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为什么读过的书总是记不住,隔一段时间再看就像是读一本新书一样?”“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的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餐桌上,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聊,问最近都干了些什么?我骄傲地回答:“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看书。”“那最近都看了什么呢?和我们说一说呗。”“这个,让我想想……有点想不起来了(此处大写的尴尬)。”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不想每天把时间花费在看剧、聚餐上,想通过阅读来改变自己。但是对待阅读这件事,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

面对这些困惑,有人很淡然地解释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一开始,我对这些话深信不疑,坦然地接受着自己边读书边遗忘的状态。妄想着我读过的书已经融入了我的气质当中。

但是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发现这种说法简直就是胡扯。因为如果你连自己读了什么都记不住,你压根就没法学到新知识,更不可能有行动上的改变。照照镜子,发现自己还是原来的那个土肥圆。

不得不承认,大部分人的阅读都是无效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日本的奥野宣之写了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他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阅读的基本目标:“读完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围绕着这一目标,他提出了一种“超实用的笔记读书法”。

奥野宣之的笔记读书法强调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也许有人会说,“读书笔记谁不会啊,我读小学就开始写读书笔记了。”其实,作者所谓的读书笔记,有别于我们传统的读书笔记。

从小,老师和家长就教育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我们养成了课堂上做笔记的习惯,看书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我们平时所说的读书笔记,大多指的就是这种摘抄本。

奥野宣之的读书笔记就厉害了,它把读书相关的信息都记入同一本笔记当中,包含选书、购书、读书、记录以及活用五个步骤。有点像一盘水果沙拉。这样的读书方法,也叫做“一元化笔记读书法”。

乍一看,可能觉得什么都往一本笔记本里记会显得很杂乱,其实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笔记本使用的频率,降低了记笔记的难度。回想自己,如果看完一本书,才写一次读书笔记,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就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呢。

奥野宣之用他独创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管理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进行记录。他是一元化笔记读书法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他把他的阅读方法总结出来,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重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真正学会有效阅读一本书。

接下来,我将会根据“一元化笔记读书法”的五个步骤,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带领大家来学习书中的精华。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01 选好书,让你的读书事半功倍

有句话说得好:“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这句话告诉我们选书的重要性。“读一本坏书浪费的不仅是读这本书的时间和金钱,还让你失去了遇见另一本好书的机会。”

有时候,我们读的可能不是一本坏书,但却是你当下不需要或者不感兴趣的,我们也说选书不当。那怎么样选书才能省时高效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

正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作者的“一元化笔记阅读法”把选书环节也记录到了同一本笔记本当中。作者认为,生活中的所看、所闻和所感都可以记在笔记本里,作为日后选书的重要来源。而且根据这种方法选出的书,恰恰是我们最需要、最感兴趣的书。

比如,我最近看了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我可能就会想去看看它的同名小说。又比如说,我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很多工作不能高效完成,于是我就会想去看看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甚至,你在浏览网站、微博时,看到别人推荐的好书都可以记录在笔记本里。

我们选书,除了来自生活中的灵感乍现,还可以通过“枢纽书”来找到能够帮助自己的书。什么是枢纽书?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可以不断引领我们找到其他书的书”。

比如,我在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看到书里引用了詹姆斯·韦伯·扬写的《创意的生成》里面的一段话,我觉得这段话很有道理,我就会把这本书记在笔记本里。那么此时,《如何有效一本书》就是“枢纽书”,它让我找到了我想看的其它书。还有的“枢纽书”后面还会附上参考文献,这也是我们选好书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时候看豆瓣或者一些公众号的书评,也能让我们找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书。

选好书是读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好像在跑步比赛中选对了赛道,在求知路上选对了导师。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02 巧用购书清单,省钱省时间

一到周末,我喜欢去图书馆和书店逛逛。徜徉在一排排书架中间,既让我觉得心安,又觉得迷茫。心安是因为我知道我来这里是为了自我提升,迷茫是因为,在浩如烟海的书海当中,我不知道看哪本。

拿起一本书,翻了一会,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又放了回去。这本书瞅瞅,那本书看看,要离开了,才发现自己好像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逛街的时候,路过一家书店,想着去里面买几本书回去看看。一进到书店就被里面畅销书区那些有趣的书名和封面吸引住了,最后买了一本“看起来还不错”的书。

