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明代宣德瓷是指(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瓷器,以青花最富盛名。因其胎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釉色晶瑩豔麗、紋飾多姿多彩而聞名於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製技術達到了最高峰,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一,宣德皇帝朱瞻基在位10年(公元1426-1435年),燒造的青花瓷器,以造型古樸、典雅,釉色晶瑩豔麗,紋飾多姿多彩而聞名於世,宣德青花瓷器的燒造技術是明代青花瓷器燒造技術的高峰,被譽為“開一代未有之奇”的時代。《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成書於清代的《南窯筆記》宣窯中講宣德青花“宣窯一種,極其精雅古樸,用料有濃淡,墨勢渾然而莊重,青花有滲青,鐵皮鏽者”。這個時期不僅官窯產品質量極其講究,數量有限的民窯產品亦很精細,頗具典雅之風。宣德瓷器總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燒製精緻的青花瓷器在後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甚至超過了永樂朝瓷器。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宣德青花的青料

從青花瓷所使用的原料來看,宣德青花瓷至少有三到四種。第一類,是和元青花類似的蘇勃泥青,這也是永樂青花瓷大量採用的青花原料。此類青花瓷器一般屬於宣德早期和早中期的作品。第二類,中東進口的另一種青料,明代史料中稱之為速來蠻石,也就是後世訛稱的蘇麻離青。這種青料是宣德六年撒馬爾罕國進貢的,產地可能是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第三類,進口和國產料混合料。由於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歸國時間為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最後一次下西洋,船隊回國時間是宣德八年七月,中間中斷了12年。如你有藏品困於出手,想找正規拍賣行進行拍賣,可與福羲拍賣行小芳經理洽談,壹玖壹,叄柒陸,貳柒叄伍玖由於宣德年間失去了海上進口青料的途徑,所以,明宣德中後期開始採用國產青花原料和進口料混合料。第四類,國產料。宣德青花瓷中,確實存在使用國產青料的例子,主要使用於民窯瓷器。但在館藏文物中也發現少量的髮色淺淡不鮮豔的的瓷器。綜合成化青花瓷大量採用平等青彩繪來看,國產平等青料的使用,應當始於宣德時期。宣德皇帝在位時期,雖然大部分時間內沒有通過船隊和南洋地區溝通交聯,但陸路上通過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卻和中東地區保持了長久的聯繫。所以,宣德六年,撒馬爾罕國進貢速來蠻石一萬多斤,御窯廠取得了新的進口青花原料,但這批原料的品質(氧化鈷的含量)卻無法和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蘇勃泥青相比。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宣德青花特徵

1、造型特徵

明宣德瓷器整體風格是雄偉渾厚,莊重古樸,大件器皿增多,相對於盤、碗、碟類器物來說製作難度要大得多,胎體均為上下分段製作,然後粘接而成,胎體厚,製作非常規整,比例協調,沒有變形現象,說明成型技術和燒成技術都十分成熟,大盤底足淺,足下部內斂。小件器物精緻細巧,厚薄適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藝術風采。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2、款識特徵

早期款識六字“大明宣德年制“同樣也是在紋飾部位見縫插針,中期的宣德青花在器底空白處書寫橫款和豎款。後期在底部中央書寫雙圈內兩豎“大明宣德年制”規整款識。宣德官窯青花瓷器的款識不管題寫在紋飾處或空白地,不管在上下何方,都遵照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要題寫在左右的居中位置。

宣德青花款識曾有滿器身的說法,瓷盤無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據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頸、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書寫。早期為四字篆款,其他多寫楷書。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雙圈雙行楷書款、六字橫款、六字豎款。四字款有雙行雙圈楷書款、四字橫款、四字豎款、四字篆書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內中心的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個別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較少。民窯器大多書“福”、“壽”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3、胎體、底足特徵

