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东风唤不回!推进项目建设,通城这样干

不信东风唤不回!推进项目建设,通城这样干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加速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最大限度夺回疫情造成的损失,乃当务之急。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地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干事想办法,坚持以“深实严细久”的作风和干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日起,本报推出“高质量发展在咸宁 复工复产调研行”栏目,聚焦各县市区项目建设新亮点,进一步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营造强大气场,敬请关注!

春光明媚,暖阳高照。4月9日,记者走访通城县城乡,处处呈现项目建设热潮迭起、复工复产持续升温的喜人景象。在项目工地,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建设工人正抓紧施工;在企业车间,生产设备飞速运转,新产品源源不断下线……一片生机勃勃。

“全县186个重点项目已全面复工,逐步达到正常建设水平,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县发改局局长汪向东介绍。

近段时间,通城县委县政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企业,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铆足了劲与时间赛跑,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力攻坚

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严峻形势,通城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必须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复工复产,尽快回归正常经济秩序。

“必须举全县之力,服务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通城县委书记熊亚平说。

县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工作。县政府连续2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具体事宜。熊亚平和县长刘明灯多次深入万雅国际、三赢兴、康美等省市重点项目基地,现场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项目服务“一一对应”:一个项目,一个责任单位,一个特派员,全县一盘棋。

项目管理“环环相扣”:层层督办,高位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推进。

“全县186个项目都明确了责任单位,指派了特派员实行‘一对一’包保服务,开展了日常防疫监管和复工开工每日情况调度。”县发改局副局长刘利锋说。

有问题马上办,合力攻坚。

大小工地急需砂石料。而建材企业尚未复产,部分材料无法供应。特别是碎石供应,全县只有卓诚矿业公司一家合法生产企业。特事特办,县里3月10日向市指挥部递交报告,请求协调县卓诚矿业公司复工复产。第二天,市应急管理局即派人到通城现场核查,验明各项复工准备工作,批准复工,问题迅速解决。

为了缓解项目资金问题,全县开展“金融早春行”活动,组织金融机构为企业授信,全县10家银行与169家企业授信16.8亿元。

县发改局成立四个工作专班,全天候对重点项目复工开工进行服务督办,协调解决审批难、返岗难、物流难、用工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

疫情造成交通阻隔,金融总部传媒中心项目有20多位管理人员回不来。县城发集团协调县交通部门,点对点包车服务,绕道湖南省岳阳市等周边地区,一一接回了他们。

人心齐,泰山移。全县各项目工地掀起了复工复产的热潮。

快马加鞭

把疫情耽误的工期赶回来

不信东风唤不回!推进项目建设,通城这样干

走进县开发区万雅国际跨贸港建设现场,运料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干劲十足,呈现出一派聚力攻坚、快速推动项目建设的火热场面。

不信东风唤不回!推进项目建设,通城这样干

“项目有2个标段,今天工地上有400多人施工。”项目总经理何伟介绍,3月5日复工,已经逐步达到正常施工水平。

该项目是通城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平台,县领导多次调研项目复工,以最快速度恢复建设。

项目二期规划急需审批。熊亚平调研知道后,当即打电话给自然资源规划部门负责人。特事特办,相关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当晚召开专题协调会,解决了问题。

防疫物资不足,市商务局协调送来了5支测温枪,调运来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物资。

复工手续要办理,市住建局快审快批,不到2个小时就办结。

项目急需用工,人社局组织网上招聘,招来了10多人上岗。

“虽然疫情影响了2个月进度,但施工环境很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疫情影响。”何伟说,目前该项目18栋商业街建设已全部完工,26层高的商住楼已建到第18层,今年规划完成投资3亿元。

不信东风唤不回!推进项目建设,通城这样干

在隽水镇新塔社区,元宝佳苑项目工地一片热火朝天。施工人员随处可见,施工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我们正在加班加点赶时间,再过3个月就要交房。”项目经理胡海荣说,这个棚户区改造涉及到城北片区的棚改、拆迁户住房问题,施工慢不得。

为了把疫情耽误的工期赶回来,相关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快马加鞭赶工期。规划部门先放线,再办证;城管局执法人员来到现场,指导施工管理;建工局提前介入,加强安全监管。隽水镇政府成立专班,办理拆迁补偿事项……项目3月20日复工以来,各项建设顺利,可以如期完工。

在通城,像万雅国际、元宝佳苑这样正在赶工期的项目不胜枚举。

危中寻机

把疫情带来的机遇抢过来

疫情也带来了机会。嗅觉敏锐的通城干部群众危中寻机,抢抓机遇,加快有关项目建设。

在农村,广大农民掀起了中药材开发热潮,大大小小的项目遍布各地。

在隽水镇利和村千亩黄精种植基地,当地农户吴四明和老伴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给药材除草。前年,当地老板骆兵投资300多万元,流转土地,建设中药材育苗和黄精种植基地。目前,黄精长势良好,中药材育苗基地已经收益。

在沙堆镇瑶泉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十几名工人正抢抓农时,在基地里栽苗。“去年这个时候苗已经栽下去了,现在疫情期间补栽。只要成活了,年底就可以开采了。”种植大户卢济明说。

与卢济明不同的是,通城县裕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何敏采取林下套种药材方式,种植贝母、玉竹、黄精、重楼等林下药材,辅之以木本药材黄柏、灌本吴茱萸套种遮阳,有林上与林下双重效益。

通城县土地肥沃,适合中药材生长,素有“江南天然药库”的美誉。疫情给中医药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决心建设中医药产业大县。计划到202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2万亩,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向300亿元进军。

在城区,相关企业瞄准机遇上项目,加快发展步伐。

面对医护用品市场的巨大需求,湖北艾舒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利用企业医疗器械、生产标准及工艺材料优势,引进国内先进生产线,复工复产后开始生产口罩,现在订单已经有6亿片。该公司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亿元。

疫情给智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作为专业生产高端高清摄像模组的企业,湖北三赢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增订单比去年同期翻番。该公司在开足马力赶订单的同时,今年投资8.2亿元,筹建光电摄像模组数字化智能生产建设项目,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不信东风唤不回。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通城县正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夺取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来源:咸宁网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柯建斌 周荣华

不信东风唤不回!推进项目建设,通城这样干
不信东风唤不回!推进项目建设,通城这样干

14月,咸宁全市大行动!

2 五届咸宁市委第六轮第二批单位巡察情况反馈

3 已执行!咸宁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快看涨了多少!

4 缴费延期!咸宁人再不办,会有重大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