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雲”之勢,誰是下一個時代英雄?

雲計算正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煥發新的色彩。

2019年底,IDC 發佈的全球雲計算 IT 基礎設施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 年全球雲上的 IT 基礎設施佔比將超過傳統數據中心,這意味著以上雲代表的新IT架構將超越傳統的舊IT架構,成市場的主導者。

事實上,圍繞著上雲這個關鍵詞,市場上的爭論一直存在。積極派認為,雲可以完全取代IT基礎設施,這種進度應該提前;保守派則認為,傳統的IT基礎設施仍將保持相當的水平,上雲的節奏應該後置。

這種爭論的焦點,本質上是對IT系統的“新”與“舊”之間的一種權衡。而云計算作為新興的生產力,雲上的技術創新和行業變革,已被廣泛認可,雲已然取代傳統IT,成為構建未來世界的基本元素。

乘“雲”之勢,誰是下一個時代英雄?

雲時代,亦是英雄輩出的年代。

公有云成功並非偶然

2006年, Amazon S3 的發佈應該是全球公有云啟動,公認的節點。

但AWS在起初的幾年當中其實並不成功,開始也只有一些中小企業和互聯網公司採取了公有云的模式。但很快,這些選擇了公有云的公司,通過高彈性的雲服務,獲得了業務速度的飛漲,也因此引來了眾多科技巨頭的關注。之後的幾年當中全球科技巨頭IBM、惠普、思科、VMWare、微軟和AT&T等公司紛紛進軍公有云。

必須承認,公有云的空前繁榮,給市場帶來了兩個非常積極的變化。第一,推動了技術創新的效率,公有云是典型的技術驅動,比如AWS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技術面世。第二,隨著公有云企業和選擇公有云的客戶在商業上的成功,導致更多和更大的客戶開始選擇公有云。

乘“雲”之勢,誰是下一個時代英雄?

與此同時,公有云也聚集相當耀眼的財富效應。

因為AWS公有云的推出,讓亞馬遜從一個已經走向平庸的零售商一躍成為科技板塊中的寵兒。佈局公有云的這10年,股價上漲了400倍,曾一度讓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問鼎世界首富。而市值達到歷史新高,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微軟,其實在第三任CEO薩提亞·納德拉上任以前,正在低谷徘徊。正是這位主管微軟雲計算部門22年的老兵,提出了“云為先”的戰略方向,以及對公有云Azure的大力推動,造就了今天微軟在雲上的成功。

在中國,同樣不乏伴隨公有云市場崛起的新巨頭。2009年,阿里雲從第一行代碼開始寫出了飛天操作系統,開創了中國自研雲的起點,也打開了中國公有云市場的大門。跟隨阿里雲的腳步,騰訊雲和金山雲相繼上線,按照IDC的數據,這三家公有云長期佔據中國公有云的三甲,共同組成了中國公有云的第一梯隊。

事實上,雲計算是一個規模與核心技術結合的行業,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和先入為主的規模優勢,很難找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2016年,科技巨頭惠普關閉了公有云Helion。2017年,思科關閉公有云InterCloud。在中國,美團雲等公有云玩家也相繼出局。進一步印證了公有云市場的殘酷性。

中國公有云市場的競爭格局其實要比全球任何其他國家或地區更為激烈,前有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的的大步向前,後有華為雲、浪潮雲、京東雲、紫光雲、中國電科雲的奮起直追。

可以預見,英雄輩出的雲時代,還將有有更多的短兵相接。

第一梯隊已形成技術壁壘

過去十年,雲計算模式驅動的“雲原生”公司,成為了世界的主角,他們天然在雲技術的運用上超過傳統企業,讓IT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商業模式更靈活也更先進。而對於立志進行“雲轉型”的企業來說,雲不僅能提供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穩定性,更能快速交付、實現快速的迭代創新。

所以,雲計算本身就是一個技術驅動的產業,處於雲計算第一梯隊的玩家無不在技術的深度打磨上超人一等。

乘“雲”之勢,誰是下一個時代英雄?

首先,阿里雲擁有最全面的核心技術積累,過去的十年,阿里雲通過投入不斷的研發,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可以做到服務於企業上雲的各個環節。

飛天是阿里雲的大規模雲計算操作系統提供源源不斷的算力;雲原生數據庫POLARDB,可以挖掘數據的潛在的價值;彈性裸金屬服務器神龍X-Dragon,滿足了“關鍵應用”和“高安全性”的大企業用戶上雲的需求; 飛天分佈式存儲引擎(盤古2.0),憑藉多層次防護、跨Region容災等能力服務百萬餘家各行業的用戶。阿里雲還有大量的雲原生技術,涵蓋底層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分佈式應用等。這些產品可以完美搭配適用各種場景,滿足企業客戶雲轉型的需求。

其次,騰訊雲背靠騰訊集團的整體勢能,在技術創新上不落下風。雲服務器CVM、數據庫CDB等基本的IaaS能力均表現出色,運行過微信巨大流量的騰訊雲COS存儲幾乎沒有極限。去年5月,騰訊宣佈實現全網服務器總量超過100萬臺、帶寬峰值突破100T的“雙百”里程碑。騰訊雲還發布了系列自研產品,包括騰訊自研第四代數據中心T-block產品家族、第一款真正為雲而生的自研服務器“星星海”等基礎產品,構建了從底層到應用層的自研技術體系。

