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中見成長

疫情之中見成長

作者:鍾遠錦

    今年疫情初期,我通過網絡看了不少疫情防控方面的知識,提高了警覺性,早早就採購生活用品,還跑到藥店買了兩包口罩,可算是有備無患了。過年期間,我們全家響應國家號召,自覺居家隔離,但到了元宵節,我們家的口罩存量還是告急了,多虧一個親戚很快給我們寄了一些來。但又逢一個熟人發起了為一線防控人員捐獻防疫物資的活動,看到他發出的徵集信息後,我果斷回覆:“我們家還有一些口罩,願意捐出來!”

    兒子得知後,有些擔憂地問我:“爸爸!雖然咱們家有一些口罩,但我們也得出門買吃的,現在口罩又那麼難買……”疫情期間,出門必須做好防護,兒子深知口罩的重要性。

    “可你看,我們不過是幾天出門採購一趟,但那些工作在基層的疫情防控人員,比如咱們社區的那些叔叔阿姨,他們每天都要在卡口為我們‘站崗’,給行人測體溫,一守就是一天,他們更需要保護啊!”我向兒子解釋道,“電視上不是說‘共克時艱’嗎?就是說大家要互相幫助,才能共渡難關。”

    兒子聽後,爽快地點點頭,說:“爸爸,我明白了,那些叔叔阿姨是在保護咱們呢,咱們要是不出點力,那也太小氣了!”“說得好!那咱倆算一下,留下買菜用的口罩,剩下的都捐出來……”我和兒子愉快地達成一致。

    “爸爸,我們今天多買點菜,之後幾天就別出去了!把它們節省下來多好!”打那天起,兒子發生了不小的轉變,常將節省二字掛在嘴邊。

    轉眼到了正月二十六,那天兒子起床後,盯著鏡子中的自己,喊道:“爸,我頭髮長了!”他從小就不習慣留頭髮,通常是一個月理一次髮,再久點他就受不了。我走過去,揉揉他的頭說:“是有些長了!估計現在有店鋪開門了吧,要不我們去理個髮?”

    兒子猶豫了一下,說:“不要吧!現在還是疫情期間,還是不出去了!再說,出一趟門就要用掉兩個口罩,還是節省點吧!”

    “那怎麼辦,等疫情結束了再去剪?”我問。

    “你會不會剪?要不你來!”兒子突然道。

    “我哪會剪頭髮呢?再說,我們家也沒理髮工具呀!”我瞭解,兒子雖然年齡還小,但對於自己的髮型,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以前在理髮店剪頭髮,他挑剔著呢!

    但兒子竟一反常態,豁達地鼓勵我:“只要剪短了就行!剪壞了也沒關係!等疫情解除了,我們再去理髮店修一下就好了!咱們少出門,不但省口罩,也是給社會作貢獻!”兒子摸摸後腦勺,笑道。

    這番話說得我沒理由拒絕。於是,我拿來梳子、剪刀,兒子穿上雨衣,將毛巾搭在頸部,衝我眨了眨眼。第一次剪髮的我,動作並不順暢,加之剪刀不夠鋒利,總是沒法將頭髮乾淨利落地剪斷。兒子還笑著和我打趣:“爸爸,我的頭髮比鋼絲還硬嗎?”但不一會兒,我逐漸沉下心來,回憶著理髮師的手法,努力剪出了一個還算像樣的髮型。

    疫情期間,兒子的不少表現都令我刮目相看,我想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成長吧!


疫情之中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