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跌荡一百年之如今有名的招商局如何成立的

昨天你说到了李鸿章有意招募唐廷枢和徐润两个洋行大买办,让他们加入轮船招商局,协助盛宣怀,当时欧洲正因为南海泡沫,而发生金融危机,所以其实这两个大买办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此时李鸿章抛出橄榄枝,他们当即叛变回来。唐廷枢成为招商局总办,徐润和盛宣怀为会办,三人开始着手招商,寻找股权投资者。这三个人都是航运内行,手上又都有不少的资源,很快就招到了50万两民间资本,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跟股东约定好,年年分红,认票不认人,换句话说你私下里也可以转让手中的股票。

招商局成立之后,立马就跟洋人开始撕逼,当时逼得外商不得不联手自保,订立统一价格,企图垄断航运业务,但招商局在李鸿章的扶持下,先从漕运业务切入,保证基础运营,又得到朝廷低息贷款,再加上唐廷枢和徐润的能力,三年之内,就让洋行们叫苦不迭,原来的摇钱树变得无利可图。洋行们的航运股票,3年时间里基本跌价三分之一到一半,最后洋行们实在干不下去了,实力最强的旗昌洋行,希望退出,并将公司以220万两甩卖给招商局,当时的招商局全部资本只有75万两,似乎蛇吞大象,唐廷枢和徐润犯了难,但盛宣怀有办法,他去找李鸿章和沈葆桢软磨硬泡,最后筹来了100万两,然后去找祺昌洋行痛陈厉害,连哄带骗,让对方同意先付120万两首付,其余的5年付清。就这样招商局一口吃下了行业龙头。自然也就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最大企业。这下轮船招商局的地位变得相当稳固。日后更是成为了晚清政府的一棵摇钱树,连日本人都承认,风雨茅庐中的大清朝,终于有了两张新桌子。

招商局模式大获成功后,1878年,李鸿章又派得力干将唐廷枢北上,依葫芦画瓢,建立开平矿务局,目的就是要垄断煤炭的能源。当时煤炭是军舰的主要燃料,军用和民用需求都非常大,但满清一直缺乏开采能力,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唐廷枢找到李鸿章,说不如办一家煤炭企业,中国矿工便宜一半,所以将有巨大的利润可图。开平矿务局一路顺风顺水,1881年已经日产300吨,到第二年总产量3.8万吨,1899年的时候更是达到了77.8万吨,唐廷枢就用低价战略抢夺市场,几年时间,主要竞争对手,日本企业就被赶出了市场。

另外一位大买办叫做郑观应,也是一位经营奇才,是太古洋行的大买办,也是招商局的最早股东,在他主持太古期间,跟招商局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局面,而李鸿章一直没有放弃招揽这个人才,但郑观应看的很明白,官督商办弄不好后面是个雷,但在反复的游说之下,郑观应还是加入了招商局,但不幸被他的乌鸦嘴言中,招商局很快出现了内讧,唐廷枢1892年去世,并没有给家里留下什么钱,徐润跟盛宣怀闹翻了,被赶出了招商局,给家里留下的财富不过万两,而郑观应也同样如此,去世后家中并未富贵。显然招商局并未给这些买办们带来任何的好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四大买办,只有一人没加入招商局,那就是席正甫,这个人是汇丰的大买办,李鸿章借款,胡雪岩帮助左宗棠借钱,都得通过席正甫来完成,胡雪岩最后那笔要命的巨款,就是席正甫经办的,年息高达15%,清政府因此背上高利贷,胡雪岩也招来抄家之祸,而席正甫的收入,光年薪就是一年10万两白银,而他的后人,基本都在英美商行任要职,说上海当时34家银行,17家都是他们家人,或者亲戚担任买办的。由于席正甫是东山人,所以他的势力叫做东山帮,当时有据谚语,安徽帮再狠,见到了山上帮的也得忍一忍。据史料考证,1900年席正甫资产超过1000万两。这是慈禧太后修颐和园的总开销,也是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的军费借款。所以这么一比,那么唐廷枢,徐润,郑观应这三位为轮船招商局招安的买办,简直亏死了。但就名声来说,唐廷枢和郑观应肯定更大,历史评价也更高,其中郑观应写的盛世危言,更是被后世经济学家们多次引用。“欲致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可惜这些话,当时的人听不进去。

