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VR,我們為什麼認為會在2020年復甦?

在2019年後的很長一段時間,VR在醫療領域的發展似乎出現了停滯——有限的應用與沒那麼完美的體驗,人們對這項技術的實用性產生了許多懷疑。

復甦之風在2020年刮響,今年2月,強生髮布了與Osso VR合作開發的VR頭盔,專門用於培訓外科手術醫生。當時的計劃是,第一批150~200臺Oculus Quest頭戴式VR產品將於4月在美國開始銷售。強生全球教育解決方案副總裁Sandra Humbles表示,強生基於VR技術在醫生教育領域已經經過了三年的實驗,可以通過VR有效的對外科醫生進行培訓教育。

此外,CES 2020展區之中,VR又一次變得隨處可見。主流汽車製造商、開發商和流媒體公司都在展示各自的VR和AR解決方案,但如HTC等廠商卻出現了缺席。VR的To B應用變成了主流。

醫健領域的VR B端應用同樣深深為這種技術所吸引,或者說,人們希望VR能夠用在醫療之中,用於解決患者精神方面的需求及醫生學習方面的需求,比如,為老年人或是精神病患者構建一個“虛擬現實”場景;或是為剛走出校門的醫生,演示一場全方位沉浸式的手術表演。

如今,資本正在悄然進入,從峰谷墜落的VR,是否真的有機會,成為我們走向賽博世界的風向標?


深陷想象


好奇心是人類永遠不會遺失的天性。由於VR能夠構建一個虛擬的全新世界,供使用者探索。因此,在醫健行業,很多人一開始想到的便是將這樣的虛擬世界交給難以探索現實世界的老年群體,滿足他們睏乏的精神世界。

Rendever公司是一家致力於解決老年人口孤獨和抑鬱治療的虛擬現實平臺,通過與VR技術的結合,讓老年人可以在“家”中游覽世界,“重新回到18歲”。

為了解釋創立公司的初衷,創始人Dennis Lally曾在訪談之中談到了這一代老年人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終日被困在某個狹小的地方,努力關注世界,卻與這個世界漸行漸遠。這個地方可能養老院、可能是精神病院、也可能是阿爾茨海默護理中心,在這些地方,沒有人真正快樂。

“他們看上去就像是被遺棄了,孤獨等待死亡。”

所以,Rendever公司想要改變些什麼,比如,給予老人虛擬的新體驗。就像我們小時候會沉溺於遊戲中虛擬世界帶來的對於好奇與獎勵的滿足,如果能夠構建恰當的內容與激勵機制,老年人亦可如此。

說幹就幹,這家公司的定位就像當年的蘋果,自己做VR頭盔,自己研發相應的軟件,並把軟硬件結合起來,直接賣給老年護理中心的老人。在最開始推出的軟件之中,他們可以為老人呈現一個虛擬的真實世界模型,換言之,讓老人足不出戶便可遨遊世界。


醫療VR,我們為什麼認為會在2020年復甦?


從商業模式來看,Rendever公司既To B,也To C,雖然美國熱衷於訂閱式的付費模式,但Rendever公司的商業模式略顯單一,完全取決於客戶對於VR的接受程度。如果老年人對沉重VR設備或是眩暈的3D效果產生牴觸,自然也會影響軟件的訂購以及後期的維護收入。

此外,但凡是遊戲,總會有自己的生命週期,而且通常不會太長,如果沒有持續更新的優質內容,老年人也會因此疲憊,像Rendever這一類的公司或許還需要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創業公司合作,以保證內容上的富足,否則,當SUMSUNG、微軟這樣的巨頭襲來時,他們最有價值的部分或許只是他們構建的內容。

所以,從2020年的VR行業整體來看,無論是遊戲、還是醫療(兩者有相通之處),從業者都在將重心逐漸轉向內容,去開發更多有意思的東西,保持用戶對於這一設備的新鮮度。這些內容的擴充讓VR具備了更多的可能,譬如治療抑鬱症、慢性疼痛疾病。

這也說明,由初創公司來構建生態的想法或許不可行,當行業成型後,後來者的分工或許更偏向於在內容上創造可能。


迴歸手術室


儘管虛擬世界引入入勝,但在現實之中,要讓VR穩步發展,還是需要尋找到醫生這一群體作為合作對象。

手術室是一個理想的應用場景,總的來說,VR在這裡主要可分為三類應用:一是輔助教學;二是輔助手術;三是信息化平臺。

>>>>輔助醫療教學


VR輔助教學的種類非常多,各種各樣的醫療服務均有涉及。以上述提到的養護產業為例,新英格蘭大學的幾位研究人員便是瞄準了養護服務人員的教學,讓他們通過VR體驗變老的感覺;體驗無法將手舉過頭頂的感覺?體驗失去一根手指或從心臟病發作中恢復過來時的感覺……

