾族喜愛的食品之一,肥瘦均勻的新鮮羊腿肉包在薄薄的死麵皮裡,放入饢坑烤熟,皮脆肉嫩,味鮮油香;破酥包子是雲南昆明的傳統風味小吃,餡心分甜、鹹兩種,甜餡是用熟雲腿加白糖、蜂肉丁、冬菇末炒制,皮坯則酥軟醇香,入口有化溶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