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与侦探共有的优良品质:不为假相所骗,不为利益所诱

古代的刑侦手段有限,如何找到凶手,揭开案件真相,需要的智慧,比现在要多。有两点,是一个优秀侦探,也是一个优秀干部所应共有的品质,一是不为假相所骗,二是不为利益所诱。

三国时期魏国,有位名人叫胡质,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侦探的素质,必须细心认真,不为假相所骗

胡质,字文德,寿春人,今天安徽省寿县人士。

胡质年轻的时候,与蒋济、朱绩齐名,在长江、淮河一带很有名气,在州郡任职。

寿春,属于扬州的州治所在。蒋济是188年生人,以此来推断,胡质应该和他是同龄人,是位八零后。

后来蒋济任别驾,出使见曹操。曹操问:“胡敏年岁较大,应该儿子和孙子吧?”

这个时间,是209年。蒋济任的是扬州别驾。别驾,相当于州长一职,权力比较大,仅次于刺史。刺史在外面坐车,有专门的车辆。别驾呢,也享有专车的特权,所以叫别驾。

那么,曹操怎么知道胡敏的呢?

胡敏,是曹操的老相识。这个老相识,应该是曹操年轻时的朋友。曹操生于155年,胡敏应该和他差不多大。

蒋济回答说:“胡敏有个儿子叫胡质,处理大问题不如他的父亲,但处理细小事情心细超过父亲。”所谓大问题,就是谋略,对事情方向性的预判。

于是曹操召任胡质为顿丘令,顿丘是今天河北馆陶县。

曹操曾强当过顿丘县的县令。当时曹操才20岁,他当洛阳北部尉之后,升官当的顿丘令。

把胡质放到自己曾经任过职的地方当官,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考验。因为做得怎么样,曹操能够通过多渠道来了解。

顿丘县里有个叫郭政的人,他与自己的堂妹不正当男女关系。堂妹的老公叫程他,发现了他俩的问题。郭政和堂妹一起,一不做二不休,杀害了程他。

案发后,郭政和其堂妹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关到监狱。

有个冯谅的郡吏,被牵扯到此案中,也被关在监狱,作证人。

郭政和堂妹忍受拷打,死咬牙关,拒不承认罪行。

但是,冯谅性格软弱,却没能忍受拷打,只能承认自己有罪,诬陷自己。为了不再受酷刑折磨,承认是他自己杀了程他。

这样,无罪的人变成有罪,而将被判处。而有罪的人,却逃脱了。

胡质到任后,翻阅案卷时,却发现其中有问题,决定重新审理该案。他细致观察当事人的神情,发现有异,重新审理,追究根底,终于水落石出,将有罪之人绳之以法,将无罪之人释放,人们无不称服。


良臣与侦探共有的优良品质:不为假相所骗,不为利益所诱

胡质画像

从常理中寻找答案,再破疑案

黄初年间,大概是220年以后,胡质转任吏部郎、常山太守,后迁任东莞太守。

东莞郡,属于徐州管辖。

胡质当太守时,有名士人叫卢显,被人杀害。凶手逃脱。

胡质调查后,说:“这个人似乎没有仇人,只有一个年轻的妻子,因为这而死吗?”