明宣德瓷器胎體比永樂朝厚重,胎質精密細膩、潔白堅硬。梅瓶、大盤、大罐多是無釉白色細砂底,用手撫摸十分光滑,足邊有火石紅斑點。中小件器物是釉底。民窯器胎體使用瓷石加高嶺土製成,白淨,瓷化程度好,與永樂民窯器相比胎體減薄。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4、釉面特徵

明宣德瓷器釉麵肥厚滋潤,光澤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稱“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稱“橘皮釉”,極少數有開片。若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釉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氣泡,甚至小氣泡擦大氣泡。宣德朝無論什麼品種的瓷器,幾乎都是這種釉面。民窯釉色多為淡卵青色,釉質肥潤光亮,釉面有氣泡和橘皮棕眼。

5、青花用料

明宣德瓷器青花用料有進口、國產兩種,以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為主。繪製紋飾時既有單獨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據紋飾的不同而決定使用那種鈷料描繪那個部位的紋飾。在繪製時常使用國產料淡描勾線,進口料渲染。宣德官窯青花瓷器的青花的主要成分是蘇料,還有其它配料。瓷器的青花原料中只要有蘇料就必然會產生暈散現象,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也不例外。所以在宣德官窯青花瓷器的青花處同樣也有明顯、或含蓄的暈散現象。

6、紋飾圖案特徵

宣德青花瓷以紋飾取勝,紋飾畫得十分規矩,從不出邊線。畫筆分實筆和勾勒渲染兩種,實筆多為細線條,勾勒渲染多為粗線條和紋飾,線條流暢,紋路清晰,有一氣呵成感。紋飾粗獷、隨意點繪沒有輪廓,俗稱“一筆點畫”。紋飾取材範圍比較廣闊,花鳥魚蟲,人物山水無所不有。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宣德青花辨偽

瓷器鑑定的基本方法,其實就是一句話:“遠看型,近看工,拿到手裡看細節。”絕大多數的仿品,在遠看型的過程中,就能被專業研究人員否定,箇中奧妙,向不為人知。所謂遠看型,就是通過遠距離觀察瓷器的整體特徵,從器型和紋飾的大貌判斷被鑑瓷器的初步年代和窯口。所謂拿到手裡看細節,就是通過上手,藉助放大鏡,顯微鏡,聚光手電等工具,掌握重量,修胎工藝,裝燒工藝,款識,傳世痕跡或出土痕跡等細節,發現一個和真品特徵不符合的疑點,則可一票否定。所謂拿到手裡看細節,就是通過上手,藉助放大鏡,顯微鏡,聚光手電等工具,掌握重量,修胎工藝,裝燒工藝,款識,傳世痕跡或出土痕跡等細節,發現一個和真品特徵不符合的疑點,則可一票否定。因此,牢牢掌握宣德瓷器的胎釉和造型、紋飾的具體特徵,則是鑑定宣德青花瓷器的關鍵點。那麼,宣德時期青花瓷的胎釉又是什麼樣的呢?搞懂了真品的特徵才能識別仿品

1、看蘇麻裡青青料

元青花和部分宣德青花都是用的蘇麻裡青青料,用蘇麻裡青青料畫的青花出現的呈色比其他國產青料的呈色要更鮮豔,有點象我們以前用的藍黑墨水中再加點純藍墨水。明代宣德後實行海防閉關政策,蘇麻裡青的進口渠道堵塞,因此到成化朝後蘇麻裡青料的青花鮮少看到。

在使用蘇麻裡青的瓷器燒製過程中對溫度有相當的要求,一次燒成的蘇麻裡青花瓷器一般都會出現瑕疵,這種瑕疵就是蘇麻裡青青料中含有的鐵元素不完全融化而形成的斑痕。所以蘇麻裡青形成的斑痕為鑑別元代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可靠標準,也正因為此作偽者就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偽造這種斑痕。瞭解最常用的蘇麻裡青作偽方法,將對青花的收藏大有幫助。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1、看青料

