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平台的那些事。


商人霍普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我的马价格便宜,可以供客户随便挑选,然而马匹太多,霍普森只允许买主在马圈的出口处挑选。

而出口处只有一个小门,健壮优质的高头大马,都被挡在马圈里,能出来的都是瘦小的赖马,买马的人左挑右选,不是瘦马就是赖马。

他们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而实际上选择的空间很小。最后的结果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这种无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被称为霍普森选择效应。


市场


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有很多种,我们最常见的就是个险营销渠道,通过各家公司保险代理人面向客户推广,其次电话销售和银行销售,也是很常见的。

还有一部分市场份额,是通过各家经代公司销售的,包括保险经纪公司,与保险代理公司。无论是个险还是经代以及银保,都统称为保险中介。


互联网保险平台的那些事。

CICE教材《人身保险合同》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各大流量平台及APP也均上线了保险板块,可以购买保险,就例如某即时通讯平台的“某保”与某支付平台的“昆虫保险”和,包括众筹平台下的某滴保等。

在产品资料下面的“投保须知”或“保险经纪委托书”可以看到他们背后经代公司的名字,“产品条款”可以看到产品的承保公司,通过“天眼查”等企业软件,也可以查询到这些公司的详细资料。

这些都是销售渠道,后期的保全与理赔实际还是由保险公司来提供的,所以不会出现人们普遍担心的合同真假问题。


优劣


这些平台线上的产品在一部分市场里,的确是具有性价比和竞争力的。只是不知道是因为平台刚发展起来不完善?还是因为怕客户有选择困难症?

所以目前这些平台相对于市场其他主流经代公司,产品数量差太多,各类产品单一,降低了客户多样选择的权利。例如非标体智能核保,以及各类特色的医疗险,或者责任更丰富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这些都是没有的。


大平台,流量多,保险公司就会考虑给予一部分特权。像可以“月交”的保费(常见为年交),就是在整个互联网保险市场里少有的。这给很大一部分有购买保险欲望的工薪阶层减轻了不少资金流动压力,算是对社会做了很大贡献。


挖个坑埋点土


“要想富,背话术”。很多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客服都是有专业话术的,不然你以为 为什么他们打字能那么快?


与客户的聊天答疑管控严格,产品单一,条款及相应法规培训不足……至少他们的专业能力我个人是有质疑的,难免会产生销售误导。(

其实整个保险市场这个现象很常见,甚至虚假夸大合同条款承诺,让人厌恶


划重点


更让我介意的是,某些平台投保过程的不严谨,会给客户未来的理赔造成纠纷、困扰

互联网保险平台的那些事。

(某知名平台不严谨的投保过程)


像很多平台购买保险会出现这个界面。不点“我已确认并同意”就没法购买,而很多人看不懂或嫌麻烦,从而因未阅读理解“健康告知书”而导致未来理赔纠纷,给保险业造成了“保险都是骗人的”不良影响。这是很容易让人忽视的重大问题。


互联网保险平台的那些事。

《保险法》第十六条 部分


依托《保险法》第16条,各保险条款都会有“明确说明与如实告知”条款,“我们会就您和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书面询问,您应当如实告知”“如果您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足以影响我们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我们有权解除合同”。


互联网保险平台的那些事。

《保险法》第十七条


在健康险里,因为“未如实告知”产生的拒赔及纠纷不在少数。像上述情况,有客户利用《保险法》第17条的胜诉案例,但是诉讼至少也会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吧?所以这种不必要的纠纷麻烦,能避免就尽量避免。


拓展


另外某些互联网平台推广销售的,中国上百家保险公司里投诉率最高的,“袋鼠”财险的意外险和健康险,还有合同争议解决方式需要到武汉当地仲裁解决的某康在线百万医疗,还有只保意外身故全残,没有意外医疗,不管意外伤残的某意外险,这些都是需要客户尽量规避的问题。

最起码,我认为客户是应该有知情权的


互联网保险平台的那些事。

武汉七日游考虑一下?


自称“专家”的人太多,买保险想不被坑,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还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