換句話說,這些研究人員希望能培養養老醫護人員的“同理心”,讓他們能通過角色互換移情於被照護者中。

當然,更多的公司還是將目光瞄準到了VR手術培訓,將過往書面的、視頻的手術教學用VR的形式,三維的、有空間感的呈現出來,讓學習者能夠在虛擬之中模擬手術操作,節省手術操作成本並提升學習體驗。

英國企業FundamentalVR曾開發了一款結合了VR和觸覺感應的基礎外科手術模擬平臺。此前該公司曾研發出一套結合HoloLens頭盔以及一支連接到標準機械臂上的觸筆培訓裝置。在現實中可移動的觸筆在VR中看起來就像是一支注射器,可以通過按鈕填充或排空液體。當虛擬針頭接觸到虛擬的皮膚、肌肉或骨頭時,不同介質帶來的不同阻力可以通過觸筆傳導給使用者,讓他們對產生逼真的注射實操感受。

國內同樣有很多醫院在嘗試相關技術的運用,張強醫生集團便曾在診所之中使用過相關技術進行外科手術教學。

在採訪之中,張強醫生告訴動脈網:“VR技術同樣存在很多發展的制約,比如數據傳輸問題,VR的數據傳輸量非常大,對帶寬有非常大的要求,在5G沒有普及前,很難進行跨空間的實時傳輸,這會產生很大的費用,其次,VR技術本身仍有一定瑕疵,還需要研發人員進一步改善虛擬世界的成像質量以及動作反饋機制。”


>>>>輔助手術


張強醫生集團曾藉助於VR技術進行過一些嘗試,如在進行靜脈曲張手術時,提前讓患者用VR觀看醫生設定好的電影,讓患者沉浸於情節之中。“我們發現,當病人將注意力轉移到電影中後,他的血壓慢慢將下來了。”張強醫生表示,“因此,我們採用稀釋三倍後的麻醉劑,讓利多卡因平均濃度成功下降到0.2%,併成功為患者完成了手術。”


醫療VR,我們為什麼認為會在2020年復甦?

在靜脈曲張手術時使用VR轉移患者注意力


此外,在輔助手術之中,VR還可以通過與3D打印、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應用於腫瘤手術之中。以百洋科技曾經此前的BïSO影像解決方案為例,這些前沿技術的結合可幫助醫生在術前進行規劃,可對神經、骨科等手術進行術前手術計劃,術中定位導航,並在手術結束後進行療效評估。

以骨瘤切除手術為例,通過BïSO的CT-MR多模態影像融合術前輔助系統,醫生可在術前選擇通過VR分析影像瞭解腫瘤的範圍,判斷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的邊界,精確判斷了手術的切除範圍。

印度公司ImmersiveTouch也著手於此。新德里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AIIMS)的一位外科醫生便曾使用了ImmersiveTouch Mission Rehearsal虛擬現實手術平臺,分離頭部共同連接的暹羅雙胞胎。使用VR支持下的觸覺機器人,40餘名院內外的外科醫生能夠將自己沉浸在3D虛擬手術室中,看到連接的組織,討論解剖結構,並多次論證手術途徑,從而制定出最有效的手術方案。

>>>>信息化


相比之下,第三類從事VR信息化相關產品設計的企業分佈得較為廣泛,有些面向臨床輔助系統;有些致力於VR雲平臺的打造;有些嘗試創造一個VR專用的“PACS”系統……但這些應用通常不是企業的主要業務,只是其信息化業務的分支,這裡不做具體討論。


硬件的衍生


使用過VR的人們大都能深切體會到,如今的VR頭盔搭配優質的遊戲、完美的環境音效,的確能夠為我們提供毫無違和的二次元立體體驗,但視覺、聽覺終歸只是我們感知世界的能力之一,缺乏觸覺反饋的VR世界,始終讓人有些出戏。

手術室中的醫療培訓同樣如此,如果給了醫生虛擬的手術刀,給了切割後的視覺畫面,但卻沒有觸覺的反饋,醫生又怎能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切到了目標部位呢?

