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1.耀州窯系

同屬耀州窯系的有河南臨汝窯、宜陽窯、寶豐窯、新安城關窯、禹縣鈞臺窯、內鄉大窯店窯、 廣州西村窯和廣西永福窯等。

耀州窯窯址在陝西銅川黃堡鎮,宋時銅川屬耀州,故稱“耀州窯”。耀州窯早在唐代即燒製白釉、黑釉瓷,宋代為興盛時期,創制刻花青瓷,故耀州窯青瓷又有“越器”之稱。

耀州窯青瓷釉色略呈薑黃,有渾樸厚重的紋飾,胎骨薄而堅硬,胎色灰白,釉層較厚,往往器物上部厚,下部薄,釉面多開小片冰裂紋。該青 瓷產品以民用為主,在北方民用青瓷中屬於上乘,並被列為貢品,以常年例貢形式向北宋宮廷進貢。

耀州窯瓷器的裝飾手法以刻花、印花為主。 北宋中期,刻花發展成熟,刀法明快,線條活潑流 暢,能刻出有斜度的刀痕。印花技術佈局嚴整、 對稱,是宋代印花瓷器中的佼佼者。

耀州窯產品以碗、碟、罐、壺、盒、爐為主,裝飾紋樣有蓮花、纏枝花卉、波浪紋、魚鳥紋、還有鳳凰、牡丹、飛鶴以及姿態多變的各種嬰戲紋飾等。

臨汝窯同屬耀州窯系,是我國北方瓷器的重要產區。臨汝縣窯場在宋代燒瓷分兩部分:一部 分燒宮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汝窯; 一部分燒民間用瓷,為便於區分,今稱其為臨汝窯。

河南臨汝的汝窯窯址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被發現。臨汝北宋時屬汝州, 故名“汝窯”。20世紀7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的葉詰民教授曾在河南寶豐清涼寺一帶採集到一片汝窯青瓷片,於是,他提出該處“是一條尋覓汝窯窯址的有力線索”。1988年,上海博物館與河南省博物館的專家在河南寶豐縣清涼寺發掘出汝窯窯址,出土大量北宋宮廷用瓷器,至此,汝窯窯址才被確認,解決了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大懸案。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文獻記載,汝窯供御皇室,燒造極短,工藝精良,傳世罕見。

北宋末年,隨著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存世僅僅20多年的汝官窯旋即銷聲匿跡,成為歷史疑案。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全貌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清涼寺窯址

汝瓷的價值不僅在於自身的燒造精良,它的御貢青瓷,為之後的制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影響了南北方同時期其他窯口青瓷製品,被視為青瓷之典範。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汝窯博物館中收藏的汝窯修復殘件關於寶豐清涼寺汝窯的身前身後事,眾說紛紜,一說,它始於徽宗年間,停于靖康之變。

另一說是寶豐清涼寺窯址始燒於宋初,在北宋晚期達到鼎盛,金、元時期還有少許燒造,約停於元末。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汝窯博物館中收藏的汝窯殘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北宋 汝窯火照插座和火照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清涼寺窯主要產品及裝飾標本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北宋 汝窯墊餅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北宋 汝窯墊餅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北宋 汝窯素燒長方盤(殘)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北宋 汝窯出戟瓶模具(殘)

與同時期其他瓷窯相比,御用汝瓷顯示出獨特的生產工藝,即先素燒、再釉燒,且絕大多數器物都採用滿釉裹足支燒。汝窯成熟期使用橢圓形小型窯爐,一般是兩窯並設,每窯裝燒器物十件左右,以木材或炭做燃料;匣缽外多塗一層耐火泥,支燒墊餅的支釘小而尖,新出現了支燒墊圈;不少器物採用模製成型,造型規整,胎體薄厚均勻。汝窯窯爐、窯具和模具之考究,更深刻地體現出其產品的特殊性和生產的官方背景。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汝窯博物館中收藏的汝窯殘件


如果你想親眼目睹千年汝窯的美,不妨待疫情散去,親自去汝窯博物館看一看。“者般顏色”帶給你的震撼,是一生一世的。

汝窯主要燒造宮廷用瓷,燒瓷時間短促,僅從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間,是宋 代名窯中傳世品最少的一個窯,南宋人已 有“近尤難得”之嘆。據傳汝窯瓷器流傳在世的,至今不足百件。

