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微創治療勇闖顱腦外科“禁區”

大腦是我們的中樞司令部,支配和調節人的一切思想和活動,它有著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而且神經細胞不可再生,損傷後病人可能會出現痴呆、肢體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等神經功能缺失症狀,甚至昏迷並危及生命。

對於已在神經外科工作了20多年的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九科主任穆林森來說,每一次做腦部手術都如履薄冰,猶如在刀尖上起舞。他說,手術只有儘量完美,創傷只有儘量追求小,才能減少患者後遺症。一路走來,他帶領神經外科醫護團隊,專注於眾多手術“禁區”,如基底動脈瘤、腦幹腫瘤等,拯救無數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在不斷推廣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在細微的神經與血管間“輕盈起舞”。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微創治療勇闖顱腦外科“禁區”

內鏡下腦幹血腫清除術,突破傳統手術“禁區”

腦幹位置深、體積小,又是調控體溫、呼吸、心率、血壓等基礎生命體徵的中樞,因此被稱為人體的“生命中樞”。腦幹出血是神經系統急重症,病死率極高。腦幹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腦幹出血量在5ml以上,死亡率90%左右;其中腦幹出血量超過10ml以上的死亡率100%。因此,醫學界把腦幹出血稱作腦出血中的絕症及手術“禁區”。

隨著神經外科技術的發展,腦幹手術技術也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神經外科專家主張積極採用手術治療。“大量的臨床實踐也證明了腦幹出血是可以接受手術治療的。”穆林森介紹,採取經顱內鏡下清除腦幹血腫,術中視野開闊、清晰,不僅能夠幫助手術者順利完成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也較小,術後恢復更快。

5年前,廣州芳村一名清潔女工劉某突然昏倒在地,被路人發現後緊急送往附近的醫院。“影像片子一看就是腦幹出血,出血量超過了5ml,患者已經出現了中度昏迷、呼吸障礙等症狀。”穆林森說,在傳統經驗醫學時代,腦幹出血根本不敢想象能採取手術穿刺治療,患者只能保守治療等待血腫緩慢吸收,血腫的長期壓迫無法得到解除,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只能是紙上談兵。

跟家屬溝通過後,穆林森決定採用神經內鏡技術輔助下為患者實施穿刺置管引流術,及早解除血腫壓迫。神經內鏡,既是神經外科醫生在手術中對患者進行觀察和操作的好幫手,在一定程度上,又能超越傳統的顯微鏡,成為部分腦部疾病的首選治療手段,因為神經內鏡下的手術對患者傷害小、恢復也快。最終,劉女士被穆林森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半年後我到她家去回訪,恢復得很好。現在逢年過節也會給我發祝福短信。”

當前,公眾仍普遍認為,腦部手術就是要開顱,甚至很多醫生也認為腦幹是手術“禁區”,是不能動手術的!為了改變這一觀念,穆林森到處奔走,首創了“華南地區腦幹出血顯微手術以及顱底解剖論壇”。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讓更多的人能夠打破傳統觀念,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微創治療勇闖顱腦外科“禁區”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微創治療勇闖顱腦外科“禁區”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微創治療勇闖顱腦外科“禁區”

經眉弓鎖孔入路前交通動脈瘤夾閉術,打破高齡“禁區”

“本以為我這麼大年紀了還要開顱,肯定會在腦袋上留個大洞,沒想到傷口卻這麼小。”因動脈瘤入院的清遠82歲孫奶奶,在穆林森為她成功實施眉弓鎖孔入路前交通動脈瘤夾閉術後,不僅排除了這顆“不定時炸彈”,轉危為安,還因超“迷你”的開顱傷口,沒有影響頭部美觀。

顱內動脈瘤未破裂,一般無明顯臨床影響,除非體積較大,對周圍神經或腦組織產生壓迫造成神經功能缺失;而一旦破裂,死殘率極高,因而被稱為顱內的“不定時炸彈”,是最危險的腦血管病之一

