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在电视剧《清平乐》先导片的开头出现了一幅宋画,被翻转了90度的《溪山行旅图》。今天,借着这幅画来说说那些藏在宋画里签名。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图|《清平乐》先导片开头出现的《溪山行旅图》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图|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画《溪山行旅图》的是北宋的范宽,一看这幅画,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那座巍峨的大山。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画里范宽的签名。在这幅画,范宽的签名相当隐蔽,如果不是将这件作品放大 10 倍,那隐藏在画面东南角的树丛中的签名恐怕不会被人发现。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图|被隐藏在画面东南角的树丛中的“范宽”签名

事实上,关于《溪山行旅图》是否确切无疑地出于范宽的手笔,历来证据不多,仅仅是依靠同时代的大画家米芾所发现的“华原范宽”的题款,才将此巨迹厘定为范宽所作。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

“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谙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图|《溪山行旅图》的局部图

长期以来,人们将这段话与原图进行对校之后,认为米芾所言不虚。然而此一“孤证”仍不能完全确认指出该画作的真正作者。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李霖灿对画幅树下隐藏“范宽”的发现,可以说确切无疑地证实了这点。

那李霖灿是怎么发现的呢?

1958年8月5日,李霖灿如往常一样,流连在这幅传世名作旁,这已经是李霖灿第10次临摹此画了。这一次,他选择了从左到右的空间铺展,以考古发掘时运用的“网球法”的方式作画,一个方格一个方格地向右侧推进,一边下手摹画,一边抚摩摸索。

突然间,他觉察到了一个细微的不对劲儿之处,就是在画轴的右下角的一簇树丛中,其明暗色调与别处有着隐约的不同,这是他之前所没有发现的。此刻的李霖灿,内心涌动着一股莫名的困惑与兴奋,他尽可能地试图凑近去看,依稀能看到两个汉字,光色深淡不一,但晃眼间又消失了。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图|《溪山行旅图》中有“范宽”签名的局部图

于是他找来了一把放大镜,仔细端详,这令他瞬间变得欣喜若狂起来。原来在从画的右下角树丛处,作者范宽自己的签名就隐匿于迤通前行的商旅队伍后的丛木树叶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发现!在后来的日记中,李霖灿对于这一个场景如此描述到,

“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图|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

除了这幅画,范宽还有一幅画《雪景寒林图》,它里面的签名也被藏起来了。在《雪景寒林图》的前排树干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臣范宽制”这么几个字。可见,这幅《雪景寒林图》很有可能就是范宽所画。而且范宽喜欢喝酒,不拘世故,为了画画可以隐居终南山、太华山中。在隐居的生活中,终日坐于山林,只为求得真实的山野乐趣。如果我们没有将将这幅画放大10倍,恐怕那藏在气势苍茫雪景中的签名也很被人发现吧。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图|树干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臣范宽制”这么几个字

当然,在宋代,并非范宽一人会在画里隐藏自己的签名,崔白也有同他相类似的习惯。在崔白的《双喜图》里,寒风萧瑟,枯木衰草,描绘的一幅落叶凋零的深秋景象,让人顿生寒意。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图|北宋崔白的《双喜图》

这幅《双喜图》,蕴含着崔白天然而真实的画趣。画中以古树、枯草和荒坡为背景,在秋风的吹动下,一只野兔、两只灰喜鹊以及顺风而动的枯叶与衰草,形象生动异常。

同样,这幅画曾一直都是不知道画者是谁,直到 20 世纪发展才有学者在《双喜图》右侧画面的树干上发现有“嘉祐辛丑年崔白笔”的签名,才最终认定是崔白的画品。

3幅千年古画,现代专家用放大镜,才找到画家的落款

图|《双喜图》右侧画面的树干上“嘉祐辛丑年崔白笔”的签名

看来,宋代的画家都喜欢把自己的签名藏起来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