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陽:機制化是實現“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

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劉夢雅)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主辦、藍迪國際智庫承辦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智庫線上研討會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表示,實現“一帶一路”的高質量發展,機制化是一個突破口。

李向陽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導向使其成為一個有別於現有規則導向的新型國際經濟合作機制。在現有的國際經濟合作機制中,無論是多邊合作機制還是區域合作機制,都把制定規則作為前提條件。這種規則導向固然有利於合作機制的運行,但也帶來一個明顯的弊端,即許多國家,尤其是不發達國家面對複雜的規則門檻難以參與到國際經濟合作之中。而以發展為導向的“一帶一路”建設則不然,它以共同發展為優先目標,不以設置規則門檻為前提條件。“一帶一路”建設始終從各國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推行多元化的合作機制,致力於打造以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為基礎的命運共同體。

“因此,在機制化的推進過程中,至少要堅守三個原則。” 李向陽表示,第一是共商或者民主化原則,第二是漸進性原則,第三是堅守正確的義利觀。

首先,“一帶一路”建設以古絲綢之路為紐帶,奉行絲路精神,超越了傳統地緣、經濟、文化與社會制度因素的限制。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古絲綢之路留給世界的最寶貴遺產是絲路精神,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絲路精神意味著“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開放性,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提供了機會。

其次,機制化建設要奉行漸進性原則。不同類型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和範圍各不相同,不同領域的合作進展也不會是同步的,因此需要基於共同發展的目標、奉行共建原則推動漸進性的機制化。

同時,未來的機制化建設需要堅守正確的義利觀。秉承正確的義利觀彌補了規則非中性所帶來的大小國家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弊端;同時也為“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沒有“義”,“一帶一路”建設將失去應有的價值;沒有“利”,“一帶一路”建設將不可持續。只有把“義”和“利”有機結合起來,“一帶一路”建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李向陽指出,未來的機制化建設有三方面需要重點關注: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的機制化、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利益分享的機制化、“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的支持體系。這三個方面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在不同的合作形態中,如何從機制層面進行保障是現在必須關注的;而支持“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涉及到的稅收體系、融資體系、安全保障機制、爭端解決機制等問題則是未來需要關注的。

李向陽表示,“一帶一路”的高質量發展,核心是可持續性,保證可持續性的突破口或者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漸進地走向機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