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媽媽付出越多,越容易招孩子討厭?尤其是這類媽媽

我有位好朋友,性格非常要強,生了孩子後,不想當全職媽媽,一直在努力的平衡家庭和事業。

例如從生下孩子開始,她就堅持每天用小本子記錄孩子的喝奶時間,拉屎的時間,狀態,孩子每天的狀況,等等,非常精細。

上班後,她沒辦法時刻監控,就要求婆婆每天也必須仔細記錄孩子輔食、拉屎的時間,但婆婆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再加上帶孩子實在太累,根本就沒時間,所以常常忘記。為此,她沒少跟婆婆吵架,下班一回家就嚴格查看寶寶生活記錄表,婆婆忘了的立馬補上,然後自己還不辭辛苦的給孩子講故事,做輔食,做早教……

可孩子並不領她的情,甚至跟自己爸爸說一點也不喜歡媽媽,討厭媽媽。

朋友很崩潰,沒想到自己辛苦的付出卻得到這樣的結果。

其實說實話,對於孩子來說,完全犧牲掉自己的媽媽真的未必是最好的媽媽,因為這樣的媽媽容易把自己的犧牲反饋到孩子身上,最長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為了你怎樣怎樣,你還不聽話”。

而長期在這種壓力下成長的孩子,會很煩躁,產生很大的負罪感,尤其是某些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這種心理壓力就會更大,最終要麼自暴自棄,要麼叛逆,要麼強烈的自卑。

其實,對新時代的媽媽來說,找個忙裡偷閒的週末,不帶孩子、不帶老公,穿上壓箱底的大長裙和高跟鞋,去某個角落來一場致青春式的行走、嬉鬧和夜聊……擺脫固化的生活模式,是對自己的一種刷新和補給, 同時,也能讓親子關係在短暫分離中,既更加親密又相互獨立。

為啥媽媽付出越多,越容易招孩子討厭?尤其是這類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