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堅定文化自信提振偉大中國精神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躬身踐行,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巨大優勢。中國精神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全方位體現文化自信。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自信與中國精神從形式到內容都互相作用、密不可分。文化自信提振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支撐文化自信,兩者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新時代,特別需要用文化自信提振偉大中國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中國精神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理想信念,具有崇高的價值追求,可謂文化自信源於“古”成於“今”。在中華文明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中,文化自信為我們在跌宕起伏的洪流中開闢精神高地,啟迪指引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等滋養了古今中國人的思想世界,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中國傳統文化不斷與世界先進文化碰觸、融合,並賦予其中華民族獨特的時代精神底色,創造出更具包容性、多樣性、世界性的優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在革命、建設與改革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

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共同依託、共同傳承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財富,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內在力量和內生動力。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中國精神穿越千年跌宕起伏,越過高山、跨過江海,承襲了血脈,傳承了大愛,傳遞了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首度將文化自信置於國家發展戰略高度,賦予文化新的歷史使命,把文化自信與提振民族精神緊密聯繫起來。新時代,特別需要用文化自信提振中國精神,以中國精神支撐鍛造文化自信,共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

文化自信是新時代提振中國精神的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繁榮昌盛必不可少的精神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根基,以文化自信凝聚起全民族的價值共識,必將為提振中國精神、實現民族復興,提供豐厚滋養和持久不斷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提振中國精神的力量源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為條件,提振民族士氣、鼓舞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與魂,不僅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階層、各個方面緊密相連,而且已經形成了穩固、獨特的精神支撐架構。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等文脈都在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精神支撐。中華文明五千年來綿延不絕,名人輩出,成果豐碩,這是絕無僅有的世界奇蹟,為中國精神、民族精神提供了綿延不竭的力量源泉。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獨特思想與精神風貌的文化,蘊藏著極其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它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發展的直接來源。在革命戰爭年代創造的以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為主要內容的革命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昇華,成為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文化自信的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結著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代表著時代前進的方向,是當代中國人鮮明的精神標識和精神力量,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塑造的忠誠於黨和國家的精神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美好願景,已經成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搶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中國精神傳承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密碼”。這些精神凝結著優秀的價值觀、人文精神和核心理念,展示著中國人的精氣神,是中國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卓越代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重要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精神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體現中國精神,實現了國家精神、社會精神和個人精神的統一,對中國精神的培育和弘揚發揮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文化自信的全過程,就能夠在堅定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提振中國精神,最終轉化為昂然奮進的強大中國力量。這種力量成為推動發展的不竭之源,必將實現文化自信永恆的目標——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文化自信是為民族鑄魂、提振中國精神的制勝法寶。文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後提出的又一時代課題。之所以提出文化自信,不僅因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地位,更因為我們有文化自信的底氣。這種底氣來自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前啟後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沛富饒的多種文化形式和內核孕育涵養著中國精神,可以說,沒有這些文化,中國精神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文化自信源自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建立後,都要面臨道路、理論和制度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是當代中國政治實踐與經濟實踐的現實表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水乳交融,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文化自信源自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同時又使中國理論更具理性、中國道路更具規律性、中國製度更具保障性。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撐。道路的選擇事關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需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發揮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以文化自信夯實道路自信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理論只有植根於文化的土壤,才能返本開新、創新發展,具有旺盛生命力;只有浸潤於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激發和彰顯理論自信,才能有效引領思想、凝聚共識、指引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作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蘊含著先進文化的內核。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我們黨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繁重任務,必須以強大的文化自信底氣凝聚道路自信、培育理論自信、堅定製度自信。

湖北武漢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後,中國強大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震撼了世界。黨中央迅速調派各省醫療隊伍馳援武漢,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緊急調派物資、加快復工復產……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凝聚力、行動力,展示了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充分彰顯了中國的制度優勢,讓我們對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充滿信心。

弘揚中國精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內生動力

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內在原因,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承載著獨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中國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國精神的主幹,也是理解、闡釋中國精神的兩大支柱。

中國精神為中國道路提供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文化與國運興衰的關係。他說,經濟總量無論是世界第二還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夠鞏固住我們的政權。經濟發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國家能夠稱為強大嗎?經濟無論多麼發達,如果沒有文化的先進,就不可能有國家的強盛。培育和弘揚中國精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內生動力,文化自信孕育涵養中國精神,二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首先,培育和弘揚中國精神,是豐富中國精神時代內涵的需要,有助於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中國精神博大精深,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資源,馬克思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論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理論自覺。中國精神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和研究的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論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精神的時代內涵必將進一步豐富起來。在新時代的中國,中國精神就是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式來展現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從國家層面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反映了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目標;從社會層面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價值取向;從個人層面提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反映了為社會主義公民廣泛認同的共識價值,是公民的基本倫理和道德底線。“三位一體”的價值理念、道德標準,立起了文化自信的“四梁八柱”,夯實了文化自信的根基,正是當代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生動表現。

其次,培育和弘揚中國精神,是深入挖掘中國精神時代價值的必然要求,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和動力。中國精神涵蓋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團結奮鬥,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的不懈抗爭,是中國改革開放敢闖敢幹、艱苦奮鬥、銳意進取、無私奉獻的奮鬥精神,是新時代中國凝心聚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論述:“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必須清醒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會敲鑼打鼓、一帆風順地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無數艱難險阻。因此,需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從而為中國人民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提供精神指引,挖掘中國精神時代價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才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供精神力量。

第三,培育和弘揚中國精神,是拓展中國精神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有助於文化自信的世界性。中國崛起、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奇蹟,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蘊含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強大力量。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一方面用中國精神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實踐,用文化自信引領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另一方面,在紮實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的優勢,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任何一種發展道路都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中國曾經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的貢獻,並將繼續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這種充分而堅定的文化自信,本身就包含了對自身文化傳統和文化現實的認同與信任,也包含對世界其他一切先進文化的借鑑和汲取,是新時代中國精神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大力弘揚與彰顯。這種文化自信也是世界性的。中國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同時也努力為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不僅有經濟、政治層面的,也包含文化、觀念層面。而中國精神,正是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關鍵內核。只有構築起強大的中國精神和文化自信,才有能力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文化自信的國家和人民,對自身的文化越是自信,越會積極地與其他文明平等開展交流對話,積極接納一切文明的優秀成果,並把自己在文化創造創新中取得的成果奉獻給世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續十多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都在30%以上,“中國技術”“中國方案”“中國經驗”乃至“中國標準”正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精神,大力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增強世界人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中國的文化自信和責任擔當正在為世界做出越來越重要的貢獻。

(本文刊載於2020年第8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許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