这样的场景你们是否很熟悉呢?没有目的地去买书,就容易被其他的诱惑牵着走,到头来,既费钱又费时间。

为了使购书过程更加省时高效,在选书和买书之间,还需要一份“购书清单”。我们上面说过,要在笔记本中记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内容。我们后续还需要把散落在笔记本各个角落中的书名整理成一份“购书清单”。

为了方便购书,购书清单要包含三类信息: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我习惯把购书清单记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如果你要买的书籍多得记不下来,作者建议把购书清单打印出来,贴在笔记本上。

列购书清单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培养自己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有了购书清单,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了。“去书店以后要做的事情很简单:翻开目标书籍。决定要不要买。这就是购书的确认工序。”

现在很多人喜欢网上买书,或者看电子书,我也不例外。但是作者建议,如果要网上买书,最好“购买内容已知的书”。“所谓‘内容已知‘,是指读过这套丛书之前出版的几本,或者曾经在书店翻看过该书,或者该书是人尽皆知的名著或经典作品,或者自己曾经多次读过作者出版的其他作品。”

有了购书清单,买书不再是一件盲目的事情。它还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和金钱。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03 带着目的去读书,想不记住都难

读书和记录环节是本书着墨最多的部分,同时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我知道读完书后要写读书笔记,因此,我读书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书中值得我摘录的地方。有可能是一两句打动我的金句,也有可能是拓展我认知的论述。我还会思考这样句子怎样和我的生活联系起来,我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带着记读书笔记的目标去读书,我还会无意识有技巧地精读和略读。为了快速找到让自己心动的部分,那些我觉得不重要的内容就会一扫而过,如果一旦遇到值得摘抄的部分我就会放慢速度,细心琢磨,直到了解了意思为止。这样,我读书的速度整体上来了,而且对重要的内容也有了更深的印象。

“读书”这个环节是一元化笔记读书法中,唯一不需要用到笔记本的地方。它只需我们边阅读边简单地做记号。

阅读做记号有3个步骤: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角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喜欢边读边划线。书读完后线倒是划了不少,但没有一句记得住。这就是所谓的“贪多嚼不烂”吧。这本书推荐的做记号方法,不仅能筛选出那些真正值得摘抄的句子,还在不知不觉中把一些重要的内容读了三遍。这样,想不记住都难。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04 用记录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上文提到的做记号的方法,让我们成功地筛选出了让自己心动的句子或段落。很多人读书进行到这个部分,可能就觉得完成了阅读任务。但是如果想实现有效地阅读,我们少不了记录这个环节。

需要再次强调一下,这里的“记录”≠摘抄。摘抄只是简单地把知识从书中搬到笔记本当中,而“记录”除了摘抄,更重要的是要加上自己的评论和感想。

“记录”环节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重点内容,也是一元化笔记读书法的核心。怎样有效地记录呢?书中介绍了一种有趣的记录方法——“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我觉得很特别。“之所以把这种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即葱段金枪鱼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包含以下信息:
1.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2.书名
3.作者名
4.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5.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为了更好地区分摘抄和评论部分,作者想了一个用符号区分的方法。“摘抄部分用‘○’表示,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
 

通过记录,书上闪烁的思想,发光的金句,将会变成我们的精神财富。在需要创作时,我们就从笔记本,这个思想的仓库中撷取思想的火花。

读书时获得的感想也会成为日后原创思考的源泉。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05 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奥野宣之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把“购书清单”比喻成购买食材,把“写读书笔记”比喻成洗菜切菜,把“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比喻成开火炒菜。这一巧妙的比喻强调了思想输出的重要性。

输出可以倒逼输入,输入了也要坚持输出,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就好比菜备得再丰盛,如果不去加工,就永远只能是食材。

其实我们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输出,写书评、拆书稿等就是进一步地输出了,会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写好的读书笔记也不要束之高阁,我们应该养成定时重读笔记的习惯。每次重读笔记,就是一次对已有知识再次咀嚼的过程。用现在的经验经历去重看过去的笔记,会让我们产生新的思考,实现思想的升华。

作者简介:Lily向上,游走在传统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小学教师,致力于中西合璧教育的探索。热爱教育,喜欢阅读。我会不定期分享我的教育心得以及各种小知识。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点赞。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和我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