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一步步在世界上“大放異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和國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戰爭的破壞,國民經濟全面崩潰。

在那時,除了東北三省外,全國主要鐵路幹線幾乎沒有一條可以全線通車,公路、海運嚴重堵塞。通貨膨脹極其嚴重,人民的生活十分艱苦。

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到了1952年,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工農業生產就超過歷史最高水平(這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作為)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工作,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在國內既不能製造汽車、飛機,也沒有冶金設備、礦山設備和大型發電設備等製造業。1953年,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在此期間,著名的鞍山鋼鐵製造公司三大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瀋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相繼出世(這些工業為如今的工業發展可謂是奠定了基礎)自此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基礎。

但是,發展的過快可能會帶來一些困境。在之後的幾年“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導致了國民經濟出現了混亂。在1959~1961年之間,我國出現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面對著嚴重緊急困難,中共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錯誤,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政策。(在遇到困難時黨積極去面對解決,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了和向心力,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祖國才會越來越強盛)

無論是歷史上的經濟困境還是如今的疫情困境,我們中國都體現了一個“大國擔當”、“大國情懷”彰顯了中華民族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