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城市“智”理

疫情期間,數字化管理、線上經濟、在線消費等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它就像是催化劑,促進城市“智”理向前推進。

例如,復工復產復課後,我省研發八閩健康碼、境外入閩人員健康碼等,便於健康狀況上報。為滿足企業的配送需求,漳州推出“我@你”公共物流配送信息平臺。漳州“商務復工e網幫”平臺則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無接觸式的便捷政務服務。另外,南靖縣、高新區搭建“集中網上籤約系統雲平臺”,讓機械製造、物流商貿城、醫藥生物等一大批優質項目踏“雲”而至。

特殊時期,除各類APP平臺外,許多部門採用微信群或遠程辦公系統進行高效協作,既有效做好防控,又降低溝通成本,也讓更大範圍的協作成為可能。

遠程協作還帶來一個變化:社會服務精細化。

如,排查外地返鄉人員,各地主要靠三種方式完成:

第一種是依靠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走“包產到戶”的思路。社區成立若干個工作組,組裡有機關負責人、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挨家挨戶詢問住戶情況。

第二種是通過電話批量篩查摸排重點人群的健康情況。

第三種就是社區的數字化精細服務。龍文依託“夥伴雲”技術平臺,開發上線“新冠肺炎防控信息”填報小程序。用數字化的手段,社區的管理者可以清楚知道各企業、各社區的具體情況,尤其是民生情況。比方說,某家有個老人連續幾天沒出門,社區管理者就會通過APP摸排到信息,主動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忙。

此外,薌城、龍海、平和等縣市區採用紅外熱成像雲臺航拍機,讓其飛入小區對住戶進行體溫數據採集。

如此看來,數字化精細服務實現了三個目標:一是對大部分正常人的零干擾;二是不再無差別覆蓋人群,疫情防控成本降低了;三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總之,不管是遠程辦公,還是數據採集、數據排查,這些數字工具本質上都是讓人和信息、社會治理之間的關係更緊密,讓人們的生活更簡捷方便。它不只是疫情期間的短期現象,而且是大勢所趨、長期機遇。人工智能企業若能踏踏實實打磨技術,便能在城市“智”理中找到一片藍海。

不過,人工智能產品的便利性與個人隱私之間,像個蹺蹺板,要享受便捷的服務,往往需提供更多個人信息。未來,城市還要在成本、效率以及人的隱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才能讓“智”理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