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什麼?這位父親提出這4點, 發人深省……

立足常州,為您推薦最新的家庭教育資訊與最熱的學習方法!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什麼?這位父親提出這4點, 發人深省……

你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育兒手冊汗牛充棟、多如牛毛。有人認同積極引導,有人順其自然,很多觀點相互矛盾,我無意介入這一問題的辯論,因為教育目標取決於父母的價值觀,而一個人很難改變另一個人的價值觀,即 “什麼對他是重要的”?比如財富、名聲、自由、親情、愛情、權力等等……

我所談及的理念和方法,是基於以下目標,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健康、樂觀、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剩下的得靠他自己。這幾項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其它的是衍生問題或者對我不重要。

如果你一定要培養孩子上哈佛耶魯,長大要當大官大款名人,要找歐洲貴族聯姻,那這篇文章會浪費你的時間。

鋪墊半天,進入正題——

我們同孩子親密接觸的時間,從他們出生算,到十五六歲,這是為人父母影響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時間窗口。再以後,孩子們會對外部世界和他們的戀人更感興趣。

我碰到過不少父母,同他們青春期或成年孩子無法交流,甚至有年老的父母突然試圖同其子女建立親暱的關係,讓其成年子女毛骨悚然。大多因為,機會窗口錯過,修復起來格外困難。所以,我時常提醒自己這個時間窗口,有助於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性格

我一直相信性格決定命運。技能、智商、知識都排在後面。

我們沒有必要也無可能把桔子改造成蘋果,但無論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都可以培養自信、樂觀、和麵對挫折的堅韌。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有安全感,是自信的起點。

我非常喜歡一本書,叫 Unconditional Parenting ,推薦給願意深究的朋友。性格包括他的品行和內在價值,重要的是,孩子長大之後,無需在他人眼中才能找自己存在價值。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什麼?這位父親提出這4點, 發人深省……

樂觀很重要,可以在別人看不到機會之處看到希望,在面對挫折時不會輕言放棄。

性格的影響常在無聲之中。曾經見過一個德國母親帶二三歲的孩子,小朋友走路啪嗒摔倒,趴在地上要哭,母親站著沒動,微笑鼓勵她自己站起來,孩子費力爬起來又笑嘻嘻往前晃。我見過在相似情形下,很多其他父母驚惶失措跑過去,又摟又抱又哄,孩子反而開始嚎啕大哭。性格,是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形成的。

鼓勵孩子,是影響性格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表揚孩子努力,他會認為,能否做好一件事,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掌握之中。聰明孩子為保持看起來聰明,躲避風險避免出醜,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而且,不要輕易拿孩子去和別的孩子攀比,激勵孩子比過他人,貌似增加動力,但有後果。攀比式表揚,孩子可能只在乎相對地位,而非把掌握某種能力作為目標,只要做得比別人好,他即失去對工作的內在樂趣,不願持續學習和尋找挑戰。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什麼?這位父親提出這4點, 發人深省……

不要剝奪孩子試錯的機會

性格健康是最重要的,對我而言,下一個就是技能,遠比知識重要。所有技能中,學習能力最為重要,這是我們一生中最可持續的競爭力。

我家孩子小時在倫敦同英國孩子玩,小朋友爭相把沙子往嘴裡塞。英國媽媽說,讓他們往嘴裡吃一次,下回就知道不好吃,會改掉。孩子不到兩歲即上蒙臺梭利幼兒園,那裡所有餐具是瓷器而非塑料。老師說打碎一次,就能從後果中學習小心。

還有一個例子,孩子小時對廚房的燙手東西充滿好奇心總要伸手去抓,大人怎麼也攔不住。於是有一天,我決定邀請他,伸手摸了一下餐桌中間的熱湯碗,他此後即提高了警惕,總是繞道走。有些經驗,不能被父母的結論替代。

在這個問題上,多說兩句,“富不過三代”是個高度相關的話題。它絕非只是中國問題。

按理說富家子弟佔盡優勢,有錢、有關係、上最好的學校,不應該出現這種幾代而衰的情形,應該子子孫孫無窮盡才合邏輯,但現實並非如此。我的觀察,恰恰是處處有人提供便捷徑,他們中大多人,被剝奪了試錯的過程,缺乏對常識的理解,從而漸漸失去對這個世界基本的判斷力。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什麼?這位父親提出這4點, 發人深省……

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為人父母的責任之一,是幫助孩子發現自身的天賦和潛能,而非把父母一廂情願的夢想強加給孩子。那些在父母的逼迫之下功成名就的例子,有,但鳳毛麟角,他們的背後,有數以萬計的傷痕累累被毀掉的孩子。拿孩子去做一個大概率會失敗的事情,恐怕非明智選擇。

同情和理解對小朋友很重要。小孩子因不能準確表達感受而常有挫折感,他們的小小內心也是一個驚濤駭浪的世界。父母應先試圖理解孩子,再尋求被孩子理解,然後講道理。第一步總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已經瞭解他的挫折、悲傷、鬱悶,確認這一步是避免雞對鴨講的基礎。然後確認孩子的需求是什麼,最後一步才開始講道理。

自信心和獨立判斷能力,來源於每天的日常生活的點滴。我的辦法是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告訴他,十八歲後他自己單獨做決定,十八歲前父母做最後決定,他可以參與討論,講道理,提要求,不用畏懼挑戰父母的觀點。我小心不用“聽話”要求我家小朋友。

孩子未來,是個很大的話題,需要父母幫助思考。最佳選擇是三個圓交匯重疊處,第一個圓讓他寫滿「我最喜歡的」,第二個圓寫滿「我最擅長的」,第三個圓寫滿「社會的機會」。

這遠非看上去那麼簡單,需長期思考,且隨時間在變化。孩子在一生中,有很多次選擇,遺憾的是,今天這個社會,多數人既不知自己喜歡什麼,也不知自己擅長什麼,但都在追逐社會熱門。所以,滿大街都是不快樂的人。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什麼?這位父親提出這4點, 發人深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