第三,金山雲的技術優勢則體現在場景化雲服務當中。例如在優勢行業視頻雲當中,金山雲有畫質增強KIE、集智高清和KSC265商用編解碼方案,可以很好的賦能視頻雲用戶。面向企業級用戶,金山雲有“銀河”專有云,打破了OpenStack無法多節點部署的行業難題。在存儲方面,通過使用金山雲自研存儲技術,支持EB級數據規模的存儲,可實現9個9的可靠性對象存儲;出色的AI能力覆蓋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智能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當然還有整合了AI、邊緣計算、大數據、區塊鏈、IoT這些技術的雲的N次方技術底座。

不難發現,處於公有云第一梯隊的這些雲服務商,已經通過多年的技術研發和積累,建立了較強的技術壁壘,這些技術能力保證了它們在未來雲計算的市場爭奪中,立於不敗之地。

屬於行業雲的下半場

實際上,經過雲計算第一階段的市場拓荒。每一家成功的雲計算公司都已完成了技術積累和用戶積累,應該說標準化的基本雲服務格局已定,下一步的爭奪是精細化的深耕。

乘“雲”之勢,誰是下一個時代英雄?

早期的雲計算是互聯網公司和創新公司的“專利”,那時雲計算的意義在於顛覆,打破傳統IT的常規,創造新的生產力。今天的雲計算,則是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它的意義在於賦能,作為全新的生產力,潤物細無聲的驅動行業的進化。

如果將雲計算市場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是互聯網企業,下半場則延伸到了企業級市場,行業雲將是雲計算公司真正走向騰飛的關鍵

行業雲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混合雲。合雲的本質上是私有云的部署,公有云的體驗。說白了,還是要實現像“公有云”一樣的服務體驗。作為公有云的鼻祖,AWS也並非是一成不變,在2017年開始和VMware合作佈局私有云,並在2018年,AWS正式針對部門大型企業客戶需求推出Outposts混合雲。

2019年的Ignite大會上,微軟CEO Satya親手發佈了一系列Azure新的混合雲產品和服務, 而混合和多雲平臺Azure Arc是其中最重磅的產品,被寄予厚望。混AWS和微軟的動向基本可以看作是整個行業的風向標,從國內市場也可以看到混合雲成為了近兩年來主要的雲計算項目的標的。

第二個關鍵詞就是走進行業縱深。阿里雲推出了城市大腦,深入到各行各業,比如ET交通大腦等等,尤其在杭州,城市大腦接管了全杭州四分之一路口的攝像頭,將散落在交通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百億級的數據匯聚起來,搭建完整的城市交通動態網。展示了阿里雲全面的行業理解。

騰訊雲,通過雲+峰會不斷的深入行業市場,政務、金融和零售這些大行業過去並不是騰訊雲的強項。但最新的財報顯示,這些大行業市場的產生的增量非常令人感到驚喜。尤其是作為雲服務的代表,微信小程序與政務結合,在疫情期間發揮了極大的社會價值。

金山雲,其實是國內率先提出重點佈局企業級市場的互聯網雲服務商。我們也看到,金山雲在金融、政務、醫療、製造等行業的成功拓展,帶動收入增速持續強勁增長。例如在金融方面,金山雲持續為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大型標杆銀行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場景化的服務。在政務方面,金山雲的服務從北京市政務雲不斷延伸,拓展到天津、重慶、廣東、江蘇等國內十多個省市,廣受好評。

未來之戰“巨人之戰”

如何評價雲計算未來的成長空間?

第一,宏觀層面的雲計算“築底”已經完成。中國信通院發佈的《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顯示,2018年我國公有云市場,IaaS規模達到270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81.8%;PaaS市場規模為22億元,與去年相比上升了87.9%。筆者估計,未來幾年這種在基礎設施層與平臺層的增速應該不會放緩。

乘“雲”之勢,誰是下一個時代英雄?

第二,疫情推動了企業更快的加速上雲。疫情之後的復工復產,催生了遠程辦公、遠程醫療、遠程授課等雲應用的爆發,這會進一步喚醒企業對“雲”的認知,更快的投入到雲的懷抱。疫情以一種被動的方式,讓雲不再是一個“備選”項,成為了一個“必選項”。

第三,剛剛公佈的新基建會成為推動雲計算產業成長的長效機制。政府在用新基建推動數字化政府的轉型,反過來講,所有的企業也要用雲計算為新基建做的底座實現他們的數字化轉型。這些需求的誕生都會推動雲服務商走向另一個發展高峰。

第四,雲計算企業的自我革新。我們看到IBM通過340億美元併購紅帽重回多雲市場的主賽道,國內的阿里雲和騰訊雲都獲得了本集團更大的資源傾斜,從種子業務變成了主要業務的潛力股。

而金山雲作為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則通過獨立分拆上市,通過融資形成規模效應。4月17日晚,金山雲披露IPO招股書,尋求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據招股書顯示,其2019年總營收為39.6億元。金山雲表示,通過IPO募集到的資金用途為:大約50%用於進一步投資升級和擴展基礎設施;大約25%進一步投資於技術和產品開發,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技術和物聯網;大約15%用於資助金山雲生態系統的擴展和國際存在;大約10%來補充營運資本。這讓雲計算的未來之戰,更像是一場“巨人之戰”。

未來雲計算的競爭,必然會是規模、資金、技術、行業和視野的綜合競爭。每家雲計算公司都會圍繞自己優勢的領域,優勢的地域,優勢的技術線,和優勢的場景來確立在市場的領先地位,並確保不會被時代淘汰。雲計算的大時代,誰會是下一個超級英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