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嗎?

自殺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嗎?

(圖文無關,圖片已獲授權)

摘要:自殺永遠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當一個人面對無法承擔的痛苦,厭倦了生活中的一切時,選擇捨棄自己最寶貴的東西,這樣的行為,自私嗎?

導讀:如果各位有時間,不妨在閱讀本文之前上知乎搜索這樣一個話題,“自殺是自私不孝的行為嗎?為什麼自殺者常被認為是自私不孝?”裡面的回答我至今印象深刻,回答中不少的人都認為自殺就是自私不孝;自殺者不考慮親人的感受、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社會的磨練;自殺者父母的教育失敗等等……回答裡處處充斥著對自殺者的批判。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當一個人選擇自殺時,他將遭受何等的非議和羞辱。可是,大家真的瞭解走向自殺的人嗎?

當一個人走向自殺,他會給親人留下巨大的痛苦。因此,許多人認為自殺者的行為是自私的,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然而,這種想法純屬謬論,且對勸阻自殺行為非常有害。

事實上,很多自殺以及自殺未遂的人都會害怕自己成為身邊人的負擔。他們會存在這樣的想法:沒有我,他們會過得更好。這種想法在那些有自殺念頭、計劃以及行動的人中極為普遍。

本文作者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有時在自己處於深度壓抑、陰鬱時也會有這樣的想法。當他覺得自己情緒不佳、對家庭缺乏投入,並將因此成為妻兒的負擔時,“妻兒應該得到更好的對待”這樣的念頭便在心中油然而生。而從這樣的念頭出現到相信“自己生命的結束是妻兒的解脫”將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

幸運的是,本文作者在那些時刻,並沒有完全沉浸在壓抑負面的思考中;他仍然清楚的知道,如果他結束自己的生命,將會留下比自己想象中更多的痛苦。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自殺是給他人解脫”這樣的思維方式是扭曲的,但當處於負面情緒中時,人們很難察覺到這種邏輯的錯誤,這種情況在抑鬱症患者中也尤為常見

在某些情況下,一些考慮結束生命的人並不一定認為這樣會改善身邊人的生活,而認為自己的選擇對他人影響微乎其微當一個人很少關心自己的生活時,他也很難想象別人會關心自己。例如,他們可能認為他們的伴侶會很快離開自己,而父母也會對自己的離去置若罔聞。事實上,很多自殺的人非常憎恨自己,以至於完全意識不到別人還愛著他,關心他。在某種程度上,這些人認為自己的死就是他人的解脫。

自殺的真正原因

那麼,如果自私不能導致自殺,那麼讓人們選擇結束生命的原因是什麼呢?事實上有很多情況會導致自殺。例如,嚴重的經濟困難,人際關係問題,深深的孤獨等等。但是,有幾個因素是特別重要的:

01絕望

研究表明,對事情的好轉失去希望會大大增加自殺的風險。以下是來自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抑鬱是小偷,因為它偷走了你對未來所有的希望,當你陷入抑鬱時,你會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沒有出路。”這些絕望和無力感會讓困擾於其中的人覺得自殺是自己的唯一選擇。

02壓倒性的精神和情感上的痛苦

以下是來自於抑鬱症患者家屬的自述:“他並不是想要去死或者以死來傷害他人,他只是陷入了太多情感上的痛苦,他也只是希望這種痛苦能夠停止。”顯然,對於走向自殺的抑鬱症患者來說,他們受夠了生活的折磨,只能通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尋求解脫,結束痛苦

03相信自殺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正如前文所表述的,一個有自殺傾向的人相信: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離開這個世界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在他們看來,自己對這個世界,對身邊的人都是負擔。

就像簡單的加減算術一樣,他們把自己當成一個負值,所以去掉自己,他人就會得到正向的價值。但是,這樣的算法忽略了他們的離去會帶給別人的痛苦

如何展開關於自殺的對話

如果你擔心身邊的人會走向自殺,又很難開口與他們討論自殺的問題,那麼一下有一些小建議可以幫到你:

01選擇合適的時機

一定要選擇一個能讓雙方完全投入對話的時間,例如,非工作或者睡眠時間。並且需要預留足夠的談話時間以及溫馨舒適的空間。

02表述自己的擔心

和他們談論你觀察到的一些令你擔心的事實。例如,我注意到你最近經常一個人悶在房間裡,也不跟朋友們聯繫。這個過程要儘量實事求是,從而促使他們開誠佈公,和你分享他的近況

03避免讓他們處於被動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談論自殺這樣敏感又沉重的話題並不容易。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你的過於強勢同樣會限制自己所愛之人敞開心扉。我們要帶著愛和善意接近這些有著自殺念頭的人,讓他們卸下心防,知道我們的關心來自於愛

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有自殺念頭,請及時撥打自殺干預熱線,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相應的自殺干預熱線,如果沒打通,請耐心一些,換換號碼,多打幾次!

同時也鼓勵有自殺念頭、計劃或者行動的人們去醫院的精神科或者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尋求幫助!願各位都能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永遠都有人在關心自己!


References

[1] Beck, A. T., Brown, G., Berchick, R. J., Stewart, B. L., & Steer, R. A. (2006). Relationship between hopelessness and ultimate suicide: A replication with psychiatric outpatients. Focus, 147, 190-196.

[2] Burón, P., Jimenez-Trevino, L., Saiz, P. A., García-Portilla, M. P., Corcoran, P., Carli, V., ... & Sarchiapone, M. (2016). Reasons for attempted suicide in Europe: Prevalence, associated factors, and risk of repetition. Archives of Suicide Research, 20, 45-58.

(注:本文有對原文進行增刪。)

作者:Seth J. Gillihan Ph.D.

翻譯:腦斧、唐詩

來源:Psychology Today《Is Suicide Really a Selfish Act?》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或支持其觀點。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