看青料呈色可以框住大的時代分期。拿到一件青花瓷,首先依青料看是國產鈷料還是進口鈷料;是元代的還是明清時期的,是明永樂、宣德的蘇泥麻青料,還是明中期的平等青料。

明代最後一百年間,青花瓷中最讓人愉悅、也最充滿活力的類型主要是各地民窯的產品。它包括兩個主要類別,用於國內日常用途的瓷器和那些形態更粗糙、出口東南亞國家的瓷器。1600年之後,一種特別的、輕薄易碎的萬曆外銷青花瓷到達歐洲。因為它們出自荷蘭於海上劫獲的兩艘葡萄牙商船,這種瓷器被稱為“克拉克瓷”。這批瓷器出現在荷蘭市場上時引起轟動,隨後迅速被代爾夫特和洛斯托夫特的陶瓷工人模仿。儘管歐洲陶瓷工人極其盡力,但是,直到1709年,德累斯頓的陶瓷工人波特格爾才成功地製造出真正的瓷器,這比成熟狀態的瓷器在中國的出現要晚將近上千年。

2、看紋飾

時代特徵中,紋飾特徵是最敏感的因素。在紋飾中,許多輔助紋飾是鑑定的重要因素,如空白期前後紋樣上用大片雲,而晚明清初時期紋樣中都繪括號雲。以下這個青花山水人物紋水盂便是出於清康熙時期。

3、看胎釉

對完整器來說,當然主要是看釉。鑑定真偽時,要特別注意看是否有化學處理或人工糊泥的現象。化學處理過的釉發死,塗上去的泥,用手摳易掉;但是,如果用膠水粘上去,就特別難以弄下來。現在有人用化學方法作假,很不自然。可以手眼並用,用手摸也是一種鑑定方法。手摸器物,要注意手感,重量過輕過重都不對。有些情況,眼不能及,而手可觸。

4、看造型

用被鑑定之物對照典型造型,看是否對得上。青花瓷品種再多,但從比例上講,重複品更多。各個時代的器物,在造型上都有其時代特徵。抓住造型、口沿、圈足等細部分析,尤其底足最容易看出破綻。

青花瓷燒造的困難,是要同時解決胎、釉、青花三個方面的技術難題。而在此之前,各窯口瓷器的燒造,往往只需要注意一個方面。比如著名的汝窯、鈞窯,胎質都不好,不過釉色燒得精彩,就把胎體隱藏了。三個方面的技術難度並不是簡單地相加,而是差不多有著幾何級數增長。如果解決釉色的難度是10,同時解決釉色、胎體和青花髮色的難度可能就變成了3個10的乘積——1000。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一件青花瓷的燒造,在工藝上,對胎、釉和青花髮色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還必須兼顧到三者之間的配合。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整件瓷器功虧一簣。比如胎如果不白,因為是透明釉,就直接暴露出來,很不好看;如果釉厚了,青花的色調就會像蒙了一層厚厚的膜,變得模糊不清;而沒有好的青花料,又不可能燒出漂亮的藍色。即使胎、釉都好,也有優質的青花料,但燒成的溫度或氛圍不恰當,青花的色調就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溫度不夠或者太高,青花的色調就會發黑,像以下這青花瓷百龍紋扁瓶那樣。

所以,理論上要燒出一件好的青花瓷,與燒出一件好的汝窯瓷,在工藝的難度上,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拿前面看到的元青花殘片來看,瓷胎並不夠白,釉的厚度倒是正好,而青花的色調說不上出彩,儘管如此,如果是一件完整的瓷器流傳至今,也仍然價值不菲。

5、看款識

具體說是看字體結構、筆畫安排以及內容。有干支年號紀年款的,可立即查出具體時間以備考。具體結合上面的款識特徵,這裡不在過多描述。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6、看工藝

各時代的工藝特徵是不同的,要記住、分清。比如,明代器物露胎處一般都有火石紅,太過和沒有均不對。

其他鑑別方法用聚光手電配上放大鏡去看,你會清楚地看到釉下有兩層色彩,上面一層是鏽斑,下面一層是青花。這種現象非常容易看清,是一種立體的感觀。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元青花和宣德青花都是古代青花瓷裡備受追捧的翹楚,動輒上億。不良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在作偽方面也是費盡心機!

