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有:豆腐坊“磨”出脱贫致富路

“豆腐!豆腐!卖豆腐啦——”每天清晨,西属巴街道瓦窑间村村民王铁有黄沾华就会骑着三轮车,沿村叫卖新做的豆腐。

今年57岁的王铁有有6亩薄田,常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收入甚微。2015年建档立卡“回头看”确定为贫困户。2016年国家脱贫项目陆续到位,开始走上脱贫之路,发展养殖、鼓励种植、退耕还林、教育扶持、金融贷款等多种国家扶贫项目的落实到位,使王铁有家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00元,加上各项公共目标达标,于2017年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是实现了,但是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还得靠自己的双手。王铁有有一个朋友,是做豆腐的,每天产量600斤,净收入600元。由于他常去朋友家,感觉对做豆腐的各个环节流程也差不多掌握了,觉得可以试一试。于是,王铁有琢磨着创办一个豆腐作坊。第一书记薛保斌和驻村工作队得知了王铁有的创业想法后,表示全力以赴支持他。虽然脱贫摘帽了,但是开个豆腐作坊资金还是难以筹凑。第一书记薛保斌立即联系帮扶单位区中医院院长李旭鹏进村调研、联系我的朋友探讨,最终帮扶村单位区中医院决定资助购买自分渣磨浆机,王铁有朋友赞助一些制作工具,村里帮助搭建小厂房。看到大家都在为自己忙碌,王铁有下决心干出个样儿来。做豆腐很苦,每天凌晨2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的时候,王铁有和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浸泡、打浆、烧浆、过滤、点豆腐、压豆腐……一道道繁琐的工序下来,一坨坨白白嫩嫩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创业之初,王铁有每天早上7点左右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叫卖,让人先试吃,再购买。如果消费者满意再买,不满意包退,这样做了近半年,才慢慢做开来。最终,在王铁有的辛勤付出和不断钻研下,豆腐生产技术日渐成熟,质量不断提高,销量也大幅上升。从刚开始每天艰难地生产一笼豆腐,到如今的每天熟练生产两笼。现在,每天生产的豆腐与豆渣销售一空。这让王铁有一下点燃了生活的激情,对生活有了新的期盼。同时,他还喂养了绒山羊,山羊的存栏数也由原来的十几只变为现在的三十几只,每天产生的豆腐渣也足够喂羊,年收入达4万元的王铁有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每个人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人生的精彩。无论什么样的人生,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奋斗过,才会有意义。下一步,王铁有打算扩大生产规模,尽自己的力量,把豆腐这门生意越做越好,把日子也越过越好,保证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掉队。(张美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