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朱熹《朱子語類》說: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雖然我沒有屠刀放下,

不過還是可以講講成佛的故事滴。

今天就跟著小編來看看佛們的香香之路吧。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不管什麼時候,

燒香拜佛都沒斷過,

主要是心靈的寄託太強大,

但是不可否認,

有些人就是去打醬油的。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之前我們討論了很多香,

其實我們的佛也用香,

別不相信,

很多佛經上都寫了,

但不是說佛愛美,

還噴香水兒,

這兒的香可是正正經經的,

像《佛說戒德香經》、《六祖壇經》、《華嚴經》、《楞嚴經》等,

都記載了的。

所以說啊,

咱們的佛用香還是有憑證的,

《僧史略》中說:

“香也者,解穢流芬,令人樂聞也。

香為信心之使也”。

就是說香能袪除種種異味和不淨,

使人身心和暢,

產生美妙的樂受,

因此常被用做供養佛菩薩、本尊的聖品,

就如《蘇悉地經》中就把香列為五種供養之一,

而《大日經》也將香列為六種供養之一。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很多佛經中關於佛、香的故事千奇百怪,

好玩的故事也有許多,

在這就跟大家嘮嘮嗑。

《維摩詰經》載,

在婆娑世界極上處,

有佛土名為“眾香國”,

十方世界中,以眾香國的香氣最為美妙。

“香做樓閣,徑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維摩詰經》殘卷上

眾香國的香菩薩們跟隨維摩詰來到婆娑世界。

一進來阿難就聞到一種從未聞過的香氣,

佛陀就告訴這個小弟子說:“是彼菩薩毛孔之香。”

客人到自己地盤來玩,

就是佛也要有待客之道吧。

於是,

阿難、舍利弗等眾人吃過從香積如來那裡化來的香飯,

居然全部都遍體生香。

阿難便問維摩詰這香氣能持續多久,

維摩詰回答說:

“若聲聞人未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入正位然後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心解脫然後乃消。若未發大乘意食此飯者,至發意乃消。已發意食此飯者,得無生忍然後乃消。已得無生忍食此飯者,至一生補處然後乃消。譬如有藥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諸毒滅然後乃消。此飯如是,滅除一切諸煩惱毒,然後乃消。”

阿難大為驚歎,

問與佛陀:“若果真如此,豈不是如此香飯能作佛事?”

佛陀答曰:“如是,如是。”

也只有滿天神佛才能這麼牛,

吃個飯都能吃出佛法無邊。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還有一則香味小故事,也是讓我目瞪口呆。

《大莊嚴論經》載:

複次若人贊佛得大果報。為諸眾人之所恭敬。是故應當勤心贊敬。我昔曾聞。迦葉佛時有一法師為眾說法。於大眾中贊迦葉佛。以是緣故命終生天。於人天中常受快樂。於釋迦文佛般涅槃後百年。阿輸伽王時。為大法師得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常有妙香。從其口出。時彼法師去阿輸伽王不遠。為眾說法。口中香氣達於王所。王聞香氣心生疑惑。作是思惟。彼比丘者為和妙香含於口耶。香氣乃爾。作是念已。語比丘言。開口。時比丘開口都無所有。復語漱口。既漱口已猶有香氣。比丘白王。何故語我張口漱口。時王答言。我聞香氣心生疑故。使汝張口及以漱口。香氣踰盛。惟有此香口無所有。王語比丘願為我說。比丘微笑。即說偈言。

大地自在者 今當為汝說

此非沉水香 復非花葉莖

栴檀等諸香 和合能出是

我生希有心 而作如是言

由昔贊迦葉 便獲如是香

彼佛時已合 與新香無異

晝夜恆有香 未曾有斷絕

王言。大德久近得此香。比丘答曰。久已得之。王今善聽。往昔過去有佛名曰迦葉。我於彼時精勤修集而得此香。時王聞已生希有心。而問比丘。我猶不悟。唯願解說。時彼比丘而白王言。大王。至心善聽。我於迦葉佛時作說法比丘在大眾前。生歡喜心讚歎彼佛。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中華大藏經有大利(五九三)本緣部——《大莊嚴論經》圖

簡單來說就是,

在風和日麗的一天,

有位法師在離阿育王不遠的地方向大眾說法。

隔得老遠,

阿育王就聞到了一股香味,

還在納悶呢,

哪來的香,

咱好奇心強的阿育王就湊近瞧,

這才發現是法師說話的時候有香氣冒出來,

阿育王聞到法師口中散發的香氣,

就想:“他口中到底含了啥東西,怎麼說話的時候一直有香氣嘞?”

於是,

阿育王就請那法師把口張開,

可法師的嘴巴里啥都沒有,

可他不信邪,

又讓法師漱口再來,

但是香氣還是存在。

阿育王乾脆直接問法師。

那法師便笑著說:

“這香既不是沉水香,也不是檀香或其它花、葉、莖之類的香,而是因為我往昔曾在眾人面前讚歎迦葉如來的功德,口中才有如此的香氣。而且自那時直到現在,香氣美妙如初,晝夜不絕。”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在佛教剛剛興起,

釋迦牟尼佛(也就是如來佛祖)住世之時,

就對香十分的推崇,

其後兩千年多年,佛家用香的風習不改,

而且得到強化和發展,

以至於現在有佛寺處必有香菸,

居士之家也必設香案寶鼎。

佛家還把香引為修持的法門。

其中最著名的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以聞瀋水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道。

燒香拜佛的人這麼多,

高僧就是和常人不一樣,

看香菸氣就能入道,

這就是差距啊。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一、 誡定慧之“心香”

《佛說戒德香經》載:

佛陀弟子阿難曾在閒居時思忖:“世間的香各式各樣,有根的香,枝的香,花的香,卻都只能順風傳遞。那麼世間有沒有能逆風飄送的香呢?”

不得其解,就去拜問佛陀,佛陀回答說:“的確有香能逆風飄送,不受風勢的影響。如果一個人能持守德行,奉行十善,敬事三寶,不殺不盜不淫,說話沒有妄言(謊語)、兩舌(搬弄是非)、惡口(罵詈惱人之言)、綺語(無禮義、不正經、粉飾取悅之言),心中沒有嫉妒與忿怒,孝順父母,仁慈道德,威儀禮於歧途與邪路,戰勝一切困苦與災難,永得安泰和吉祥。

換言之,只要心中有佛,便心之所往。

二、香為佛使

佛家認為香能溝通凡聖之界,是神聖的貢品。

佛陀住世時,弟子們就以香為供養。

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

所以諸多佛事法會都離不開香。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家還把香引為修持的法門。

其以香供佛是一種虔誠的、真誠的供養,因為香是傳遞真誠的心情的一種媒介。

焚香中產生的一種清淨、虔誠、忘我的狀態,目睹一縷清香裊裊上升直達天庭的神聖境界,只有在真實、坦誠的狀態中才能產生。

在供養中,有以香、花供養的。

佛陀說法時,“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仁王經》捲上);與會大眾“香華伎樂,常以供養”(《法華經.序品》)。

三、 以香修持

佛中最著名的《楞嚴經》香嚴童子以香塵來修持:“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瀋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本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觀香氣而悟道。

一爐香菸飛昇處,佛家煙塵遍生香:佛與香

佛教認為香對人身心有直接的影響,

能助人達到沉靜、空淨、靈動的境界,達於正定,證得自性如來。

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

佛家自古就提倡在打坐、誦經等修持功課中使用薰香,

在寺院內外也是處處薰香,以營造良好的修行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