汝窯胎多呈香灰色,質堅細,胎骨較薄。釉正宗色是天青色,青中閃藍,並有蝦青、凍青、茶青、豆青等色,據說釉中加 入了瑪瑙,才有如此美麗的釉色。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且稀疏,有的釉面有極 細開片(有的書上稱“蠶葉紋”或“魚鱗狀”開片)。汝窯以支釘支燒,器底留有支釘痕,支釘細小,痕跡小如芝麻,分佈多不規則。

臨汝窯的青瓷器主要有兩種,其特徵為:一種光素無紋飾,一種為印花。印 花的紋飾題材以纏枝、折枝花卉為主,以纏枝菊紋為最多見,紋飾輪廓線突起較 高,葉筋多以點線紋表現。海水紋是臨汝窯的獨特風格。

臨汝窯盤碗胎稍厚,輪旋修坯較耀州窯草率,尤其表現在盤碗圈足部位,釉 色青中閃綠較多見,與燿州窯的青中偏黃色調不同,施釉稍厚,氣泡較多。

2.鈞窯系

鈞窯窯址在河南禹縣,禹縣金代屬鈞州,故名“鈞窯”。鈞窯始創燒於北宋, 興盛於北宋晚期。鈞窯形成一個瓷窯體系,在北方諸窯中最晚,金元時期鈞窯繼續燒造。屬鈞窯系的還有河南臨汝東溝窯,此外還有一些仿造鈞瓷的窯。

鈞窯屬北方青瓷系統,其獨特之處是 使用一種乳濁釉,即通常所說的鈞窯窯變色釉。鈞瓷的釉內含有少量的銅,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有如藍天中的晚霞,即所謂 “鈞紅”。鈞瓷的青色也不同於一般青瓷, 多近於藍色,藍色較深的為天藍,較淡的為 天青,更淡的為“月白”,都具有熒光一般幽雅的藍色光澤。紅釉與藍釉互相融合便產

生了紫色,即所謂的“鈞紫”。鈞紫為鈞瓷中名貴品種,極少。

鈞窯瓷器多為盤、碗、瓶、盆等日常用品,也有奩、尊、洗等陳設瓷。鈞窯瓷器 胎骨堅硬如鋼,叩之作鐵聲,胎色深暗,帶褐紫色或淺灰色,不少器物上都有“蚯蚓走泥痕”特徵。

何謂「蚯蚓走泥紋」


在宋代鈞窯的鈞瓷中,有這樣一種紋路覆於釉面上,就好像蚯蚓在泥土中游走爬行留下的痕跡。在《飲流齋說瓷》一著中曾有說明:「鈞窯之釉,捫之甚平,而內現粗紋垂垂而直下者謂之淚痕,屈曲蟠折者謂之蚯蚓走泥印

」。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鈞瓷泥鰍紋,圖片源自網絡


蚯蚓走泥紋也稱之「泥鰍紋」,這個詞有些藏友不甚明白其意,很容易概念模糊。有說法稱:「蚯蚓走泥紋是釉面開裂後又被熱熔釉填滿裂縫所成」,這種論點顯然並不正確,釉上開裂形成裂紋就是裂縫,這已經不是蚯蚓走泥紋;就算被釉填滿了,但裂縫也不存在了,所以也不能算是蚯蚓走泥紋。


眾所周知,宋代鈞瓷胎厚、緻密、色灰、釉厚;以月白、天青、天藍為基本色調。但不被常人所知的是,因為所用釉料成分的特殊性,瓷器出現掛釉後,器壁與釉表層的溫度並不一樣,釉中的銅經過高溫呈現出紫紅色。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鈞窯天青釉紫斑蓮子碗,圖片源自網絡


這時因為釉面很厚,釉質在煅燒時翻滾,所含金屬分子的重量不同造成了有的浮於表面,有的沉於釉底。這樣差強人意純屬天意的結果就是,釉層上漂浮著淺釉,釉層下沉積著深釉,蚯蚓走泥紋就出現了。


浸染瓷器已久的人知道看鈞窯首先要看它的蚯蚓走泥紋;如果連這一特徵都沒有,就很難說其可靠性了。


但是鈞瓷由於年代久遠,這種時代差異感造成了一種古拙美的感觀。在現代仿品中偶見一些傳統工藝方法仿製所得的精品,甚至也仿有「蚯蚓走泥紋」的這一到代特點;其逼真程度之高,很容易以假亂真。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鈞窯,圖片源自網絡

「老齋說收藏」——古玩入門陶瓷篇十(汝窯與均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