所以,很多初創企業廠商把眼光放到了VR頭盔的配套設備上,譬如VR皮膚和“重力手套”,為用戶營造虛擬觸感。一方面,用戶的確需要這樣的裝置以完善VR體驗,另一方面,傳統的VR頭盔市場早已被蠶食殆盡,HTC、SAMSUNG等大巨頭頗有壟斷這一可穿戴設備之勢。2019年12月,美國從事這方面研究的HaptX便獲得了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這一方面的研究正在飛速進步,在2019年11月《自然》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報告了一種可以貼在皮膚表面的柔性觸覺模擬裝置,它利用毫米尺度的機械振動產生觸覺感受。這種裝置通過無線方式進行控制與供電,不使用電池,與以往的設計相比更加輕便。

如果兼具了模擬下的觸覺和視覺反饋,那麼要用這樣一套系統進行醫生手術培訓已然沒了問題,而對於老年用戶或神經類疾病的用戶,這樣的設備或許能夠讓使用者更覺真實。不過,怎樣將視覺作用點與觸覺作用點精確地結合起來,依然是一個需要時間、需要資金來慢慢解決的問題。如果克服了這個問題,我們離成癮的“閃回”似乎也就沒那麼遠了。


資本角度看發展


既然VR技術如此美好,但為何仍在近年來陷入困境,飽受質疑呢?在醫健領域,誰來為醫療服務升級付費,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VR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受到的限制,主要來源於巨大的研發投入以及無人買單的醫療產品。如今的AR技術不夠成熟,不能為醫院帶來明顯的效益提升。不過,這的確是一項有價值的技術,當它發展成熟時,很可能為醫院帶來重大改變。”張強醫生告訴動脈網。

那麼,發展的情況究竟如何?發展的方向又在哪裡?動脈網對VR產業的企業情況進行了調研。

醫療VR,我們為什麼認為會在2020年復甦?

數據來源於動脈橙數據庫


動脈網動觀數據庫總計收錄了全球41家明確存在醫療VR相關研究且尚在運營的初創企業,這些企業大致都可分入上述三派,或是三派兼有。在這之中,從事心理、精神方面(現有養老領域VR產品的均是從心理角度出發)VR研究的企業總計13家,從事醫院內VR研究的企業總計29家,從事器械相關研究的企業總計5家(有公司同時從事了多個部分業務)。需要注意的是,在醫院內VR研究的企業中,有13家與VR醫療信息化有關。


醫療VR,我們為什麼認為會在2020年復甦?

行業分佈

如果將DAQRI在2014年發佈的第一款安卓系統AR智能頭盔作為AR頭盔的始祖,那麼以此為分割點,我們能夠大致看到現有企業的VR業務是如何產生的。統計顯示,有33家誕生於2014年12月31日前,僅29家成立於這個時間節點之後。換言之,初創企業從事醫療VR相關的研究確實存活不易,更多的企業還是將其作為了公司戰略的一部分,而非All in VR。

再看企業分佈的國別,總計16家公司來自北美洲(美國、加拿大),10家企業來自歐洲,15家企業來自亞洲(中國、日本、以色列)。


醫療VR,我們為什麼認為會在2020年復甦?

企業分佈

而從融資數據來看,VR領域的投資熱情度並不高,上述企業經歷過融資的總計21家,其中有13起發生在2019年後,資金流入總額近2億美元。其中,僅2020年就存在6起,且有兩起為B輪後融資,佔據了兩個億中的絕大部分。2020年,VR的確正在回暖。

從數據可以看出,海外融資企業的輪次大多位於天使輪和A輪,融資金額大部分位於2000萬元-6000萬元這一區間,而在這之中,沒有國內醫療VR企業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醫療VR,我們為什麼認為會在2020年復甦?

2019年1月至今VR行業融資數據(數據來源於動脈橙數據庫)

此外,這些融資大都集中在醫療培訓、精神疾病治療等領域,唯一的器械類產品來源於HaptX開發的體感手套,在硬件方面,頭盔市場近乎壟斷的格局讓初創企業難以涉足,初創企業更多是在大品牌VR頭盔基礎上或者生態中做內容開發。

好在VR的應用場景足夠廣泛,尤其是在精神類疾病領域,這裡有許多內容、許多機會等待創業公司前去補足。畢竟,在生態成熟後,如何打造內容的品質,如何構建對應的付費模式,或許是VR走出困境的關鍵所在。


總結


總的來說,從今年年初的展會形勢看,僅憑新奇便讓市場買單的階段已經離VR而去,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投資人,都將進一步考慮VR的實用性,特別是在醫療培訓領域,今年出現了更多、更成熟的公司。

但是,即便是絕大多數人都相信虛擬現實將在未來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種通用技術,但是未來有多遠?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所以,如張強醫生所說,如今的VR研發非常燒錢,這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那麼轉折點在哪裡?回憶卷積網絡算法誕生至今近50年,終因算力的發展突然改變世界。也許,如同AI領域的發展路徑一樣,我們會在不經意間救贖V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