按现在破案的逻辑,是寻找作案动机。

卢显其人,不能无缘无故被杀。杀人之人,总有作案动机。是图财,还是报仇,还是图色,还是泄愤,总得有一条。

从胡质的判断,这个卢显应该家无余财,平日与人和善,并无仇人。

那么,只剩下一条,卢显家有年少美妻。这给他带来杀生之祸。

于是,胡质逐一召见与卢显相邻近居住的年少之人。

问到书吏李若,发现他气色不对。

于是胡质追究到底,李若心里有鬼,经不住不断追问,却又不能自圆其说,只得自首,受到惩罚。

当然,这是胡质遇到自控能力比较差的人。如果他遇到像上一个案件郭政那样的人,狡猾而能忍受痛苦,不怕折磨,那么,这个案件也不好破。

或许,胡质就要从别的地方来突破。比如,从卢显的邻居那里,收集平日来往人的行踪。

而这,肯定也能把李若找出来。

此案,还有一处弱点,就是卢显的年少美妻。只要多加关注,收集她的信息,也能找到问题所在,也能发觉异常所在。

胡质当太守时,每每得到朝廷赏赐,都分给众人,从不收藏家中。不爱财,这一点是历史上良臣的共同特点。只要一爱财,就会失去客观公正的判断,就会被利益所绑架。文官不爱财,就成为历史吏治的关键所在。不过,不爱财的官吏,必须能保证其体面地活着,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胡质在郡任职九年,吏民安居乐业,将士恭敬从命。这里面,有强大的以身作则效应。

强大的同理心,让他不为利益所诱

胡质当扬州治中时,遇到一个好事,却被他推了。

治中,州里高官之一,相当于副州长。

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矛盾,张辽想换个护军。

张辽找到扬州刺史温恢,请胡质出来给他当幕僚,胡质用身体有病推托。

张辽对胡质说:“我有心请你出来做官,你为什么辜负我的厚意呢?”

胡质说:“古人朋友之间交往,必须建立相互信任,看他索取很多,但仍相信他是一个不贪的;看他临阵脱逃,仍能相信他不是怯弱之人,听说流言而不为所动,这样的交情才可以长久啊!武周身为雅洁之士。以前您对他赞不绝口,而今只为一点小事,就酿成矛盾,非要让他离开。我胡质是一个才能浅薄的人,怎么能始终得到您的信任呢?因此我不愿意就职。”

胡质的坦白和理性,让张辽很受感动,他回头与武周重归于好。

这件事,一方面说明胡质看问题看到本质,他了解到张辽为什么请他出任幕僚的原因,更了解到张辽和武周的矛盾所在,只是意气而已,并无核心差异。另一方面,说明张辽识大体,能接受批评,胡质点出问题之后,能放大胸怀,做到和而不同。


良臣与侦探共有的优良品质:不为假相所骗,不为利益所诱

胡质画像

判定合理,增援樊城,大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后来,胡质升官当了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封号,赐爵关内侯。

正始二年(241年),东吴将领朱然围攻樊城。樊城属于荆州辖区,作为刺史,胡质率轻兵增援樊城。

很多人都认为,吴军兵多,不宜率兵进逼。这种判定,属于自保式。因为是轻兵而来,这样做,对自己最有利。

但是,这样对大局不利。

胡质说:“樊城地势低下,兵力又少,这个时候,应当进军给予外援,否则,樊城就危险了。”

于是胡质率兵到围城的吴兵外围,稳定了城内人心。

将大局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无疑是一种优良品质。

不久太傅司马懿率兵解围。

此后,胡质又迁任东征将军,假节都督青州、徐州诸军事。

胡质对内鼓励农耕,令粮仓有多年的储藏。他设置东征台,一方面用作耕作,另一面则用作军事驻防。又挖通州内各郡的河渠,方便船只航行,严防东吴攻击。

多措并举之下,沿海则一片安定。

不留余财,甘做良臣,摆脱利诱一辈子


良臣与侦探共有的优良品质:不为假相所骗,不为利益所诱

胡质画像


胡质喜欢深思,性格沉稳,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因此得到他人的爱戴。

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

这需要经常能换位思考,体谅他人。

嘉平二年(250年)去世。胡质家里没有什么财产,只有皇帝所赐衣物和书厨。有关官吏把这些情况报告给朝廷,追封他为阳陵亭侯,食邑百户。谥号贞侯。由其子胡威继承爵位。

嘉平六年(254年)朝廷下诏追思并褒奖徐邈、胡质和田豫清正节俭的行为,赐三人家室二千斛谷和三十万钱,并布告天下。

好侦探和良臣都难得,难得在于守住内心,求其真,求其实,求其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