在轮船招商局的推动下,洋务运动在1882年达到高潮,当时上海已经有了股票市场,而洋务企业的股票已经变得十分抢手,比如轮船招商局,他的票面金额是100两,但是在股市上,已经涨到了253两,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这种财富效应,继续带动官督商办事业的发展,前后出现了几十家类似的股份公司,甚至之前早年间很难落实的电报电话事业,也在盛宣怀的主持下取得了突破,成立了中国电报总局,先后收回了英国大东和丹麦大北的线路。

正在此时,轮船招商局出事了,唐廷枢,徐润,郑观应三大买办,在洋行呆的太久了,已经不熟悉官场之道了,于是他们三联合给李鸿章上折子,说以后官府作你的大股东就好,分红返利一分都不会少,但官府就别总往这派官员了。Are you ok?李鸿章接到这封折子,这个气啊,他怎么可能ok,这就是要把轮船招商局民营化啊,那意思就是不想再听我指挥了,对于官僚们来说,能不能赚钱其实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权力,所以无论你说什么道理,李鸿章也不可能接受,于是他觉得这些买办,假洋鬼子终究靠不住,所以这封上书,成了官商决裂的导火线,

机敏的盛宣怀早就看出了李鸿章的心思,他也对自己只是个会办心有不满,在买办势力之下,他在轮船招商局基本说不上话,趁着这个机会,盛宣怀开始在背后做手脚,私底下打小报告,说唐廷枢和徐润任用洋人管事,不符合大清规矩,还搞裙带关系,营私舞弊。

1884年上海爆发了金融危机,此时,徐润利用掌管轮船招商局财务之便,挪用16万公款去炒房,后来东窗事发,李鸿章派盛宣怀彻查此事,而盛宣怀则借机告徐润假公济私,最后徐润被革职,净身出局,要知道11年来徐润只领了很少的薪水,大部分都变成了股票。但是盛宣怀拒绝兑付股权,相当于徐润的股权就被充公了。扳倒了徐润之后,第二年唐廷枢也被李鸿章调离了招商局,这下盛宣怀大权独揽,而招商局也自此官商不分。后来盛宣怀还利用官府权利,逼得个人股东纷纷退出,最后俨然成了一个官督他盛宣怀办的企业,当然这一切肯定有李鸿章的默许,很明显李中堂要的是权力,相比唐徐二人,盛宣怀更为听话。至于谁能把企业经营的好,这一点都不重要。中国企业经济的最大弊病,就此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

而日本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来打脸的,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出现了一个象征性意义的事件,那就是日本明治政府将当时日本最大的造船企业,以1日元的象征性价格,卖给了私营企业家岩崎弥太郎,这家企业后来发展成了著名的三菱株式会社。日本这个糟老头坏的狠,专门跟我们反着来,他们很多企业都是由政府启动,然后做成规模,卖给私人经理人,政府开始退出,日本也掀起了洋务运动,也办了一大堆造船厂,制铁厂,机器制造厂,还有军工厂,一开始都是国营的,但1880年之后,日本十分坚决的民营化,伊藤博文就说,日本创办企业的目的就是,示以实利,以诱人民,就是我给你做出个样子来,告诉大家这是可以赚钱的,仅此而已。日本政府把企业几乎白送给个人,傻逼吗?这在当时也引发了骂声,但后来这些私人企业全都大幅 扩张,效益越来越好。像三井,三菱关西铁路都是那时候出现的私人财阀。

就在盛宣怀夺权招商局的同一时间,在中国的上海,还上演了一场重要的商战,这场商战直接导致了中国第一首富,第一红顶商人之称的胡雪岩破产,而这一切,都是一场阴谋,又是一场官进商退的表演。

精读跌荡一百年之如今有名的招商局如何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