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再現大規模疫情可能性很小

2020-04-27 08:44

環球時報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本報赴武漢特派記者   郭媛丹

曾人滿為患的金銀潭醫院如今變得安靜,消殺完成後將開門就疹。郭媛丹 攝

張定宇一直戰鬥在抗疫第一線。

“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6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米鋒通報了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作為武漢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最先打響抗疫之戰的金銀潭醫院被喻為“風暴之眼”。目前金銀潭醫院正在進行消殺工作,不久後將開門就診。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武漢再次發生大規模疫情可能性很小,但醫院會在“清零”后辟出病區,準備好繼續收治零散的新冠肺炎病例。

這種傳染病不會常態化

金銀潭醫院從2019 年12月27日接收首批新冠肺炎患者開始,一直奮戰在疫情一線。張定宇介紹說,包括9名醫護人員在內,金銀潭醫院在疫情期間一共有21名員工被感染,目前全部康復。

金銀潭醫院目前為止還沒有開始收治其他病患。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之後,醫院先要進行消殺工作,然後開始收治其他傳染病人。“我們會設置一兩個病區收治零散的新冠肺炎病例,各病區會按部就班開展正常醫療活動。”張定宇表示,作為一家傳染病醫院,新冠肺炎病例的存在不會干擾到醫院的正常工作。“醫院病區是分開的,每層樓隔離著結核病、肝炎等不同傳染病患者。”

對於武漢解封后的疫情發展,張定宇認為,“如果按照當前防控措施堅持下去,武漢再次發生大規模疫情的可能性很小,只會有一些散發病例或者少量聚集性病例。”張定宇認為,新冠肺炎是人類史上一次罕見的傳染病疫情,如果防控得當,不會轉為常態化。他表示,傳染病目前不是威脅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只是因為此次感染人數比較多,加上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所以導致全球性的恐慌。張定宇相信,類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大規模傳染病“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是第一次,也肯定是最後一次。這種規模的傳染病基本上是一兩百年才暴發一次。”但他同時警告說,中等規模的傳染病,比如2009年H1N1禽流感、2017年H7N9禽流感等,每隔三五年,甚至一兩年就會冒出來。

及時送檢樣本是關鍵

早在2019年12月27日,武漢同濟醫院一名病人就轉院到金銀潭醫院,隨後湖北省新華醫院也轉來7名類似症狀患者,他們都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張定宇迅速決定對患者進行肺泡灌洗,採集樣本送至東西湖疾控中心和武漢病毒所進行檢測。金銀潭醫院及時送檢樣本為後續檢測報告的結論形成以及關閉華南海鮮市場的決策提供了依據,避免了更多感染病例的發生。

張定宇是如何在第一時間做出這樣的正確措施?他將原因歸於“已經有其他醫院做出提示”。第一個提示是武漢市中心醫院此前已經兩次採集肺泡灌洗液,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後,通過基因序列得出初步結論“是和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新華醫院當時也對類似病症的7名患者做了咽拭子檢測,但沒能檢測到病原體。張定宇認為這是第二個提示,對比兩家醫院不同的檢測結果,他和院內專家經過分析判斷,決定用肺泡灌洗進行樣本採集。

在疫情暴發的早期階段,張定宇曾在動員大會上當眾落淚。張定宇回憶說,“當時危重病人急劇增加,不停有病人死亡,醫護人員很無奈、很無助。”

4個月過去了,張定宇認為,這種恐懼在相當長時間裡不會再有。“這源於後期我們採取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危重病人救治方法多起來,救治成功率高起來,而且危重病人數量在不斷下降”。張定宇表示,這種策略和措施不是某個救治方法,而是一整套解決方案。“包括封城的策略、設置方艙醫院的措施,對危重症的救治方案以及國家政策層面上的援助。”雖然金銀潭醫院未來還將擔負接收病人的重任,但現在張定宇心態很淡定。“即便在最無助時我們也是有力量、有信心的,不然不可能撐下來。這是對國家,對醫護人員的信心,相信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

戰勝疫情的決定性因素

張定宇說,在疫情暴發初期,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處於短缺狀態。從解放軍、上海醫療隊進駐開始,共有十幾支醫療隊對金銀潭醫院提供援助。對於這些援助力量,張定宇用兩個詞回應:“感動”和“感謝”。“解放軍和其他省市醫療隊主動申請來支援武漢,毫不猶豫地衝進來,‘逆行者’真的是非常棒的描述。”

疫情期間,張定宇隱瞞了自己身患漸凍症的消息在一線工作。談起自己的病症時,他非常平淡,“這是慢性病,不過現在有人告訴我這個病有可能突然加速。”除了走路有點跛行,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張定宇是一個病人,他也從來沒覺得自己是病人。“生病是很私人的事情,我沒有和上級組織彙報。因為病情嚴重了就不能工作,我必須抓緊把手裡的工作做完。”

4月10日,湖北省委組織部擬提拔重用4名在疫情防控中表現優秀、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幹部,張定宇就是其中之一。張定宇曾前往阿爾及利亞醫療隊援助工作兩年,參與過汶川地震救災,他還是湖北省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在巴基斯坦參加過醫療項目。張定宇表示,醫護人員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可以感到愉悅,但在疫情面前,他更為深刻地感受到國家強有力的動員機制,這才是戰勝疫情的決定性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