去年12月底,孫奶奶在睡夢中被一陣劇烈的頭痛痛醒。家人發現後緊急將她送往當地醫院。考慮到孫奶奶年紀較大,起病也比較急,開顱手術風險大,術後併發症發生幾率也極高,便不敢貿然為她實施手術。輾轉到了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發現患者已經呈嗜睡狀態,檢查確診為前交通動脈瘤破裂,可謂是“命懸一線”。

經過嚴密的討論和分析,並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後,穆林森認為年齡不該是患者放棄手術的理由,他決定為患者實施經眉弓鎖孔入路前交通動脈瘤夾閉術。

“鎖孔手術小而精準,減少了不必要的顱內結構顯露。”穆林森介紹到,眉弓鎖孔手術與以往開顱手術不同,只需在眼眉處開個不到5cm的小口子,就可以實施開顱手術,不僅不會影響患者外貌美觀,而且術後恢復較快。

經過約3個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患者四肢運動良好,複查CT 提示顱內腦組織無出血、梗塞,動脈瘤夾閉完全,載瘤動脈保留完好,無明顯的血管痙攣。孫奶奶順利拆線出院。

鎖孔神經外科是顯微神經外科邁向微創神經外科的代表之一。它能根據病灶特點,準確設計開顱部位和範圍,充分利用腦組織自然間隙,使手術路徑最短並精確到達病灶處,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等優點。所以,鎖孔神經外科手術也給高齡患者創造了生存的機會。

“老太太現在身體還很好,只在眉毛處留下一道4cm的疤,對相貌基本沒有影響。”穆林森說。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微創治療勇闖顱腦外科“禁區”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微創治療勇闖顱腦外科“禁區”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微創治療勇闖顱腦外科“禁區”

仁愛之心是醫者根本

穆林森說,工作最大的動力,就是患者出院時的笑容,因為成就感和欣慰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在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醫療技術是醫院發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人文關懷和服務理念才是醫院發展的動力。”從醫20年,穆林森無論前一天晚上工作到多晚,第二天早上7點鐘必定到病房,穿好白大褂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病人。他總是面帶微笑地與病人聊天,病人也把他當成是可以傾訴的朋友,把自己心裡的顧慮和擔憂毫無保留地告訴他。

很多病人手術後插著呼吸機,不能說話,穆林森會走向前去握住病人的手,“手挺有勁的,恢復得不錯啊!”在他看來,這樣簡單的動作和話語是對患者的鼓勵和支持。

對待病人親近隨和,但在工作中,穆林森卻又是一位嚴謹的醫生。“手術檯上,外科醫生面對的是一條生命,你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影響生命安全,所以每一步都要謹慎再謹慎,這是一個神經外科醫生必須牢記的。”穆林森堅信,只有高尚的醫德和過硬的技術,才能一次次打破顱腦“禁區”,還患者生的希望,不辜負他們的信任。


專家簡介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穆林森:微創治療勇闖顱腦外科“禁區”

穆林森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神經外九科科主任、北京天壇醫院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中西醫神經外科專委會常委兼副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委員會卒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神經內鏡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青年神經外科交流協會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教育神經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神經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神經腫瘤學會常委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常委委員、廣東省醫學會以及醫師學會神經外科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功能學組委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重症康復分會意識障礙研究與評估促醒學組委員、廣東省腦發育與腦病防治學會腦病精準診療與修復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廣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常委、廣州市醫療事故專家鑑定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交通專家鑑定委員會委員、第四屆"羊城好醫生"等。

擔任《中國繼續醫學教育雜誌》編委、《神經科學(英文版)》編委、《中國醫藥導報》編委;參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顱咽管瘤》,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出版的《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DTI-based White Matter Fiber Bundles》;發表SCI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三十餘篇。

擅長:顱底腫瘤與血管病手術,經鼻鼻咽癌以及顱底溝通性腫瘤微創內鏡手術治療,尤其在重型顱腦創傷、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及腦幹顱底病變的神經內鏡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神經鞘瘤、膠質瘤及聽神經瘤等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和非手術綜合治療有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臨床治療效果。開展神經內鏡動脈瘤夾閉術、神經內鏡聽神經瘤切除術、垂體瘤和海綿竇腫瘤以及斜坡腫瘤切除術、基底動脈幹動脈瘤夾閉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