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情況凸顯央企社會擔當

本報記者 張一鳴

作為中國經濟的壓艙石,國有企業一季度的經營情況頗受外界關注。4月20日國新辦舉行一季度央企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透露,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中央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諸多挑戰,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多數中央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效益恢復增長面臨巨大壓力,但各企業都在採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計挽回損失,總體運行保持平穩狀態。

發佈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央企業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萬億元,同比下降11.8%,超過八成企業營業收入下滑;實現淨利潤1304億元,同比下降58.8%,57家企業淨利潤同比下滑,26家企業經營淨虧損,其中雖然3月份月度淨利潤比2月份明顯回升,但與上年同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一些與疫情密切相關的行業受到的衝擊尤其明顯。彭華崗說,疫情全球大流行導致國內外需求驟然萎縮、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部分能源類央企執行國家政策向全社會讓利,在市場和政策的疊加影響下,石油石化、航空、汽車、電網等企業收入效益都出現深度下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坦言,中央企業一季度的成績單顯示出了央企的社會擔當。

他進一步分析說,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央企一季度收入大幅下滑在所難免,但中央企業煤、電、油、運、糧以及通信等企業全力以赴做到基礎保障不間斷,為穩定疫情期間的經濟社會形勢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央企業一季度營收只下降11.8%,淨利潤卻下降近六成,更多凸顯央企向社會讓利的擔當。比如,電網企業為了幫助企業降低電費,降費大概200億元;電信企業累計讓利150億元等等。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疫情期間央企逆勢而上,保生產保供應保民生,重點以戰時模式轉產擴產急需醫療物資,生產和運行成本非常高,進一步導致利潤下滑。但這些都不是央企自身的產業鏈、價值鏈、管理鏈、創新鏈和供應鏈等出了問題。

雖然2月央企普遍經營面臨較大壓力,但3月已有所好轉。央企目前的復工率已達到99.4%。央企3月的營業收入已恢復至1月的水平,在利潤上,11家企業一季度已經實現同比增利。43家企業3月盈利水平恢復至上年月均水平。

彭華崗表示,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繼續保持戰時狀態,在動態優化完善疫情防控舉措,提高各項防控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的同時,堅決遏制效益下滑的勢頭,儘快實現穩定增長,堅定信心千方百計完成今年目標。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注意到,4月17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暨2020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籤訂視頻會議,國資委與中央企業負責人簽訂了2020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有央企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國資委並未因為疫情大幅下調年初對央企設定的各項經營指標,而是保持基本不變,要完成這些任務目標央企需要承擔較大的壓力。

張春曉坦言,如果全球疫情能在第二季度結束,中央企業還是能夠完成年初設定的全年目標。

賈濤認為,隨著中國正加快復工復產,央企的效益預計從二季度之後也會穩步回升。中央企業將更多發揮“優化結構暢通循環穩定增長方面的引領作用”,預計在各類企業中會率先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