宣德青花造假小心思

鑑於宣德瓷器的巨大成就,後世競相仿製,而尤以清朝康熙、雍正時期摹仿的水平最高,以清宮舊藏的宣德青花為藍本,去精心燒造,造型、尺寸、紋飾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韻味如康熙朝仿宣德青花仕女紋碗、如你有藏品困於出手,想找正規拍賣行進行拍賣,可與福羲拍賣行小芳經理洽談,壹玖壹,叄柒陸,貳柒叄伍玖纏枝花紋缽缸,折枝花果紋花口碗,纏枝花紋魚簍尊,海水異獸紋高足杯;雍正朝仿宣德青花竹石蕉葉紋玉壺春瓶、花果紋梅瓶、花卉紋書紋燈、團龍紋葵式洗、海水龍紋天球瓶、綬帶耳葫蘆瓶、牽牛花四方委角瓶;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錦紋蓋罐、鳳穿花紋罐、松竹梅人物紋盤、把蓮盤、花果紋執壺等,都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有的仿品甚至比宣德瓷器本身更為精美。清康熙許謹齋有詩云:“新來陶器仿前朝,混入成宣價更高”。不過仿製品終究是仿製品,總會打上其生產時代的烙印中,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潛心研究,就不難分辨

1、點氧化鐵仿斑痕

在燒成後的青花瓷器上再點上氧化鐵,復燒後產生類似的斑痕。作偽者不敢做出成片的斑痕,這種斑痕的外觀特點都是細小點子。這種辦法是最拙劣的,也是最容易識破的,這種斑痕可以用指甲刮下即可鑑別。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2、瓷面鑽眼後點氧化鐵

先用尖銳的東西在瓷面鑽出小眼,再點上氧化鐵,燒成後的形象很像是胎骨中產生的。其鑑別方法是手指上沾少量的水一抹,然後用指甲去刮,真假斑痕立判。

3、釉下添加類似金屬元素

在上好的青花料上再用筆塗上一條條含鐵或鋁或錫之類的東西,然後去燒,這樣燒成的青花上會形成一片片的斑痕。這種斑痕的呈色有些很白,就是所謂的錫光斑,或者暗暗的,似有似無。

由於這種斑痕是和青料一起上去的,所以也在釉下,是刮不掉的。這種作偽有相當大的欺騙性,經驗不足的人容易上當。但是這種方法形成的斑痕是浮在青花上的,原因是燒製過程中氧化鐵溶解後慢慢浮起。

青花瓷器的翹楚:明宣德青花特徵及真偽辨別!


景德鎮在努力燒造出優秀青花瓷的過程中,技術在不斷提升,等到技術完全成熟、青花瓷開始在明代初期大放異彩之時,工藝的水平早已遠遠領先於其他的窯口,回過頭來再要燒造其他窯口曾經引以為傲的強項,就變成了小菜一碟。其他窯口再也沒有招架之力,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空間。

永宣時期青花瓷器歷來是收藏家們競相追逐的對象,且因兩朝皆以“蘇麻離青”料繪製青花瓷器,故此時期青花瓷器有“永宣難分”一說。《景德鎮陶錄》雲:“永窯。永樂年廠器也。土埴細,質尚厚,然有甚薄者,如脫胎素白器。……宣窯。宣德間廠器。所燒土赤埴,壤質骨如珠砂,諸料悉精。青花最貴,色尚淡彩。”《廣志繹》雲:“宣窯以青花勝,成窯以五彩。宣窯之青,真蘇勃尼青也。成窯時皆用盡,故成不及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